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英語繪本教學方法有哪些

  以培養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為出發點,探討了如何通過繪本教學推動英語閱讀教學改革,以達到培養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目的,積極開展英語繪本教學提供思路和幫助。

  中小學生英語繪本教學的方法:

  ***一***圖片環遊

  圖片環遊本質上是一種分享閱讀,是教師和學生共讀故事、合作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文字故事演繹成生活故事”,以問題為引導,通過封面、扉頁、主題圖等啟發學生主動觀察、預測、思考、分享個人的經驗,在不斷推測和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學生還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把握故事情節,理解人物心理,聯絡個人生活,使通過圖片環遊讀懂故事的過程成為師生合作探究故事意義的過程,“生成一個深度捲入、思維綻放的教學形態”。川圖片環遊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語言知識和閱讀理解教學是完全不同的。

  圖片環遊的教學活動大致遵循以下順序進行***見圖1***,具體教學環節如下:1***熱身引入:通過歌曲、圖片、視訊等媒介引出文字主題,啟用學生己知和閱讀興趣。***2***文字概念:通過引導學生識別標題、作者、插圖作者等,培養學生的文字概念意識,增強對繪本主題和內容的整體感知。***3***圖片環遊:引導學生從個人經驗出發,根據圖片資訊,觀察、分析和預測,提出問題。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展閱讀,學習語言知識,體驗閱讀過程,構建新的概念,運用閱讀策略,提升預測想象和批判性思維能力。***4***總結評論:通過流程圖等支架,協助學生總結大意加深理解,內化語言,並通過討論學生最喜歡的角色、圖片、情節等活動讓學生對繪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5***默讀與朗讀:通過默讀和朗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充足、豐富的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流暢度。分級繪本通常會在同一繪本中呈現幾個含有相同拼讀規律的詞彙。教師可以在默讀和朗讀環節後引導學生髮現這些詞彙的相同點,總結其拼讀規律,並基於此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學習拼讀生詞,拓展詞彙,增強閱讀自信心。***6***交流表達:創設不同的語境,通過讀後寫、讀後演、讀後畫等活動,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對故事人物的評價,給故事續寫結尾,或者創編新的圖文故事,促進語言運用的遷移與創新。

  圖片環遊適用於各類繪本的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學生也需要有比較充足的課堂時間開展閱讀。教師可根據具體課時安排,基於圖片環遊的理念,靈活設計和組合教學活動,以滿足不同故事型別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持續默讀

  持續默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持續默讀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操作簡單的教學活動,即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每天特定的時間段***通常是5-15分鐘***,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進行自主默讀,並且讀後不必進行相關閱讀測試或報告”。持續默讀對發展學生的閱讀流暢讀、養成閱讀習慣、增長豐富的知識、推動個性化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實施有效的持續默讀可參考以下幾個步驟:***1***讀前:教師向學生解釋進行持續默讀的意義並制定規則;***2***讀中:在限定時間內,學生與教師一同默讀自己挑選的讀物;***3***讀後:根據具體情況,推薦拓展閱讀材料、討論或寫作。

  持續默讀活動的實施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教師可將其融入日常每節課的前幾分鐘進行,要做到堅持不懈。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完成圖片環遊之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默讀;教師還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情境,採用建立閱班級圖書角或學校繪本館等方式,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主選擇喜歡的讀物進行閱讀,指導學生為自己所閱讀的書目做好相關記錄,包括書名、作者、繪圖者、出版社等相關資訊,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基礎。

  ***三***故事地圖

  故事地圖指教師根據故事類讀物一般都遵循的概念圖式或故事語法,形成相應的視覺圖式,教會學生在閱讀中通過使用故事地圖去發現和梳理故事的結構和大意,從而學會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和創編故事,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Ruetzel和Boulineau等認為,故事地圖可用於閱讀全程:讀前用來啟用己有知識、激發討論、匯入故事;讀中用來幫助學生獲取重要資訊、理解故事;讀後用來討論和回味故事。

  故事地圖大概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情境、人物、問題、情節發展或問題解決、結尾***如圖2***。教師也可以採用大意一細節順序圖***main idea-sequential detail map***、角色對比圖*** character comparison map***和因果關係圖***cause-effect relation map***等其他形式的故事地圖。以大意細節順序圖***見圖3***為例,構建故事地圖需要以下幾步:***1***按時間順序,對故事大意、主要事件、主要角色進行總結排列;***2***將故事大意置於故事地圖中心;***3***圍繞故事大意畫線連線主要事件和角色;***4***圍繞主要事件和角色新增次要事件和主題。

  故事地圖適合各年齡段的學生和各類讀物。它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特定的故事要素上,幫助學生識別故事要點、理解故事大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信,同時也為學生創作自己的故事提供了支架。使用初期,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閱讀關鍵內容等,讓學生感知和發現具體故事的構成要素,並通過板書示範建構故事圖式的方法。

