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選擇題衝刺答題技巧

  高考各科答題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廣大考生準備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其實同英語,語文也是語言類學科,但是語文與英語稍微有點不一樣,前面部分的單選題還是用客觀原則做題,語文考察的是句子詞語接受能力,若能夠自我“角色扮演”,將能提高準確率和做題速度。

  語文閱讀可以稍微主觀一點點,但是必須去比較選項和為此一定的客觀性,在可能有歧義的問題上不要考慮,就是考慮問題的對立面,如果對立面能夠成立,這個選項必然不正確。

  語文選擇題命題特點:由於語言類學科必須陳述清楚,因此能夠考察大家的命題方向只有兩種手法,第一種方法,就是將正確答案出的像錯的,第二種將干擾選項設定的正確無比。因此大家做題時要注重比較選項。

  說一下語文命題大致順序,第一道***或前兩道***純記憶,多音字或錯別字,這個自己掌握吧。

  第二道~第四道無非是成語、病句、排句子,這類題通常很多人丟分,這是很不應該的。成語題我們注重兩個方面就能順利拿到分數,第一關注成語的褒貶***或中性***詞性,第二關注成語的使用物件,如08全國2卷:“美國博物館的收費可謂各盡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費,有的分時段收費,還有的是否交費、交費多少由參觀者自行決定。”這個成語講的是各種各樣的方法,不能單一指向一個博物館,如果題目說美國多家博物館的收費各盡所能,這句話就沒有語病了。如“這則笑話因為對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官員諷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大。”漠不關心是屬於被動態,不能帶賓語的。其他的成語只要意思沒錯就能判斷。

  病句題是很多學生的噩夢,因為我們平時講話交流的時候都明白對方的意圖,所以並不太注重句子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命題上就抓住了這點來折磨大家,讓大家出錯。其實病句最大的特色是,假設我什麼都不知道,光看文字能不能說清楚一件事***或連貫的事***,即大家需要扮演什麼都不知道的一個角色,不主觀臆斷的情況下,聽到這句話後能不能明白說了什麼,能清楚明白的認為對,模稜兩可的就可能有歧義。如0全國8卷2中病句: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金烏炭雕工藝精湛,採用純天然顏料著色,具有高雅、時尚、個性的藝術享受,還能吸附有毒有害氣體,是一種環保藝術品。

  B.該縣認真實施“村村通”這一全省規劃的八件實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區率先解決了農村百姓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

  C.中俄兩國元首在致辭中一致表示,要以舉辦“國家年”為契機,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誼,深化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D.聽說博士村官潘汪聰要給大家講農技課,大家興致很高,還沒到時間,村委會會議室就擠滿了很多村民來聽課,場面好不熱鬧。

  A你聽了後有什麼感覺?聽完還是不知道什麼玩意是環保藝術品吧?B聽了也是一頭霧水,沒有提出問題何來解決?

  C視乎比較通順,能明白大概說了什麼事,留在,D意思也比較明確,但是聽著有點模稜兩可,因此CD比較,這時候要細讀一些了,發現D也沒有把事情交代清楚,還沒到什麼時間?還有擠滿了很多村民,站在客觀性的角度上,我們不能認為是上課時間,可以是吃飯時間吧?很多村民,其他人也很多也可以吧?所以說完這話我不知道具體說了什麼。有人說我這麼做題有些牽強,但是語言類學科的本質就是把話說清楚,句子本身不能夠產生歧義,大家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就不要去死記硬背什麼指代不明、語序不當、邏輯不當等亂七八糟的錯誤型別了。

  最後說一下句子排序的題,也有很多同學頭疼,基本考法是一小段話挖空一段,然後在選項中排出正確的。其實這類題有明顯的暗示點,每句話開頭幾乎都有關聯詞或轉折詞,大家記著,統一性質的關聯詞按表達強烈程度升序,轉折放在後半部分,如同時、或者、並***且***、一旦、但是等,大家按照這類暗示詞的語調升降與轉折來做題,可以降低難度。

