江蘇淮安市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

  對於語文這科的複習,我們要學會去做試題卷,通過試卷的練習不僅能夠檢測出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而且還能夠起到激勵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年,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2017年

  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9—12題。***17分***

  幽幽一扇窗

  肖 慧

  ①窗原本只為採集光線、通風透氣而設,飽學的古人根據窗形創造了諸如長窗、半窗、空窗、橫風窗、花漏窗等如詞牌名一般凝練雅緻的窗名,給原本簡單冷硬的窗賦予了生命內涵。形態不一的窗戶給人帶來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數長窗、半窗與花漏窗了。

  ②高敞巨集麗的長窗必須安裝在主屋和廳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形成陰陽起伏的斷面,圖案風格機趣活潑,柔順秀麗,花紋多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較深刻的含義。堂內有雍容華貴的陳設,主屋和廳堂相對的庭院裡不是重巒疊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點綴,透過長窗,將室內外景緻融為一體。

  ③半窗外須是曲徑通幽的後花園,翠柳拂水,雲影浮動,花木扶疏,有一片鳥語花香的景緻相襯,否則便全然沒了意境。半窗一般裝在廂房和書齋,底部多為矮牆,窗形細緻精巧,緊靠窗外一定種植著芭蕉、綠竹或梅花等植物。讀書讀悶了,可以推開窗戶,盡情欣賞觸手可得的綠意,感受牆外青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說半窗給人更多親近更多愜意,那麼花漏窗給人的感覺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蘇州除了可以飽覽園林秀色,還能過足看花漏窗的眼癮——滄浪亭的花漏窗從主廳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瓏之間,有個天井和曲廊構成的幽僻過渡空間,曲廊西北兩面開有四個造型優美的花漏窗,依次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圖案輕靈毓秀,柔和飄逸,充滿動感。如果什麼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滅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綠意透窗,那樣的意境讓人該是怎樣地怦然心動啊!那年春天我在蘇州園林一處僻靜的庭院歇腳,特意在廊角一處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聲悠揚婉轉的崑曲唱腔清晰地飄過來,這是《牡丹亭·遊園》裡的經典唱詞。那夜一動不動地聽完了整曲《遊園》,我目光自始至終都透過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遠處,那水中月、霧中花般的水閣,美得刻骨,美得朦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長雋永的古畫,如今的窗少了許多精雅與遐想。然而無論怎樣的窗,依然神奇地連線著兩個世界——關上窗,營造出一個完全自由的天地,笑罵喜怒,皆由自己;開啟窗,人便與外界有了聯絡,清風明月,蔥蘢明朗。東坡有詩云:“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若把“籬”字換成“窗”字,一樣得體,幽幽一扇窗,給人們帶來的是無窮境的大天地。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刪改***

  【小題1】閱讀全文,分別寫出文章主要介紹的三種窗給人怎樣的美感。***4分***

  答: 

  【小題2】體會文章第③段畫線語句中加▲詞語“一定”的表達效果。***4分***

  答: 

  【小題3】簡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寫夜聽崑曲《遊園》這一事例的作用。***4分***

  答: 

  【小題4】文章最後一段,作者認為“若把‘籬’字換成‘窗’字,一樣得體”,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理由。***5分***

  答: 

  閱讀下文,完成13—16題。***17分***

  鄉間學校的敲鐘人

  張 蟄

  ①那是蘇北鄉間最普通的一所學校。我在那裡度過了六年的中學時光,又在那裡度過了最初六年的教書生涯,我人生最青澀也最燦爛的時光都交給了那所非常寧靜的鄉間學校。在我珍藏於心間的有關那所鄉間學校的記憶裡,王老師是無法抹掉的人。

  ②讀中學的最後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師的存在。他中等個,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氣,總是慢條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說話。他是學校打上課鈴的人,每天總是拉著細細的線繩催我們起床、出操、上課,告訴我們下課、吃飯、熄燈。他的鈴聲一如他的說話,不緊不慢,節奏勻稱。有時候,他還會在上課的鈴聲裡笑著對急忙忙衝向教室的學生喊:“慢一點兒,別磕著!”

  ③後來,做老師的我常常與他面對面地說些家長裡短的話,就看出了他獨有的善良來,才知道他做的工作遠不止打鈴,還承擔著學校很多的工作。那個時候,打鈴表面上看著輕鬆,實則不然。這是一件要時時刻刻想著的事,每天從早晨六點鐘的起床鈴到晚上九點半的熄燈鈴,一天要打26次,到點就得拉鈴繩,容不得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時打鈴,最常見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務處的油印機前印學生的講義,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復始,全校學生的講義都要靠他一張一張地推出來。

  ⑤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午飯後我剛剛躺在宿舍的床上準備休息,門被敲響了,王老師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聲答應著,問他什麼事。他說你有電話。開啟門,王老師已頂著隨風打臉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回走了,我踩著他的腳印也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那時,學校只有一部手搖電話,每個老師有外來電話都是王老師到各個辦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時間,他就要跑到老師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離教務處還算近,有兩百多米遠,多數老師的宿舍離教務處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師從未拒喊過一個老師,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寒誇,他都要找到人。

  ⑥這些工作王老師一直幹到退休才算終了。那些年間,他的鈴聲接起來有多長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張講義的動作誰知道重複過多少遍?他喊過的電話誰還能記得?……在那所鄉間學校裡,他,就像一個守夜的人。

