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課標語文模擬卷

  語文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一.***24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 杯勺/船艄 訃告/阜盛 挈帶/契約

  B. 沉湎/緬懷 緋聞/瓦菲 付梓/渣滓

  C. 伉儷/抗爭 憎惡/諍友 招徠/青睞

  D. 漸染/漸次 箴言/甄別 屏除/屏息

  2. 下列詞語書寫錯誤最多的一項是*** ***

  A.梟首 囉嗦 病懨懨 不落言荃

  B.光牒 神祗 笑咪咪 綿裡藏針

  C.國淬 尺牘 汗涔涔 哎聲嘆氣

  D.流弊 弓駑 亂糟糟 憾動人心

  3、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蕈菌***xīn*** 間或***jiàn*** 瑣碎 邏輯 錦緞

  B.參與***yù *** 癖好***pì*** 逃遁 拋錨 篷鬆

  C.青苔***tái*** 悶熱***mēn*** 安詳 坐落 焦躁

  D.刨冰***bào*** 說服***shuì*** 愀然 寒暄 證券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①雲南有著美麗的風景:山青水秀,月色朦朧;風搖葉展,山路 ;九轉十八盤,山雨霧中行。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鮮花和獎盃而沒有挫折和痛苦,那麼,這種人生 顯得太單薄。

  ③已經佈置了的工作,應該認真 檢查。

  ④環境汙染日趨嚴重,人類這種 的行為如不停止,將毀掉自己的生存空間。

  A. 曼延 未免 督促 作繭自縛 B.蔓延 不免 敦促 玩火自焚

  C.蔓延 未免 敦促 作繭自縛 D.曼延 不免 督促 玩火自焚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春節臨近,盜竊事件頻頻發生。對此,公安部門特別提醒廣大市民增強防範意識,出行時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財物,以免被竊賊探囊取物。

  B.河南義昌大橋爆炸坍塌,傷亡慘重。《河南日報》對事故成因、救援進展語焉不詳,卻大論特論領導行為,大篇幅表揚其行政舉措。

  C.齊魯石化儲運廠大功率機車實施人性化管理,一進入冬季,他們具體而微的禦寒“關懷”,使機車始終處於良性的運轉狀態。

  D.丁學良上中學時,老師期望他能去哈佛大學讀書。沒想到一語成讖,他成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去哈佛大學讀社會學的博士。

  6.下列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長久不衰,因為它原就是經多少代人錘鍊淘汰的結果。民歌之所以流傳得廣泛,因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沒有嚇人之心,也沒有取寵之意,它不想在眾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間,因而它一開始就放棄拿腔弄調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時癲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腳下跪倒一群乞討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蘊要在天長地久中去把玩。

  A.長久不衰 B.錘鍊 C.自命不凡 D.把玩

  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築是一座城市不可複製、獨一無二的標誌,與之緊密相關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讓這座城市具有了濃厚的人文氛圍和歷史品位。

  B.“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間成為韓國最流行的時尚短語,中年歌手鳥叔極具感染力的“騎馬舞”更是風靡一時,被大人、孩子競相模仿。

  C.長春自駕車友會是自駕者與搭乘者自發組織的自駕旅行團體,對他們而言,車不僅是玩樂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出行工具。

  D.蘭考縣在經歷了民間孤兒院火災事故之後,民政局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普遍追問,袁厲害也再次成為新聞界熱議人物。

  8.下列語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出版社除出了《讀書生活》和《認識》兩種雜誌***均因抗戰爆發而停刊。後一種好像只出了兩期,現已少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還出了若干譯著。

  B.這種白內障冷凍摘除器,具有製冷、解凍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效能高等特點。

  C.《論語》中有這樣兩句話:“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和“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一個人能做到這兩條,就能重塑新我。

  D.當被問及《中國好聲音》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的問題時,中國當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語中的地回答“很鬧的外表,形式裡邊是觸及靈魂的”。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飲泉亭記

  【明】劉基

  昔司馬氏①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其後隱之卒以廉終其身,而後世之稱廉者,亦必曰“吳刺史”焉。有元憲副吳君為廣西時,名其亭曰“飲泉”,慕刺史也;而憲副之廉,卒與刺史相先後。

