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地球上的大氣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複習,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1. 大氣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能

  2. 大氣受熱過程及溫室效應

大氣受熱過程

⑴太陽輻射能傳播的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並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增溫,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大氣溫室效應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間,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把熱量歸還給地面。

①多雲的陰天夜晚氣溫不會太低是因為雲層厚大氣逆輻射強。

 

②十霧九晴:晴天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空氣中的水汽易凝結成霧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強但熱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吸收太陽輻射少,光照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         

>

  三、大氣水平運動——風

型別

成因

風向特點

高空大氣中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氣壓帶和風帶

  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 三圈環流——記氣壓帶、風帶名稱及各風帶的風向

氣壓帶

名稱

分佈

成因

氣流運動

對氣候的影響

赤道低壓帶

0°附近

熱力作用

受熱膨脹上升

高溫多雨

副熱帶高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作用

受空氣重力作用下沉

炎熱乾燥

副極地低壓帶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作用

冷暖氣流相遇,暖氣流抬升

溫和溼潤

極地高壓帶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作用

冷卻下沉

寒冷乾燥

風帶

名稱

風向

對氣候的影響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緯信風帶

東北風

東南風

炎熱乾燥

中緯西風帶

西南風

西北風

溫暖溼潤

極地東風帶

東北風

東南風

寒冷乾燥

  2.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導致氣壓帶、風帶也隨季節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二、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分佈

時間

亞洲大陸

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

夏威夷高壓(西太平洋副高對我國夏季天氣影響顯著)

一月: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對我國冬季天氣影響顯著)

阿留申低壓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季風環流

 

成因

風向

氣候型別

分佈範圍

東亞

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月西北 風;7月東南風

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溫帶季風氣候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

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月東北風;7月西南風

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 、中南半島、我國西南

  3.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的降水和旱澇

 

 

副熱帶高壓對我國雨帶

位置的影響

4-5月(春末)雨帶位於華南,華北出現春旱;

 

6月(夏初)長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 此時長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現伏旱。

副高異常對我國水旱災害的影響

副高(夏季風)勢力弱,南澇北旱;

副高(夏季風)勢力強,北澇南旱。

  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 氣候影響因素: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佈、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2. 世界氣候型別分佈、成因、特點彙總

 

氣候型別

分佈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典型地區

 

 

 

熱帶雨林

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

全年高溫多雨

亞馬孫河流域

剛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亞

熱帶草原

氣候

南北緯10°~南

北緯迴歸線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

帶交替控制

幹、溼季明顯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

熱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10°~南北迴歸線之間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溫,

雨季集中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熱帶沙漠

氣候

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0°大陸內部和西岸

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

乾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低溫少雨

我國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

地中海

氣候

南北緯30°~

40°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

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溫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溫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35°~

5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乾燥

我國華北、東北

朝鮮半島、日本

溫帶大陸性

氣候

南北緯40°~

60°大陸內部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

全年少雨

亞歐大陸、北美

大陸的內陸地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

60°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西歐

  3. 氣候型別的判斷方法

判斷氣候型別

氣溫特點

(以溫定帶)

降水特點(以水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

氣候

———

熱帶沙漠

氣候

亞熱帶氣候(含溫

帶海洋性氣侯)

最冷月均溫在0℃~15℃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

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

溫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

溫帶季風氣候

———

———

溫帶大陸

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全球氣候變化


原因

危害

措施

自然原因:近百年來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①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海水受熱膨脹,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被改變,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低緯度的大部分國家,農作物產量將減少;高緯度國家農作物產量可能增加。

 

③對水迴圈的影響——可能使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佈格局,導致洪澇、乾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引起地表徑流發生改變。

①使用清潔能源

②減少消費,減少廢棄物排放

③植樹種草,防止森林火災。

人為原因:燃燒礦物燃料; 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