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的功效和禁忌

  紅棗,又名大棗。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紅棗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紅棗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紅棗的功效和作用

  補氣養血:紅棗為補養佳品,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臺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耆,枸杞,能提升身體的元氣. 增強人體免疫力 紅棗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主要為葡萄糖,也含有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核黃素、硫胺素、胡蘿蔔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具有較強的補養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養血安神: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鬱的功效。

  緩和藥性:紅棗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以減少烈***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選用紅棗進補也並不是適宜所有的女孩朋友。如在月經時期,一些女孩常會出現眼腫或者腳腫的徵象,這是溼重的體現,這種人群就不舒服合服食紅棗。因為,紅棗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溼導致水溼積於體內,而加劇浮腫症狀。

  貧血患者吃大棗是有好處的,就像吃蘋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樣。但是,如果你指望大棗發揮特別的補血作用,甚至治療缺鐵性貧血,就像豬肝或肉類那樣,則是錯誤的。

  大棗***鮮***的鐵含量在水果當中算是比較多的,為1.2毫克/100克。但是,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樣,大棗中的鐵吸收率極低,不能被人體很好地利用。

  吃紅棗的禁忌

  1、紅棗雖好,但吃多了會脹氣,因此應注意控制食量。溼熱重、舌苔黃的人不宜食用;

  2、糖尿病人最好少食用,含糖量太高;

  3、月經期間,一些女性會出現眼腫或腳腫的現象,其實這是溼重的表現,這些人就不適合服食紅棗,因為紅棗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溼,水溼積於體內,水腫的情況就更嚴重。如果有腹脹的人,也不適合喝紅棗水,以免生溼積滯,越喝肚子的脹風情況越無法改善。體質燥熱者,也不適合在月經期間喝紅棗水,這可能會造成經血過多。

  4、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紅棗可以經常食用,但不可過量,否則會有損消化功能、造成便祕等症。此外,紅棗糖分豐富,尤其是製成零食的紅棗,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以免血糖增高,使病情惡化。如果吃得太多紅棗,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會容易蛀牙。

  紅棗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紅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經考古學家 從新鄭斐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棗核化石,證明棗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曆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紅 棗的營養保健作用,在遠古時期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慄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餚製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慄之利……足食於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慄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

  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1] 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