  ***四***拼圖閱讀

  拼圖閱讀是一種基於文字的合作閱讀模式。拼圖閱讀可以有兩種組織形式,一種是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工閱讀一個故事或短文的不同部分。然後,全組再一起把這個故事按邏輯順序拼接完整,合作講給自己小組的成員或講給全班聽。第二種是教師將學生按照文字的段落或部分組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平均安排人數。然後,教師為每組按其人數列印故事或短文中的某一段文字。這個小組也稱為“基礎組”。基礎組的每個成員都有一個順序編號,每個基礎組的順序編號都一樣。基礎組成員閱讀同樣的段落內容,當小組內每個成員都完成閱讀後,組內可以進行簡短的交流,確保理解到位。然後每個基礎小組的成員按照自己的編號與其他小組的同一編號的同學組成新的小組,每個新成員都把自己閱讀內容分享給新組員,新的組員在小組內完成對整個語篇文字的拼接,確保邏輯和意義連貫、完整。最後,學生再回到基礎組,閱讀和交流完整的故事,互相幫助。羅少茜和謝穎總結了拼圖閱讀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流程:***1***學習任務講解和分配;***2***建立基礎組並明確任務分工;***3***組建專家組和實施課題研修;***4***返回基礎組進行組內互助;***5***教師反饋;***6***成績評定。

  一般來說,拼圖閱讀比較適合篇章較長的讀物。通過拼圖閱讀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焦慮,增加互助交流、體現合作學習。對於教師來說,拼圖閱讀有利於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提供自主合作的學習和探究方式,既能節省時間,閱讀也能豐富學習方式。除了篇章閱讀,拼圖用於句子閱讀和詞彙學習,教師可將其融入日常英語教學和圖片環遊教學中。

  ***五***閱讀圈

  閱讀圈或文學圈指讀者基於不同角色組成小組深入研讀同一篇文字的合作學習活動。閱讀圈始於16世紀,20世紀80年代風靡美國,21世紀才開始進入外語課堂,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支架,促進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同時基於不同角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以及批判性思維和自主與合作學習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閱讀圈活動由多個基礎角色和備選角色組成。在組織閱讀圈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文字內容選擇4-6種角色開展閱讀活動。適合中小學生的常見角色主要包括:***1***總結員,對文字進行總結並與組員分享,幫助組員理解文字;***2***討論領隊,基於文字內容設計問題,引發組內討論,討論領隊的其他工作還包括負責從文字中摘取優美、有意思、難以理解或能激發深思的某些句子或某個段落,供小組內欣賞或討論;***3***評論員,負責對文字主題或者人物進行分析、評價或評論;***4***文化蒐集員,負責對文字的文化知識及其含義進行提取和分析,並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建立關聯,進行文化比較,開展讀者與文字之間的對話;***5***結構分析員,基於文字內容或結構繪製圖表或插圖,梳理文字結構與內容,整理文字脈絡,加深文字理解;***6***詞彙專家,負責摘錄並解釋文字中的重點詞彙,發現並整理文字中出現的比喻、擬人、諺語等修辭手法,供組員討論和學習。

  英語繪本的實用技巧:

  1、繪本閱讀重在“講故事”

  一個繪本故事,文字可能不會佔據大量的篇幅,如果純粹的逐字逐句的讀文字,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予以糾錯或點評,這樣的繪本課就和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沒有什麼區別,也就失去了繪本教學的獨特性。所以這需要繪本教師要潛心解讀繪本,通過畫面,結合文字,將故事講出來,將學生帶入的情境,引發思考。

  2、主線明確,有取有舍

  一個繪本,都暗藏著一個或幾個主旨,而老師在授課時一定要根據授課群體特徵來進行取捨,選取一條主線重點展開,而弱化其他主旨。一個繪本主線的落腳點,應根據受體的年齡特徵,結合社會現狀進行設計,讓學生懂得他們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就好。

  3、以學生主體

  根據授課主題的年齡特徵著手,從學生的所思所想入手,成人的閱讀往深度挖掘式,成人與孩子同看一本繪本,思考角度肯定不會完全相同,理解也有深有淺。然而很多老師在教學時,往往講的過多、過急。

  例如,畫者通過大量的暖色調構成溫馨感人的氛圍、通過灰白陰暗的冷色調凸顯悲傷和壓抑的情緒,低年級的孩子們可能不會那麼快速直接地反應,老師就將答案直接講出來,其結果就是這還是老師的理解,而孩子們被動地去接受,就違反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4、應注重繪本故事的整體感知

  不管是故事性較強的繪本,還是文字比較詩意化的繪本故事,都需要學生在整體上感受繪本。老師可以給孩子們獨立閱讀的時間,如果學生對繪本不瞭解,就不會激起學生的閱讀慾望

  5、課堂上師生交流方式應是對話式的,而不是“我問你答”

  傳統的教學課堂,通常老師是發問的主體,而學生是被動接受問題。繪本教學要打破這一模式,課堂上的語言交流不是問答式的,而應該是對話式的。“誰來說一說?誰想談一談?”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鬆、平等的學習環境。

  教師給出的問題不宜多,問題的設定要具有整體性和思考價值,避免問題瑣碎和簡單化。課堂上要有放有收,不能隨便否定學生的觀點,要儘可能開啟學生的思路,而當有些觀點偏離航向時,又要能及時的收回來,使之不背離主題。

  6、注重細節,關照每個個體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板書設計相當重要。設計好的板書可以讓學生抄寫下來。讓他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在板書的書寫內容的上,不限於提前設計好的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有好的答案課隨手寫在黑板上,會讓學生更有參與感,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