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學題差的解決思路

  平常做數學題好像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一遇到考試就立馬出現問題,學生、家長看著考分也是乾著急,數學考試老是出錯很可能是存在以下問題!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孩子數學差的原因與對策

  基礎知識薄弱

  這是成績考不到高分學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試咱考了95,那麼這一條跟你關係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這一條了。

  [對症下藥]

  ✔不要以鍛鍊孩子做難題為藉口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家長們不要總心急想讓孩子趕緊上手做難題,覺得孩子老在學基礎知識,做基礎題是在做無用功。但其實,沒有基礎知識,一切都是空談。

  ✔培養學生學數學的信心。

  基礎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差,往往會失去自信,對自己失望,厭倦學數學。家長們要通過語言和行動的激勵消除孩子對數學的恐懼心理,並在生活中把數學問題趣味化,使孩子體會數學的可參與性。

  ✔督促孩子夯實基礎,確保對基礎問題的理解與掌握。

  對於容易犯的錯誤,督促孩子做好錯題筆記,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糾正的辦法。不盲目讓孩子做大量的題目。因為盲目大量做題,有時候錯誤或者誤解也會得到鞏固,糾正起來更加困難。對於課本中的典型問題,要深刻理解,並學會解題後反思。

  2運算能力差

  這個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只要是小學計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會受影響,同時這也和學生的習慣有關,有的小孩只要是計算題,就立刻拿出來計算器,啪嗒啪嗒把題算出來了,有時候計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願意去開動腦筋運算,長此以往,計算能力當然就會得不到提高了。

  [對症下藥]

  ✔夯實各種運演算法則的基礎規律規則。

  如果運算能力差,很大可能是運演算法則這個根基沒有掌握好。家長可以嘗試平時在家問兩句某個運演算法則,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況。

  ✔禁止孩子使用計算器等計算輔助工具。

  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讓孩子失去對其他運算手段的依賴,才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鍛鍊用腦子算的能力。

  3應用能力差

  方程和不等式部分,數學就開始和生活結合起來了,架橋修路蓋公廁......要教會學生學會將數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

  [對症下藥]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數學的應用場景。

  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數學的用處,這樣,才能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才能有聯想,不僅使做題過程的趣味性更強,也能將生活中的小經驗應用到解題的過程中來。

  4不會推理變通

  許多學生希望考試能碰見之前做過的題,或者碰到類似之前做過的題,甚至希望資料都不要變,只把小明變成小日或者小月,小花變成小化,小馬變成小驢。新題最好不要出,新題型更不能出,容易暈,推理幾步之後就不知身在何處了。

  [對症下藥]

  ✔多多總結題型和對應的思路。

  數學這門學科,在考試時能遇到跟自己之前做過的題的機率實在是太小。與其期盼一模一樣的題,家長更應該督促孩子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題好好總結一下,歸個類,再列出對應的解題思路。讓孩子看見題中出現一些字眼時,就能想到相關的一串知識。

  5不細緻、規範

  缺乏細緻的審題和規範的解題習慣,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我以前也屬於那種趕著投胎型的,邊看題邊做,有時候題還沒有讀完,我這答案就已經做出來了。

  [對症下藥]

  ✔在題目上勾畫,做標記。

  在讀題的過程中,養成邊讀題邊勾畫的習慣。最好是不同型別的重要字眼,用不同型別的標記方式***比如直線和曲線***。這樣在做題過程中可以減少審題方面的遺漏。家長可以檢查孩子平時做題時是否養成了這種習慣,如果沒有,需要提醒。

  ✔平時練習中培養答題規範性。

  家長可以檢查在孩子的作業、隨堂測驗中,孩子有沒有按要求糾正答題規範問題,有沒有進步。如果沒有進步,則需要提醒督促。

  ✔做完檢查不能忘。

  讓孩子在平時做作業時就養成檢查的習慣。尤其是類似考試試卷的作業題,從頭捋一遍自己寫上的答案,檢視有沒有之前寫錯但是沒有意識到的地方。此外,選擇題也要檢查一下自己打鉤、畫圈的選項和自己最終寫上的是不是一致。

  6馬虎大意

  作業做第一題和四十題,就會有人記成第一題到第四十題。兩道題選一道做,肯定會有人都做,而且錯一道。新聞上報道,問幼兒園小朋友船上雞二十隻、鴨子三十隻,那麼船長几歲,基本都是回答五十歲,不過也有厲害的,覺得需要分類討論。中考作文題目是“早”,就是有人能看成“旱”而後討論半天如何節水。中考都會這樣,就更別說平時的雞毛蒜皮級別的小考了。

  [對症下藥]

  ✔做題過程中回看題目。

  告訴孩子,做題時不要一股腦悶頭做,一定要在做的過程中重新看兩眼題目,尤其是在覺得題目有點不對勁的時候。

  ✔擦亮眼睛,不要看錯形近字。

  形近字看錯,這個真的沒有別的解決辦法。要提醒孩子,必須在考試的時候踏實下心來,好好讀題,擦亮自己的眼睛,避免這種情況。

  ✔標出表示並列、轉折等關係的邏輯詞。

  督促孩子在平時就把題目中“和”“或”“但”等邏輯詞用特殊符號標記出來,在做題過程可以更醒目、更注意。

  7藝高人膽小

  面臨考試的學生中,有這麼一款:在做選擇和填空時如果碰到幾道稍微有點難度的題,會反覆驗算,更有甚者會放下後邊大題重新審閱前邊,以致耽誤時間,未能做完本該會的題目。此類學生往往成績不錯,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自信!

