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技巧地寫好一篇高考記敘文

  高考作文向來偏愛議論文,議論文的寫作需要同學們積累較多的素材,緊密結合當下新聞時事熱點,引經據典,使自己的論點站得住腳。很多同學對於素材積累方面比較苦惱,因此不喜歡議論文,而比較喜歡描述性較強的記敘文。其實有時候一篇結合題目材料的生動的記敘文更加容易打動閱卷老師的心,從而出奇制勝,佔據作文部分的高地。小編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如何能夠寫出一篇好的記敘文!

  【材料選擇取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選取新鮮、典型的材料是寫好一篇作文的關鍵。主題確定後,就根據主題的需要來決定材料的取捨和選擇。

  對於我們這些三點一線的學生來說,常常為材料而苦惱。其實不然,羅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對於我們來說,生活是萬花筒,是百科全書。生活中的許多閃光點,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塊組成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這三方面的生活都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積,因此我們要注意材料的取捨和選擇。

  選用材料的標準:

  一.材料要以真實為基礎 《一點啟示》中我們看到胡編亂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作文寫的感情真摯動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不是原始的再現,而是指經過提煉,比現實生活更加鮮明,更加強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適當的進行加工。我們可將幾個人的事情加在一個人身上,幾個人的品質加在一個人身上。來深化人物和主題。

  二.選材要圍繞中心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選材的依據。材料是為中心服務,是中心的依託,因此所選的材料能充分的為中心服務。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題目本身已揭示中心思想。例如《記一個尊紀的人》《一件助人為樂的事》《一個美麗的地方》《個刻苦學習的同學》等看例文1

  三.選材要典型 指的是所選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因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當十、以個別反映一般,從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質。例文2 《這事發生在我班》選取了李玲同學為災區捐獻300元。一人就捐出了佔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謂突出、意義重大的事例。當然我可寫平時吝嗇的人捐出很多錢,這也是典型。學習上,平時不坑一聲的人,突然在這堂課上發言了這也是典型……

  四.選材要新穎而生動 李漁說:“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新奇總是和美好相聯絡的。“嚼人家嚼過的沒有味道。”寫文章力求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指所選用的材料是新鮮的甚至是具有獨創性。它包括材料角度要新鮮、內容要新鮮。

  如何使材料新穎、典型

  ***一*** 棄舊圖新法或舊瓶裝新酒 老材料換新顏即不是人云亦云之類。 有些材料,看來不新鮮,有點舊。但如果換一個角度,換種說法,換一個背景,換一種情節,換一個場面,賦予時代精神就顯得新鮮。例如我要歌頌一人,人們多正面歌頌,我呢就側面歌頌,或我採用誤會法。將舊材料聯絡當今實際,融入新穎、有特色的內容,使文章產生時代氣息。〈校園新貌〉〈校園奇事〉

  ***二*** 以真取勝法 此法包括感情要真、主題要真、材料要真三方面。《我說感動的一件事》《學之間》《生之間》《的苦惱與歡樂》

  ***三*** 聯想擴充套件法 藉助聯想和想象,超越時空的界限,擴充套件取材、選材的領域。思路擴充套件了內容也就豐富了。聯想擴充套件有三種形式:相似聯想,即看到看到穀粒就想到珍珠,看到草,看到默默無聞的人;相關聯想,即睹物思人。看到禮物想起了一位同學;對比聯想,即把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進行對比。圍繞題目分散開來去想:想一件件有關的事或景,想一個個有關的人或物,想一個個有關的情與理。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其他事,可以溝通相關、相反的事物或情理,發展生活素材,豐富文章的內容。

  ***四*** 同類移植造林法 同類移植,是指將他人或其他地方發生的事,半到另外的人或一定場合上。如〈我和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我們設定:你圍繞要寫的中心,只有一件事和要寫的這位老師有關,而另兩則材料是“我”現實生活中與別的老師經歷的事,可以將後兩件事移植到本文我和老師身上,這樣,內容會豐富,中心會更突出。

  ***五*** 以小見*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說:“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集中了量的思想。”一滴水可折射整個世界,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鏡頭,往往閃發著耀眼的思想光芒。我們要勤於觀察、善於發掘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卻是有價值的題材,善於捕捉靈感,不讓蘊涵著深意的小鏡頭在指縫間溜走。正如作家王願堅所說:“應當在深入生活中,認真觀察,分析研究,力求看的和想的深一些,透過表面的生活現象,開掘出生活的,得到蘊涵在生活裡的哲理,看到生活的詩。”

  平時可多閱讀小小說,可有利我們在這方面的培養。小鏡頭的選擇要能為表現人物性格服務,為推動情節服務,為表現主題服務。

  例文: 陽光下的日子

  我打開了門。

  門外站著一個小小的男孩。

  懷裡抱一大抱白色的桃花。

  他沉穩的把一淺蘭色的舊手帕遞給我:“還給你手帕。”

  ——我一下想起黃昏時,我帶他到處玩。他的頭磕破了,我趕忙掏出一塊淺黃帶橘紅色點的手帕,蓋住他額頭上的那朵“紅花”——

  我一副自然的樣子,眼睛卻往桃花上溜。

  “你送給我的嗎?”

