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關於土壤知識點總結

 土壤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大家庭。是最複雜的生態環境。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能幫助到您。

  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

  ***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

  ***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 岩石風化過程→低等植物著生過程→高等植物著生過程→土壤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相關知識:土壤的來源於結構

  土壤是由各種顆粒礦物質,有機物質,水,空氣以及各種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動物,輪蟲,線蟲,蚯蚓,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鼴鼠,野鼠等構成。土壤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大家庭。是最複雜的生態環境。

  土壤礦物質是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顆粒的礦物質。包括沙粒,土粒和膠粒。土壤礦物質種類很多,化學成分複雜。它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農作物養分氮,磷,鉀,硫等的重要來源。

  土壤有機質***腐殖質***泛指土壤中來源於生命的物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的遺體及其分泌物。土壤中植物殘體和植物分泌物。以及人為施入的各種有機肥料。

  土壤是由礦物質和有機腐殖質組成的固體土粒,是土壤的主體。約佔土壤體積的50%,固體顆粒間的空隙由氣體和水分佔據。土壤氣體中絕大部分是由大氣層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小部分為土壤內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進入土中,其中包括許多溶解物質。土壤中還有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是岩石圈頂部經過漫長的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的產物。物理風化的本質是將地表整塊岩石分解成大量小碎屑的過程。化學風化則改變了岩石的化學組成和礦物面貌,其中地表水和大氣中的氧,二氧化碳的作用最為重要。化學風化使礦物分解,形成以粘土礦物為主的鬆散物質。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更為關鍵,生物的風化作用是通過新陳代謝和降解作用實現的。生物體死後腐爛形成腐殖質,增加了泥土中氮,磷,鉀和碳水化合物等養分的含量,使風化殼最終形成土壤。

  不同地區土壤顏色不同,這主要是由於不同地區,土壤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棕壤和紅壤裡主要含有豐富的鐵質,紅壤是鐵質發生高度氧化後形成,棕壤也是如此。黃壤是鐵質還沒有高度氧化的土壤,含有石英,長石,高嶺土較多的土壤,大多是淡色的,一般接近灰白色,黑色土壤的形成是因為土壤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正因為這樣,土壤才會出現不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