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前注意事項

  在高三的地理考試之前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關注地球運動:地球運動在近幾年全國卷中每年都出現,而對這部分內容考核卻發生著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出幾個特點:由靜態考察向動態考察變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察;從全面向區域性的變化,即呈現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圖來呈現,而是注重區域性和細微處的資訊呈現,考察學生的想象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面到線和點的變化,主要關注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緯線圈的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及這些點的空間運動變化的規律;由光照圖到模擬圖變化,不再以學生熟悉的圖形作為命題背景,而是另闢蹊徑由書本抽象出一種變式圖式來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圖和圖文之間的轉換,把所給圖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利於解題。

  遇到光照圖的變式要多考慮,記住儘可能缺圖補圖、變式圖還原,努力實現圖圖轉換和圖文轉化或文圖轉化,這樣變不熟悉為熟悉,許多問題不難解決。

  關注氣候:氣象和氣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個鐘情點,氣象現象和氣候要素的變化要善於從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現象的產生必然事出有因,影響因素要從現象的有無地帶性規律性去思考,地帶性規律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帶性現象的產生多由地面狀況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帶性因素。有些現象要從所給的材料中去尋找答題依據,而不是單純靠記憶來完成的。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一般籠統地說成是“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但要注意這主要指北半球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半球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是受西風的影響,有的地區要考慮地形的影響,如南美南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對一些小知識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點,如熱力環流、如天氣系統等,如果單獨考察難度不大,而命題者往往把這類小知識放在大的解題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氣環境問題中就可能會把熱力環流、反氣旋、鋒面逆溫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發現解題點***或者得分點***。

  關注人地問題:人地關係問題是地理學的核心問題,人地矛盾的加劇必然帶來許多環境問題,對這類問題要注意從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危害***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生物等***、對策***法律層面、意識層面和措施層面——從原因方面找,尤其關注應急預案和預警系統的建立***等方面去考慮。實現人地和諧發展,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方面去尋求答題的依據***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汙染的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迴圈經濟——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區際協調等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業問題、勞動力短缺問題、社會穩定***。對於資源問題分析思路與環境問題相似,要注意資源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和人為;時間和空間***、影響***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尤其是森林和水***、對策***開源和節流、區際協調等***。

  關注區位分析和區際協調:區位思想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區位因素是區位分析的關鍵,區位的兩層含義要清楚,區位因素的實質就是影響因素,強調一定區域內部各種要素與核心事物的關係。區位思想要注重區位的比較分析和區位的綜合分析,關注區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主要有兩類題型,一類重在區位因素的分析,從理論上確立區位思想。另一類重在區位因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分析、區位因素的比較較各自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例如,珠三角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問題、產業轉移問題等,其實質就是區位分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地理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要關注區位思想、關注區位分析方法和區位分析具體案例。對於某些人類活動***自己比較陌生的***首先要進行歸類,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然後再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如07年江蘇卷,要求依據所給資料分析江蘇風能發電的有利自然因素?首先要確定風能發電是工業中的採掘工業,再依據影響工業生產地自然因素區分析不難得出正確答案,但事實上許多考生只能回答出風能資源豐富,而對材料中灘塗廣卻視而不見。區域發展過程中區際協調發展是現代生產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區際協調主要包括產業轉移、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等,生產活動的地域***主要有:生產協作、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貿聯絡、科技與資訊聯絡。

  ***二***

  強化自信

  不管你現在是成績拔尖,還是跟別人有一定差距,千萬別忘了每天都帶著信心起床。不論個人情況怎樣,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的同學基礎紮實根底深,不論高考如何變,都能遊刃有餘;有的同學思維靈活敏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理解能力強,對考創新的活題尤為適應;有的同學閱讀面廣,視野開拓,心理素質好,抗挫能力強,善於超水平發揮。不管怎樣,在高考前夕,對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自我責備,要多看、多想、多憶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激發自信心。

  每一個有傑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業的旅途中,無不以堅強的自信為先導。希爾頓是世界酒店大王,現在他的酒店分支機構遍佈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時僅有200美金。是什麼使他獲得成功呢?希爾頓回答說:只有兩個字,那就是“自信”。

  可見,信心孕育著成功,信心能使你創造奇蹟。拿破崙說:“在我的學典裡沒有不可能這一字眼。”正是這種自信激發了他無比的智慧與潛能,使他成為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

  在現實中,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的話,那麼丟失信心就一定會導致失敗。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優化情緒

  心理學認為,人的學習生活中,情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婆婆非常疼愛她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均為小販,一個賣雨傘,一個賣布鞋,這個婆婆晴天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擔心小女兒的布鞋賣不出去,又整天淚流。街鄰叫她哭婆婆。後來一位先生開啟她說:“我為你感到高興。晴天您的大女兒的傘賣得好,雨天小女兒的鞋賣得俏。”婆婆聽後,臉色馬上轉陰為晴,由哭到笑,街鄰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變為笑婆婆的故事說明:同一件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情緒就不同,結果就兩樣。變換角度看問題,情緒自然調整過來了。在迎考複習和高考中,要學會轉移情緒,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情緒緊張的時候,聽聽輕音樂,哼哼小調,或伸伸手,彎彎腰,搖搖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戶外,看看雲霞,聽聽蛙聲;或與同學聊聊天,講講趣事,幽默幽默。考場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過這些,調節了心理,優化了情緒。

  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如遇到自己實在解不出的題難題也不要憂心忡忡。從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並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聰明過人”之處。面對一顆自己確實吃不到的葡萄,與其在架下上竄下跳白費力,還不如說這顆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長補短,同樣可以成功。通過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驅散憂鬱,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正常作息

  考前保證充足睡眠,蓄精養銳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燈夜戰,以犧牲睡眠時間去進行題海戰術是得不償失時。殊不知題目浩如煙海,你再做一年、兩年也做不完。頭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腦就處於半休眠狀態,思維就處於抑制狀態,結果複習無效率,考試就發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極端,認為考前要鬆手大休一週,停止複習,專調心態,這也會適得其反。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如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學習中,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緊張思維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緊張的工作學習。如果突然停下無事可幹,原來的生物鐘就會打亂,心理模式就無從所適,考生會產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所以考生在考前還是按原來正常的作息時間作息。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