  [對症下藥]

  ✔認清試卷分數構成,合理分配時間。

  在考試中,要認清選擇填空的分數佔比其實是略小的,然而題目數量卻很大。與其花很多時間去一一檢查選擇填空,不如投入多一點時間去看看後面會做的題目。

  ✔完成一張試卷後,集中檢查。

  在把試卷上自己會答的題都答完後,然後一起檢查。這比還有好多題沒做就開始怕做錯要明智得多。

  8速度低下

  每次考試都有一部分學生會說:其實這些題我都會,但是沒時間。考試是公平的,給的時間也是合理的,考生並非沒有時間,而是在前邊的題上耽誤了大量的時間,根本原因就是做題速度上不去!

  很多考生***特別是成績比較好的***在複習中往往集中火力攻克自己不會的題目,對自己會的題目不加練習。其實,對自己會做的題目進行反覆練習能夠提高做題速度,並且正確率一本會很高,省下十幾分鐘的時間可以用在後邊大題上。

  [對症下藥]

  ✔多加練習,熟能生巧。

  對於基礎題,一定要練得熟透了才可以在考試時爭取更多的思考難題的時間和檢查的時間,從而提高正確率。而速度的提高,只能靠反覆的練習。每一個知識點的基礎題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練。

  9後兩步不會做

  很多學生都有這種感覺,“最後的壓軸題後兩步根本做不出來。”

  壓軸題能夠解答是建立在學生能靈活運用初中階段知識點的基礎上,在平常的練習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大題、難題根本沒有真正掌握,從而失去一次又一次鍛鍊思維的機會,到了考試就認為自己根本做不出來,並且壓軸題有一個慣性:前一步提示後一步。

  [對症下藥]

  ✔正視在“壓軸題”後兩步的丟分。

  壓軸題考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想拿滿分的學生肯定要訓練自己的這種能力來解答這種問題。但是,整個一張數學試卷,如果只有最後“壓軸題”的後兩步做不出,而其他題全部做對,還是能得到相當優秀的分數的。家長與其糾結孩子“壓軸題”永遠做不出來,不如督促孩子提高前面題目的正確率。

  10考前做題低效

  有一些學生看起來很勤奮,但是每次成績都考不上去,有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確資質平平,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確實還是很聰明的,但是成績上不去的願意是他們不善於獨立思考,並且做錯題不懂得總結。

  [對症下藥]

  ✔找到合適自己的複習方法。

  如果考前因為緊張和擔憂而拉低了做題效率,還影響心情,是不是有些不值當?學生們應該用合適自己的方法來複習。如果你喜歡做題,那就做題。如果不,你也可以選擇看之前的錯題、總結、知識點等方式來複習。家長也不要硬性要求學生用做題的方式複習。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怎麼預習

  數學預習之一“讀”,這裡的讀就是通讀數學書上的內容。

  沒錯,就是要讀,像讀課文一樣讀。為什麼呢?因為還是那句話,小學階段的學習都是以養成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為主,通讀課文既可以加深孩子對數學課本的理解,又可以在通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題意識,當然,最重要的是在今後的數學解題中,通讀題目本身就是發現條件要素和形成解題思路的基礎。很多題目第一遍讀可能不會做,第二遍讀就有所突破,到通讀多幾遍後,很可能就有了解題思路。所以通讀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從小培養這種方法,今後的學習會事半功倍。

  數學預習之二“標”,標出本課新出現的概念、數學名詞、公式等等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這就是發現重點,記錄難點的時刻,也是提煉課程精華的時刻。這個過程主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學習能力,未來的數學學習會逐漸複雜,要求孩子具備提煉精華,掌握關鍵點的技能,所以現在養成預習中標註重點難點的好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數學預習之三“練”,就是試著練習書中的習題。

  雖然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習相對簡單,很多孩子在讀幾遍課文後基本上都會做了。但是,家長還是要多關注這個過程,必要時按照數學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加以輔導,主要是讓孩子掌握方法,而並非只是把結果算對。

  數學預習之四“查”。就是發現練習中有不會的地方再回頭檢視一下書中的知識點或例題。

  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因為第一次的發現和改錯,就是把錯誤的地方消滅在萌芽,孩子很容易改掉並形成正確的思路。今後的學習就不用增加過量的練習也能輕鬆掌握知識點,為今後的學習創造輕鬆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