  至正十四年,憲副之孫以時,以故徵士②京兆杜君伯原所書“飲泉亭”三字,徵予言。予舊見昔人論刺史飲泉事,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皆當見而為之,又何可病而譏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驅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於物者也,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故飲之以示人,使人知貪廉之由乎內,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內貪濁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謂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真足以啟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

  番禺在嶺嶠外,去天子最遠,故吏於其地者,得以逞其貪,貪相承習為故,民無所歸咎,而以泉當之,怨而激者之雲也。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與物皆受其賜。嗚呼,偉哉!以時尚氣節,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祿位者,多不與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風也,是為記。

  ***《誠愈伯文集》卷六***

  【注】①司馬氏:代指西晉。②徵士:不就朝廷徵聘之士。

  9.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卒與刺史相先後 卒:最終

  B.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 自:自己

  C.而不假乎外 假:藉助

  D.貪相承習為故 故:慣例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於物者也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B.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C.驅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 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

  D.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於讚揚吳刺史的一組是*** ***

  ① 其後,隱之卒以廉終其身 ② 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

  ③ 明而自信,篤也 ④ 有一焉,則其守不固

  ⑤ 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 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段概述吳刺史飲貪泉、賦詩,廉潔終老,憲副吳君用“飲泉”給亭命名等事情,為下文議論張本。

  B.第②段中作者批評一些人對吳刺史飲貪泉事的非議;認為君子樹立廉沽的榜樣,有利於匡正世風。

  C.第③段中作者認為吳刺史冒死飲泉,具有無所畏懼的勇氣,是大丈夫之所為,值得世人學習。

  D.末段指出以“貪”名泉的原因.表達了百姓對貪官汙吏的僧恨;並照應上文,點明寫這篇記的緣由。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李森先,字琳枝,山東掖縣人,明崇禎進士。順治二年,自國子監博士考選江西道監察御史。啟睿親王發大學士馮銓貪穢及其子源淮諸不法狀,略謂:“明二百餘年國祚,壞於忠賢,而忠賢當日殺戮賢良,通賄謀逆,皆成於銓。此通國共知者。請立彰大法,戮之於市。”御史吳達,給事中許作梅、莊憲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羅國士、鄧孕槐、桑芸等先後論劾。睿親王於重華殿集大學士,刑部、科道諸臣,召銓等面質,以為無實跡,責森先啟請肆市①語過當,奪官。順治既親政,銓罷去。九年十一月,大學士范文程以劾銓諸疏進,上閱之竟,曰:“諸臣劾銓誠當,何為以此罷?”文程曰:“諸臣劾大臣,無非為君國,上當思所以愛惜之。且使大臣而能鉗制言官,非細故也。”越數日,上諭吏部,諸臣以劾銓罷者皆起用,森先補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罷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蘇州推官楊昌齡,論如律。巡蘇州,杖殺不法僧三遮、優王紫稼,一時震悚。淮安吏張電臣坐侵蝕漕糧,折銀一百二十兩有奇,例當追比②。森先為疏請緩之。上責森先徇縱,奪官,速至京訊鞫,事白,復原官。

  十五年,應詔陳言,略曰:“上孜孜圖治,求言詔屢下,而諸臣遲回觀望者,皆以從前言事諸臣,一經懲創,則流徙永錮,相率以言為戒耳。臣以為欲開言路,宜先寬言官之罰。如流徙諫臣李呈祥、季開生、魏琯、李祵、郝浴、張鳴駿等,皆與恩詔因公詿誤③例相應。倘蒙俯賜軫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寬宥直臣,在遠不遺。凡有言責者,有不洗心竭慮而興起者乎?”上責其市恩徇情,奪官,下刑部議,流徙尚陽堡,上仍寬之,復原官。尋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給敕印,未訖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開列建言得罪諸臣,其流徙者,舉呈祥、琯、祵、開生及彭長庚、許爾安凡六人。上命釋呈祥,許琯、開生歸葬。餘雖系建言,情罪不同,無可寬免。

  ***節選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傳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