  ⑦離開那所學校數年後的一天,與先前的同事敘舊,不經意間就說到王老師,說他待人的真誠,說他幹活的實在……恍惚間耳畔又傳來那所鄉間學校響起的鈴聲,不緊不慢,節奏勻稱。

  ***選自《時文熱讀》第3輯,有刪改***

  【小題1】文中寫了王老師的哪幾件事情?請簡要概括。***4分***

  答: 。

  【小題2】根據第⑤段畫線語句,展開合理想像,寫出我當時的心理活動***40個字左右***。***4分***

  答: 。

  【小題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為什麼說“他,就像一個守夜的人”?***4分***

  答: 。

  【小題4】閱讀全文,簡要分析文章結尾再次寫到鈴聲有什麼作用。***5分***

  答: 。

  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8分***

  月亮,在半夢半醒之間

  遲子建

  ①太陽是不大懂得養生的,只要它出來,永遠圓圓著臉,沒心沒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該圓滿時圓滿著,該虧的時候則虧。它的圓滿,總是由大虧小虧換來的。所以虧並不一定是壞事,它往往是為著燦爛時刻而養精蓄銳。

  ②故鄉的夜晚,一本書,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會帶給我踏實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圓的日子,情況就大不一樣。穿窗而過的月光,進了屋後,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來的那個位置。它躺得並不安分,跳動著,閃爍著,一會兒伸出手撫撫我的睫毛,將幾縷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會兒又揉揉我的鼻子,將月華的芳菲再送進來。這調皮的月光,讓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樣的。春天的月光,帶著股嫩嫩的綠意;夏日的月光,飽滿豐腴;秋天的月光,洗盡鉛華,安詳恬淡;冬天的月光,雖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鮮明媚。相比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沒什麼特別動人之處了。雪將化未化,草將出未出,此時的月光,也給人猶疑之感,瑟瑟縮縮的。

  ④今天是滿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處時,月亮已經升起來了。微醺的緣故,未及望月,就熄燈睡了。大約凌晨三點,我被渴醒了。床邊的小書桌上,通常放著一杯白開水。室內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時候,發現杯壁上晃動著迎春枝條般的鵝黃光影。喝過這杯被月光點化過的水,無比暢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無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時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麼掉到樹叢中了?我見過的明月,不是東昇時蓬勃跳躍在山頂上的,就是夜半時高高吊在中天的,我還從沒見過棲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團月亮也許因為走了一夜,被磨蝕得不那麼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盞掛在樹梢的燈。【B】那些還未發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可是掩在林間的月亮,把它們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樹木一夜之間回春了。

  ⑥看過了這樣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時,又怎能不被美給驚著呢!雖然接著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時間,又惦記著什麼似的,醒來了。只要睜開眼,朦朧中會望一眼窗外——啊,月亮還在林間,只不過更低了些。再睡,再醒來,再望,也不知迴圈往復了多少次。【C】月亮終於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變幻成篝火了……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給我的最後印象。

  ⑦第二天徹底醒過來時,天已大亮。哪還有滿月時的聖景。消盡了白雪而又沒有返青的樹,看上去是那麼的單調。雖然尋不見月亮的蹤跡,但我知道它因為燃燒得太忘我了,動了元氣,此後的半個月,它將一點點地虧下去。待它枯槁成彎彎的月牙兒,才會真正復甦,把虧的地方,再一點點地盈滿。它圓滿後,不會因為一次次地虧過,就不燃燒了。因為月亮懂得,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料。

  ⑧我怎麼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賞月時節,卻看見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塵的情景呢。假使我徹頭徹尾醒著,這樣的風景即使入了眼,也不會攝人心魄。正因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與黑夜之間,在半夢半醒之間,那團月亮,才美得奪目。

  ***選自《知識窗》2011年第5期,有刪改***

  【小題1】閱讀第①段,說說作者認為太陽和月亮有什麼不同。***4分***

  答:

  【小題2】請從修辭或詞語運用的角度,簡要賞析文章第②段中加框語句。***4分***

  答:

  【小題3】文章A、B、C三處畫線的語句具體描寫了“那團月亮”奪目的美,請任選一處,說說作者是怎樣表現那種美的。***5分***

  答:

  【小題4】說說文章第⑦段中“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料”一句給你哪些啟示。***5分***

  答: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5—8題。***16分***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視之:

  ③皆以美於徐公: ④期年之後: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②能謗譏於市朝。

  譯文:

  【小題3】鄒忌見了徐公後,又“窺鏡而1芻視”“暮寢而思之”的行為反映了鄒忌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答:

  【小題4】閱讀全文,說說齊國為什麼能在朝廷上戰勝別國?***4分***

  答:

  默寫

  詩、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題為必答題;⑦一⑩題為選答題,從中任選兩題作答,若答兩題以上,只批閱前兩題***。***8分***

  必答題:

  ①海日生殘夜, 。***王灣《次北固山下》***

  ②落紅不是無情物, 。***龔自珍《己亥雜詩》***

  ③ ,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④稻花香裡說豐年,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⑤沉舟側畔千帆過,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選答題:

  ⑦隨風潛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窮千里目, 。***王之渙《登鸛雀樓》***

  ⑨ ,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⑩綠楊煙外曉寒輕, 。***宋祁《木蘭花》***

  作文

  根據要求完成作文。***60分***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則。面對規則時,人們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遵守、突破、改變、創造、逃避……每一種選擇都是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請以“面對規則”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的人

1.2016年南通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南通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3.江蘇南通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4.江蘇省南通市中考語文試卷

5.中考語文模擬題及答案

6.江蘇蘇州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