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脂高的原因有什麼

  血脂指的是人體血漿中的遊離脂肪酸、磷脂、固醇和甘油三脂等脂肪素的含量。那麼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引起血脂高的原因

  1、消渴、水腫、脅痛、黃疸、症積等證不愈。消渴證基本病機屬陰虛燥熱,由於虛火內擾,胃熱殺谷,患者常多飲多食,但飲食精微不能變脂而貯藏,人體之脂反盡溶為膏,混入血中,導致血脂升高。

  2、體質稟賦。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後,形體更加豐腴,而陽氣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輸化遲緩,血中育質過多。或素體陰虛陽亢,脂化為育,溶入血中,血脂升高。

  3、飲食失當。飲食不節,攝食過度,或恣食肥膩甘甜厚味,過多膏脂隨飲食進入人體,輸布、轉化不及,滯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

  4、情志刺激。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或鬱怒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膏脂運化輸布失常,血脂升高。

  5、年老體衰。人老則五臟六腑皆衰,以腎為主,腎主五液。腎虛則津液失其主宰。脾主運化,脾虛則飲食不歸正化。肝主疏洩,肝弱則津液輸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謝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勞過度,辛勞憂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血脂高的飲食

  1、冬青子1500克,蜂蜜適量。將冬青子加水煎熬2次,每次1小時,去渣,合併兩次藥液濃縮成膏狀,烤乾碾碎,加入適量蜂蜜混勻,貯瓶備用。同時,每日服用量相當於生藥冬青子50克,分3次空腹服,l個月為1療程。主治高血脂症。

  2、大藕4節,綠豆200克,胡蘿蔔125克。將綠豆洗淨水泡半日,濾幹,胡蘿蔔洗淨,切碎搗泥,二物加適量白糖調勻待用。將藕洗淨,在靠近藕節的一端用刀切下,切下的部分留好。將調勻的綠豆蘿蔔泥塞入藕洞內,塞滿塞實為止。再將切下的部分蓋好,用竹籤或線繩插牢或綁好,上鍋水蒸熟,可當點心吃。經常食用。降低血脂,軟化血管。主治高血脂。

  3、茵陳20克,生山楂15克,生麥芽15克。將上藥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過濾留汁,再煎20分鐘,去渣取汁,將兩煎藥汁混勻,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可連服半月。清肝利膽,清熱化溼,醒脾法脂。主治高血脂早期患者。

  4、大蒜有特殊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升對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使冠心病發作的危險大為減少,因此,經常食用大蒜,對高血脂症和冠心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並可預防中風的發作。每天早晨空腹吃糖醋***醃製***大蒜1-2球,並連帶喝一些糖醋汁,連吃10-15天,能使血壓比較持久地下降。大蒜也有不利的一面,眼睛和胃有炎症者特別是潰瘍病患者,不宜食用。

  5、翅果油中豐富的礦物質能使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毒素減少,並防止其在血管上沉澱,具有“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的作用;同時有利於維持血液中電荷的平衡,避免電荷失衡導致的血液固體成分之間引力大於斥力而凝聚,升高血液黏度。而且部分礦物質如鉻本身就對血清膽固醇內環境穩定發揮作用。另外翅果油中的植物甾醇、不飽和脂肪酸、皁素等有助於保持血脂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吸收和排除平衡,有利於血小板、凝聚素聚集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平衡,保持適當血液黏度等。

  治療血脂高的誤區

  誤區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許多人覺得,高血脂就是“油水”過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標高。其實不然,血脂是血液中脂肪類物質的統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異常一般包括三類情況,即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於正常範圍、甘油三酯水平高於正常範圍,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下。

  誤區二:瘦人不會得高脂血症

  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劃上約等號,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專利。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忽視血脂檢查。

  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脂血症與環境及遺傳相關。繼發性高脂血症則繼發於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體形瘦的人並不能對高脂血症免疫。

  誤區三:化驗單上無“箭頭”就正常

  大多數高血脂患者都是在體檢驗血時發現的,所以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化驗單上沒有發現“箭頭”就覺得安然無事。

  其實,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相應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這些人群的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應低於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需低於100mg/dL或者2.6mmol/L。

  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其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的指標,而應該控制得更低一些。且這類人群作為患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誤區四:沒有症狀就不必治療

  很多高血脂患者並沒有特殊的症狀,所以就把血脂異常視作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以為短期內不會導致大問題。事實上,高血脂是心腦血管健康的“慢性殺手”。

  高脂血症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發三類疾病:一是心臟疾病,包括心臟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是腦血管疾病,主要是腦血管硬化導致腦血栓、腦出血;三是腎臟疾病,腎動脈硬化很容易引發尿毒症。為了預防上述心腦腎疾病的出現,降血脂治療不可忽視。

  誤區五: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對血管潛移默化的危害必須引起重視,但血脂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於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變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結果也一致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明顯減小患冠心病的危險。因此,大多數血脂異常防治指南都主張,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應降至100mg/dL***2.6mmol/L***以下。

  以下幾類人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長期吸菸者;二,高血壓***BP≥140/90mmHg***;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低 ***<40mg/dl***;四,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者,即男性直系親屬小於55歲患上冠心病,女性直系親屬小於65歲患冠心病;五,45歲以上的男性、 55歲以上的女性;六,肥胖者。

  誤區六:夏季飲食清淡就可停藥

  不少患者覺得,夏季天氣炎熱,吃得清淡,血脂就不會升高,從而忽略了正常用藥。其實,降脂藥往往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穩定斑塊的作用。動物實驗和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降脂的他汀類藥物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體積縮小。

  調脂、降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治療期間除了要調整飲食和增強運動外,降脂藥物的增減應該聽取醫生的意見,不要隨意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