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樣教育孩子的建議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樣教育孩子的建議
01認清自己和孩子
看清孩子的缺點,從正、側面進行糾正和完善。明確自己能給孩子什麼,不能給孩子什麼,什麼東西需要他自己去爭取……
切忌瞎鼓勵孩子,你給他一水池的雞湯,他可能還給你幾張零分試卷!
02 重視孩子精神教育
父母能做的,除了在身後做她堅強的後盾,就是從小在精神上給他養料,讓他做一個樂觀、堅強的人,培養他的人格和精神,也許這樣,才能幫助他無論陷入何種境地,都能做到最優的選擇。
你能想象,當有一天,孩子在物質條件上一無所有,他該怎麼生存下去?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抗挫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他怎麼玩得轉?
03 減少攀比、從眾
在國內,不攀比、不從眾的家長少之又少。攀比有良性攀比和惡性攀比之分,適當的攀比可以督促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我們父母追求的是,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進入好的學校,學習正面有力量的知識,交善良優質的朋友,做適合的高大上的工作。這樣,也就夠了。
最怕因為你的惡性攀比,給孩子造成焦慮、華而不實、孤單等不健康心理。
04 陪伴孩子,減少孩子的孤單
父母的陪伴少了,孩子容易胡思亂想:是不是爸媽不愛我了?是不是工作比自己重要?是不是成績太差被嫌棄了?
孩子孤單了,就不擅長與人相處,下意識將自己和小夥伴隔離起來,然後形成惡性迴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看得見的溫暖和呵護。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將來,所以父母們多給孩子一些健康的教育方式吧!
05 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從我們與母體脫離出生開始,父母撫摸孩子的方式、父母對待孩子的語調、語氣、眼神以及孩子哭泣時父母對其的反應態度、大人對孩子的評價都在一點一滴的過程中塑造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比較完美的父母是比較容易培養出高自我價值感的孩子。
他們給予孩子的是——“無論我怎樣表現,他們都愛我,我都是有價值的”觀念。
父母樣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長 。
托爾斯泰說:在一個家庭裡,只有父親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裡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
你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你下崗擇業時充滿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家長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真是可悲而又可憐。
在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質嗎?今後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嗎?
對這樣的家長必須猛擊一掌:你們在傷害孩子的心靈,干擾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努力建立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
我們認為,要建立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
首先,要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就是要有孩子自己學習的空間。
第二,要有固定的學習時間。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愛學習的好孩子,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第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看書,讀讀報等。我們都明白,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積極向上的學習需要和較強的進取心和探求慾望。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意味著應該在任何可能的時候,都支援孩子的決定;意味著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有這樣一個例子,玲玲4歲的時候,還不會寫字,卻在哥哥新發的作文字上胡塗亂抹整整劃拉了四大頁,全是誰也看不懂的亂七八糟的符號,如同天書一般。
她回來了,玲玲興致勃勃地把本子遞給媽媽說:看我寫的字!做家長的,一般一看挺好的新本子給弄成這樣,即使不罵孩子,也一定要說孩子幾句,這是一般常情。
父母要教會孩子這三點
一、家長首先得讓孩子知好歹,辯是非
過去的人大都不能識文斷字,但是卻通情達理,大多數人的家教和門風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儉持家,守著農民的本分,不能辱沒祖先,這是基本的家風,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但現在,有許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在那個貧瘠的時代,農民守著古訓的時候,孩子卻不敢不知好歹,不敢傷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過去孩子要是傷害一個小動物,家長會說這孩子。但現在,一群大學生虐待一隻小貓,看著老貓急得哀號。
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說成大白話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從小生活特別貧寒,他媽媽靠給別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書,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後來就做了魚梁小吏,有一點小權力,他把那些醃製好的罰沒的魚給媽媽送去,他媽媽給他寫了一封信:“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
大意就是,你是一個小吏,你把官家的東西給我送來了,你不能給我任何增益,反而給我增添了煩憂。這樣的媽媽真是深明大義,正是有了這樣的媽媽,陶侃後來才能官至大司馬。
什麼是真正的家教門風?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二、一定要讓孩子成為有規矩的人
隔輩教育現在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探討話題。
當今的家庭中,不僅僅父母在家庭當中承擔教育的角色,由於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六個大人供著一個孩子,那這個孩子就是寶塔尖上的孩子,所以這種孩子現在叫“六一兒童”。
我老開玩笑說中國人現在好多詞都變了,過去養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個扯一個,後頭還跑著倆。現在你敢拉誰扯誰啊,都是供奉的。
都說隔輩親,你去看周圍的老人,不管說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孫子的時候,立馬精神百倍,這叫“孫子療法”。你再看帶孫子的老人,不管這個爺爺曾經是個多麼嚴厲的將軍,這個奶奶曾是一個多麼有規矩的大學教授,一帶孩子,規矩全沒了。
為什麼現在有好多年輕人說,這現實世界太殘酷了,這跟年輕人進入社會的態度有關,你以什麼態度進入現實,如果老是像對你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樣,凡事過於依賴,推卸責任,那進入社會,還有人能讓你這麼埋怨嗎?一個人能不能夠融合社會,要看在家裡老人是怎麼對他的。其實,老人往往因為自己的溺愛,反而讓孩子長成一個不自立的人。
無論是否隔輩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能獨立承擔責任。
三、孩子四歲時,就要教他獨立承擔責任
老師教孩子,還有一種現象——孩子做錯事,老人會出來和稀泥,且多以“孩子還小呢,他不懂事”為藉口幫孩子推卸責任。
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孩子小時候是最懂事的時候,因為小孩正是學規矩的時候。
一個四歲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個水晶花瓶,還是踢碎了鄰居家的窗戶,只要他能出來說對不起我錯了,沒有大人會出來跟小孩子計較,都會挑著大拇指說小孩會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說他太小了,算了,那麼等到這人40歲,還是會一直推卸責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會怎麼對他?40歲的人要是這樣,大家就會嗤之以鼻。所以說一個人有沒有承擔能力,是從他四歲時候決定的。
在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都已經變得個體、越來越獨立的情況下,只有教會孩子獨立,那麼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今天,中國的變化在世界上來看都是變得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的育兒理念,一方面要有傳統的教養,另一方面也得有國際的概念。教一個小孩子獨立承擔,這既是中國的古訓,也是國際的要求。
你讓他有了這個概念的話,他以後就會覺得世界不給我什麼那是本分,世界給我什麼是情分,不給我我自己可以創造,給我我就感恩。咱們別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給我啥都是虧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沒有感恩了嗎?
1.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家長教育孩子
3.父母要怎樣教育孩子
4.父母平時怎麼教育孩子的
5.父母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