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優秀抒情散文典

  其實,每一個人心中,教養都有一種不一樣的定義。是不是社會的進步也就代表著教養的不同,以前的教養或許就是一種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教養的芬芳

  窗透初曉,日照西林,雲直搖,又是一度花謝之時。取一粒糖含於嘴中,甜味夾著清香直漫過味蕾,一如當年在那片芬芳中的味道。

  幼時的我寄居在農村,少時多病,所以常被帶入一位老中醫家中,他姓甚名誰,記憶早已模糊,只記得大家都恭敬地稱他為先生。

  先生有兒女,卻不喜中醫的繁瑣,去了外地。先生家種著花草,許些是中藥,很香,香氣飄入人的心脾,彷彿將內心也洗滌澄靜。初時,與先生不熟,但久了,便與先生熟絡了。閒時便繞過一條彎彎的小道,穿過濃郁的香氣到達院中。院中,先生就那麼靜靜地坐著,練習著書法,見我來了,笑笑,轉而又低頭,繼續揮毫潑墨。

  有時,正巧有人向先生求藥方,先生坐著,靜聽著別人的描述,有時也會讓別人張嘴、伸手。末了,先生寫完藥方,淡淡地說句:“給些茶水錢就行了。”先生的藥方很好,只是藥微苦,略澀,藥就源自他的那方小小的園圃中,那些藥草,有先生的氣息。

  “先生是個好人。”那些去過先生家的人說:“會長命百歲的。”

  先生最擅長的,還是治小孩子的病。那時,周圍村子中,誰家孩子病了,無一不是到先生家中。藥很苦,但也很香,因為先生有個小罐子,裡面裝滿了糖,有先生放的,也有別人放的。藥喝完了,含一粒,直甜到心底,將藥香浸入靈魂。

  只是,每至節假日,先生家卻會反常地無人光臨----先生的子女歸來了。門雖開著,先生還在,卻無人去尋藥。鄉里人質樸,他們說:“先生難得與家人聚上一回,就不要去打擾他們了。”只是有一次,有個孩子發高燒,只道等幾天無妨,誰知竟燒壞了腦子。先生知道後只是嘆氣。不久,那輛從城中來的汽車朝來暮歸,他的家人,再終不在他家宿過一夜。

  後來,先生病了,曾醫好無數人的他終是擋不住時間的侵蝕,一如再堅硬的磐石也會在海浪的沖刷下消殆得無影無蹤,化為一縷輕煙。人們給先生捎去物品,先生不要,只收下了一些採來的花朵。花香又一次包裹了先生。

  後來,先生住的房子也倒了,只留下一小塊花圃靜靜地護著一方小小的墓。風拂過,攜起先生的香氣飄向遠方。

  風會記得,每一朵教養之花的香。

  :未曾說出的感謝

  “滴——車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這讓昏昏沉沉的人群一下子甦醒了過來,一批人“譁——”的一聲,湧向了那輛如甲殼蟲般正緩緩駛來的公交車。一看這情景,我也衝了上去。

  到了車門口,我不禁吃了一驚:天啊,車上竟有這麼多人!不僅如此,車門口還有一堆像我這樣等著上車的人。要按我以前的習慣,我一定會等下一輛車,我習慣性地抬頭一下天色,已經很黑了,我心裡不禁想到:今晚作業這麼多,必須得早回去寫,這麼想著,我決定,上!

  經過一輪上車的艱苦奮戰,我終於獲得了上車的權力,我興高采烈地衝向後門,可一到後門我便傻了眼了,即使是後門我現在也上不去了啊!“轟轟轟”,我已經聽到了汽車發動的聲音了,“完了,完了,又得等下一輛車!”我抬頭一眼公交車,沮喪地轉過了身,今晚的作業又不知要寫到幾點了。就在我轉身就要走時,一位站在車門口的阿姨叫住了我,輕描淡寫地對我說:“算了,算了,你先上吧,我等下一輛車。”說著便下了車。車裡頓時便空出了一個人的空,一看這情景,我連句謝謝都沒來得及說,就連忙跳上了車。車門慢慢地關上了,當我回頭去尋找那位阿姨時,我才發現,她已經不知何時消失在了夜色中。我都沒有看清那位阿姨長什麼樣子,甚至,我連句“謝謝”都沒來得及跟她說,她就已經下車了。我開始回憶剛才的一切,可留在我腦海中的,只有一個下車離去時的背影,是那麼輕盈、美麗。我知道,那位阿姨穿著一件棕紅色的上衣,另外,她的年齡跟我媽媽差不多大,我所知道的,就只有這些了。我有些怨恨自己:怎麼能連句“謝謝”都沒說呢,怎麼能連那位阿姨長什麼樣都沒有看清呢?怎麼能……

  公交車慢慢地駛向前方,夜色籠罩著大地,星星點點的燈光閃爍著橙紅的色彩,一切都漸漸安靜了下來,可只有那輛公交車上的小女孩的心卻久久無法平靜下來,在這個夜晚,她的心,暖暖的。

  天黑透了,所有的人都走了,校門口安安靜靜的,一輛輛相同的車依舊在馬路上穿行,可誰也不知道前不久發生了什麼,只有那閃爍著橙紅色的路燈佇立在路旁,它見證了剛才瞬間所發生的一切,見證了那未曾說出口的感謝,“謝謝您,阿姨!”

  :挖掘潛能,創造奇蹟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之所以我們不能表現出全能超強的一面,是因為我們的潛力遠遠未能激發。人類是一種複雜的生物,不僅在於結構,還在於思想。奇蹟的種子在每個人的體內,關鍵就是如何讓它破土而出。

  遇事的態度,可以分為面對和逃避,前者以緬甸的紅羽雞為代表,後者以非洲的鴕鳥為代表。紅羽雞可以在生命長時間受到危險後會釋放能量得以保命,而鴕鳥永遠只會在沙地裡埋住腦袋,坐以待斃。人亦如此,只是這種潛在的巨大能量被習慣所掩蓋罷了。

  張衡少時家貧,自身條件遠遠趕不上富家子弟,可他憑藉不懈努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得以進更高學府學習。《二京賦》的誕生絕非一個偶然,取得名氣的他並未放棄學習,地動儀的發明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家庭經濟貧困,使得他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政策變化後又投入了忙碌而艱辛的勞動生產。但艱苦的環境並未磨滅他對聽故事、看故事、講故事的熱愛。他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者的車棚馬廄,在搖搖晃晃地進行的牛車上,聆聽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他閱讀了一千多冊文學書籍,這些都成為他日後的寫作素材。八十年代起,伴隨著文學思潮的大解放,莫言開始堅持寫作。從其鄉土作品初露鋒芒開始,他一直筆本不輟。當年的放牛娃成為億萬人仰慕的文學巨星,他的潛力毋庸置疑。

  張衡和莫言皆非天資聰穎、條件優越之人,他們的成功就在於他們很好的激發了自己的潛能。與之相反,古時一個書生,進京趕考卻名落孫山,想起家中的妹妹日日辛勞只為他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書生不堪揹負妹妹和鄉親的厚望,選擇上吊自殺。他沒有想到的是,假如他沒有自殺,回到故里借了銀子開店,生意十分火爆,不久娶了溫柔賢惠的妻子,膝下有一兒一女,妹妹也得到了好歸宿,且他經常幫助鄉里,一生可謂幸福圓滿,名利雙收。正是因為書生不肯面對挫折,不肯相信自己的潛能,下場才這般令人唏噓。

  潛能的激發是發生奇蹟的前提。相信自己,通過後天努力,你一定就是那個人人驚羨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