  現代文及古文、詩歌鑑賞部分

  通常來說,現代文注重考察對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縱觀題海,考察的幾乎都是選項辨析能力和原文查詢能力,為什麼呢?這是從做題角度上來說的,拿到文章後大家通常都讀完再做。其實完全可以直接看題目做題,因為題目資訊本身就告訴我們該查詢哪些資訊了。大家做題時通過從問題迴歸原文,可以略微掃一下原文,在有轉折意思、案例、原因說明、概念闡述等地方做標記,這樣基本上能答題。

  再拿08全國2卷,題目大家自己找了,我給大家分析下選項及做題入手點,以及如何讀原文即可。原文大概講的是《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線的新視角》,第一個問題問的是對貨幣化的理解。其實暗示點就在原文地一段轉折後面。第一個選項明顯錯誤就不提了,B選項看“事實上”轉折語句直接排除。C不好說放著,D屬於主觀選項,“標誌著這一貨幣化過程基本完成”並不代表選項中“促使它成為合法貨幣”,如果客觀一點的,就能明白促使它合法化的原因是朝廷。但是很多學生認為有關聯,這是典型的主觀陷阱。因此選C。

  第二道題略微客觀一點,就能知道A選項中完全是主觀臆測,文中沒有一個字提到財政困難,經濟惡化,只說入不敷出,但是大家看到這個詞往往會聯想到財政困難、經濟惡化正確,這就是客觀思維在做閱讀的必要性。凡是文中沒說,一概不知道。

  第三道題,按照前面的原則,找題目、客觀原則不難排出D答案。

  古文詩歌考察的知識點比較細,其實也有規律方法可行,其實古文很簡單,任意一篇古文,行文體裁及陳述方式都差不多,因為古文的虛詞是定死了的,考綱規定的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這18個虛詞始終沒變。文言文的句式也差不多,但是很多學生讀起來很吃力,其實只要字認識,沒有什麼讀不通的。文言文一般以陳述為主,而詩歌以意境為先,這個意境就需要主觀描繪場景,現在高考中因為答案爭議較大,所以漸漸有少出,或不出的趨勢,但是敘事、敘人的文言文類幾乎都會考到。對文言文的做法較為科學的是大家先把所有問題都,然後細讀一遍原文考詞的代進去讀,一般可以判斷是否正確。考意思的、考句子的,要在原句前後各自多讀2~3句,這樣意思大致可以讀出了。最難的是觀點題和“符合原句”的,通常只有一個選項明顯錯誤,另外三個比較難選。還有就是文章概述題,挑個錯的,比較難。

  現在具體說一下文言文較為科學的做法:

  一、整體略讀,不必過細的探究每件事,大概弄明白這篇文章說了哪些人哪些事即可

  二、對話部分做標記,略讀過程中將對話做標記,因為很多觀點及說明都是根據對話內容來的

  三、看題細讀,注意句意關聯轉折性,常見文言文關聯或轉折詞有,然、則等一些虛詞。注意文中問句。

  四、選項對比,文言文選項之間也能比較,而且必須比較。

  繼續拿08全國2卷說吧,第8題考的相當有意思,C選項在單句解釋本身可以成立,但是放原文一對照,意思就不符合了,因為前面不表原因,“於是”不對。做這類題一定要讀前後句,看看關聯性成立不成立,所有題的考法都一樣,不信你把其他三個正確選項代入,都是依照前後句能否成立推出。

  第9題是句意推測題,兩條路都要走,第一是選項對比,第二是迴歸原文,但是大家一定要看清題目表達的是什麼,選項給的是什麼,別主觀臆斷即可。這類題只要略微從原文前後句讀幾句,通常都比較容易做出。

  第10題顯然比較麻煩,並且是挑錯題,這類題必須花點時間,一小句一小句的找,反正文言文部分也就300~400字,如果比較難找,那麼能確定的先確定下來,把握不大的選項就直接選好了,通常只要字面意思對應,是不會出錯的。

  語文考試由於累積了大量知識,並且某些題還要假設他們觀點,使得很多人在選擇題上丟分,但是從技巧的角度上說無非就是根據語義做題。抓住其中字、詞、句的矛盾點,會不會引發歧義?應用物件是否明確?陳述觀點有沒有符合原文大意?抓住這幾個要點,選擇題幾乎沒有什麼難度了,希望大家在平時做題的時候注意從這些角度做些訓練,以提高做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