  “哦,是的。”

  “太謝謝了。”

  他兩手握住,胳膊很努力,很虔誠,很嚴肅的向上伸。我抬手取了。

  “我走了。”他走了。

  陽光從後面的大窗戶瀉出來,無數金色的灰塵熙熙攘攘的沉浮——一個小小的男孩從陽光中穿過,徑直下樓去。

  小小的身影,小小的衣裳,小小的男孩,小小的手帕。

  送了我一大抱綻開的白桃花。

  ——手帕給了他一個長大的機會。

  那一瞬間,我這麼想。

  同步訓練

  〈我的爸爸***或媽媽***〉思路探究:古老而無法窮盡的命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從小到大,每天都沐浴著父母的愛意。而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孩子,充滿愛的目光去發現父母的愛,體驗父母的愛。

  〈變〉與小街的變遷〉時代的變遷,往往融會在細小的部分的變化。小街雖小,但麻雀雖小,五臟具全。小街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選擇我身邊熟悉的事物,看他們的巨大的變化,來謳歌新生活。

  【敘事聯想思維】

  當我們看到遠處的街燈,就會想起天上閃爍的星星;當我們孤獨走夜路時,看見遠處屋裡的燈光,使我們想起了家的溫馨;當我們偶然翻出自己小時侯的照片,不由得就勾起對自己小時侯一些事的回憶,勾起你對兒時夥伴的思念;當你看到春去秋來,一年四季在更替,不由得使你想起時間的飛逝,生命的短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實現。這種由一個事物的觀念,想到另一些與之相關事物的觀念的心理過程就是聯想。

  聯想是人腦常進行的思維活動之一,它首先需要具有一個引起展開聯想的依據,這個依據可以是具體的事物,或者也可以是某段文字,某段音樂,或是某一偶然的場景。它是聯想這個思維活動的“一端”。由此而想到的相關事物,或是其他的東西,就是思維活動的“另一端”,在這兩端之間,還有有一個“聯絡點”或是紐帶。

  運用聯想要合理、自然,關鍵在於準確而巧妙的捕捉聯絡點。即指兩事物之間具有相近、相似、相關、相對、相反,或者是相通的關係。找到了 合適、恰當的聯絡點。聯想的依據和聯想物才能被和諧的聯結的起來,結為一體,運用到文章中,才能自然、生動。反之則會勉強的湊合,適得其反,損害文章的表現力。***看例文《熱帶魚》***

  從思維方法分析,有橫向思維聯想,就是依據某一事物或材料,通過橫向思維聯結到相關或相近、相似事物的心理活動;逆向思維聯想,是根據某一問題或材料的一個方面,聯想到它的相反面的心理過程;發散思維聯想,就是運用發散思維的方式,根據依據的事物或材料,從多個角度或多個側面去思考,聯想與之相關事物的聯想。***例文《背影》***

  例 以大海為中心分別從相近、相似、相關、相反角度展開聯想

  展開聯想的思維方法:

  ***一*** 追憶聯想

  當你在翻看某一本舊書,無意中發現了一片紅葉,他使你想起了小時一次秋遊,那滿山的紅葉,同學們歡快的笑臉都在你腦海中浮現;可能翻到一枚書籤,想起了老師對你的尊尊教導。這種通過對過去經歷的生活、見聞和已知材料的回顧,而產生聯想,就叫做追憶聯想。

  追憶不是簡單的對過去經歷的事物的簡單再現,通常人們為了能清楚的回憶起某件容易遺忘的事物會有意識的建立某些印象鮮明的聯絡或努力挖掘該事物的種種內在聯絡。這樣在進行回憶時,就能迅速的通過由此及彼的聯想找到所需要的內容。

  在文章中,追憶聯想最常見的表現方式是由物生想***或睹物思人***,如“我在日記本里,珍藏著一片火紅的楓葉。每當我開啟日記本時,首先就是這片紅得灼人的楓葉躍入眼簾,彷彿又把我帶進了那片充滿了鳥鳴聲的森林……”;有的就是直接敘述的方式,如:“我們的故事,可是在陽光燦爛的季節裡。

  聯想而生的線索就成為文章的敘述或抒情的線索。線索有時顯示,有時隱匿。

  例文《楓葉,這片火紅的楓葉》

  訓練題目:以“禮物”展開追憶聯想

  ***二*** 相似聯想

  相似聯想,就是由相似特點的事物引發聯想的心理活動。相似包括外形的相似,也包涵其內在的神韻的相類似。“那攀緣在柵欄上的牽牛花分明是一支支小銅號,挺立在月光裡,吹奏著一支靜夜曲……”由牽牛花聯想到小喇叭,這是取其形似。“在現實生活中,我常看到那些像書葉一樣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人們,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默默無聞的工作,毫無保留的奉獻;他們要求於人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裡有落葉聯想到北方的抗日軍民,這是取其神似

  相似聯想建立在觀察思維能力和比較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面對世間萬物,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事物之間總有某種相似。

  相似聯想思維的過程:先仔細觀察事物,然後發現其特點,接著變開啟記憶的倉庫,搜尋具有相似特點的事物,最後反覆比較,找出最貼切的一個。抓住合適的相似點是相似聯想的關鍵。

  例文《生命》

  訓練題目 1以中秋之夜,一家人賞月為話題展開相似聯想。

  2 從某一種遊戲展開聯想

  ***三*** 相近聯想

  這種聯想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在空間或時間接近的基礎上產生的聯想的心理過程。

  “人們在讚美花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根,沒有根的奉獻,能有花的豔麗,果的芳香嗎?”由眾人的愛花,到默默無聞的根,這裡運用了對同一事物空間的想近聯想。或者常見的還有看見穿皮襖的,想到是冬天。這是一種時間上相接近的聯想。在作文中往由這件事,想起過去他的表現,這也是相近聯想。

  相近,就是指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由時空上的接近才能引起聯想。

  例文分析《綠》

  訓練題目:以回憶兒時的快樂時間為線,展開對童年一件事的敘述。

  ***四*** 因果聯想

  客觀事物之間常常具有一種因果關係,人們由因想到果,或者由果想到因的心理活動,就叫做因果聯想。古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都是運用了因果聯絡。

  因果思維包括一是事物內部具有可能變化的因素的內因;另是外部有促進事物變化的條件的外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說明了因果聯想思維內因是變化的主要動力,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如在作文中,我們歌頌某人的優良品質時,我們就想到這些品質形成的原因,在表達中就會去敘述成因。

  訓練題目:《當站在領獎臺時》展開因果聯想

  ***五*** 對比聯想

  對比聯想,是指由客觀事物之間的對立關係形成的聯想。比如:由和平想到戰爭,繁榮想到荒涼。詩文中運用對比聯想的好作品隨處可見如《再經胡城縣》: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對比思維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講,對比聯想的所謂實質是逆向思維。對比聯想的展開思路由兩種,一是從依據物,由正向反展開對比聯想,一是由反向正展開聯想,還有一種就是從正、反兩方面同時展開聯想,形成對比。

  例文以《變》為題展開對比聯想。

  ***六*** 延展聯想

  宋朝時有個12歲的小姑娘,能讀善寫,非常有才華。一次有人撿到一枚破銅錢,上有依稀可辯的“開元”***唐玄宗年號***二字,便以此為題要這位姑娘作詩,目的是想試一試他的學問和智慧究竟如何。女孩接過銅錢,仔細端詳了一番,略加思索吟道: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一、二兩句從錢與月的相似聯想開拓思路,又從的形態延展聯想,想的“清光未破時”一句。從錢的作用一再延展到不合理社會裡金錢萬能的現象。

  延展聯想的特點就是以一件東西、一件事情、一個人物為中心,依據它們有關聯的關係,一步步擴充套件、伸長,已表現事物或人物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下可能產生的情況。

  訓練題目:以《雨中》為題,以“雨中”為特定環境展開聯想

  想象思維

  寫作文除了藉助於直接觀察,有時也依靠判斷、推理,甚至還要藉助於想象去開拓思路,利用腦海中留存的表象去構成新的形象。想象的作用很神祕。伏爾泰說:“想象是每個有感覺的人都能切身體會到的一種能力,是在腦子裡擬想出可以感覺到的事物的能力。

  如例文〈我和雪〉的結尾運用了想象力,把自己變成了雪花兒,這雪花又融進了泥土,孕育出鮮花。這具有詩情畫意的想象,滲透著作者對比方、雪的故鄉,對雪,懷有的“特殊的情感“,這種愛雪之情是和愛故鄉、大地並且樂為之獻身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的。

  想象思維根據想象產生的原因,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指無一定目的,不自覺的想象到某些沒有看見過的東西。比如我們在漆黑的夜路上行走,路旁搖曳的小樹,想到那是某種妖魔鬼怪。想象時如果還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則叫有意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性想象。

  ***一***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據已感知的材料,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再造性想象的形象和事物,是曾經存在或是現在還繼續存在的,但想象者本人卻沒有實際遇到過。比如看到大海的圖畫,你就會勾畫出大海的壯觀的情景。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於“落花與秋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訓練題目 :如果你只有三天的時間,那麼在這三天的時間中你最想做的的是什麼。以〈假如我只有三天〉為題展開想象。

  當地球上最後的一個人呆在家中的時候,外面響起了敲門聲。請據此展開想象,敲門者是誰呢?

  〈小桔燈〉一文中記敘的事情已經過去10多年了,假設文中的小姑娘今天已將近50歲了,她父母還健在,而你有幸被邀請到和他們全家見面,請你把自己同她家三口團聚時的情景進行合理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記敘文。

  ***二*** 創造想象

  創造想象,是不依據現成材料,在頭腦中能獨立創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創造想象是按照想象者的創造意願在頭腦中塑造形象目標,他以創造思維為基礎,把抽象的概念幻化成生動形象,把無生命之物體賦予人的思想性格,把人間的生活演化成天堂、地獄的故事,把短暫的瞬間延伸為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