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效果分析
時至今日,積極財政政策已實施了六年了,分析研究該政策的效果對於我國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及評價
1.我國巨集現經濟執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形成我國 目前 經濟狀況的因素比較多,也比較複雜,全面 分析 這些原因有助於正確評價積極財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我國目前巨集觀經濟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主要原因是:
第一,亞洲 金融 危機的 影響 。亞洲金融危機使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貨幣急劇貶值。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使各國的外需減少,而我國產品出口對東南亞地區市場的依賴性較大;貨幣急劇貶值使各國的出口競爭力增強,而我國與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的出口結構相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實行人民幣不貶值政策則更加大了我國產品出口的難度。
第二,居民消費不足。居民消費不足主要是由居民實際收入增長緩慢、預期收入下降和預期支出增加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三,民間投資不積極。出口需求減少、民間消費不足使民間投資者因存貨增加、銷售不旺以及對投資收益率看低而對投資持觀望態度。同時,政府對某些行業的壟斷政策又使民間投資對某些感興趣的投資領域駐足不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民間投資將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投資主體,民間投資不積極直接減少了 社會 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
可見,出口需求減少、居民消費需求降低和民間投資需求不積極是我國巨集觀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所在。
2.積極財政政策的侷限性。積極財政政策的侷限性主要體現在:
首先,對於亞洲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出口需求不足問題,財政雖然可以採取提高出口退稅率的辦法來增強出口能力,但問題的根本解決還取決於亞洲金融危機的結束、東南亞國家經濟的恢復和幣值的穩定以及世界經濟形勢的好轉。
其次,對於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問題,財政可以以增加支出的方式提高預算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的職工的工資的辦法來增加一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對於廣大 企業 職工及其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於居民收入預期的下降及支出預期的增加等問題,財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三,對於民間投資不積極問題,由於政府投資主要集中於基礎設施領域,如鐵路、公路、橋樑、機場、儲備糧庫、 農村 電網改造等專案,而這些都不是關聯度特別高的專案,對帶動整個企業的擴張作用不很突出。雖然財政可以採取增加政府投資的辦法加以引導,但它無法直接提高民間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無法直接改變民間投資者觀望徘徊的態度。
第四,對於城鎮職工的下崗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由於政府投資主要集中於如上所述的基礎設施領域的專案,而從事這些專案建設的勞動力主要是農民工。這樣,政府投資雖然緩解了民工分流的壓力,但對於城鎮失業問題的解決則效果不明顯。
當前 中國 巨集觀經濟執行出現的問題,從表面看是總需求不足問題,從深層次看則是體制和結構問題。要解決深層次問題,必須首先穩住或刺激起總需求。因此,以增加政府投資為主要手段的積極財政政策所能發揮的作用應在於維持一定的總需求增加量和一定的經濟增長率,其主要目的應在於避免經濟下滑、社會動盪。由於引發當前總供求失衡、經濟增長率下滑、失業增加的外部性、體制性、結構性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內克服,這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不論是短期實行還是中、長期實行,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部分預期目標,而不能實現全部預期目標。
積極財政政策與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分析
作為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主要應該體現在它對巨集觀經濟執行的 影響 上。
1.積極財政政策與 社會 消費。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的商品零售價格水平一直呈現負增長,分別為-2.6%、-3.0%、-1.5%和-0.8%.與上年相比的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為-0.8%和-1.4%,雖然從2000年開始由負轉正,2000年和2001年分別為+0.4%和+0.7%.但是,以1985年價格 計算 的從1998~2001年全國居民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率只有6.8%,比從1991~1996年9.0%的水平低了2.2個百分點。這說明,整個社會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仍處於低迷狀態。
2.積極財政政策與社會投資。從1991~1996年,與上年相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分別為23.9%、44.4%、61.8%、30.4%、17.5%和14.8%,年均增長32.6%.其中,國有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2***%***1996年國有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2.4%***;集體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39.2%***1996年集體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5.9%***;個體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22.1%***1996年個體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4.0%***;其他經濟從1993~1996年的年均增長率為44.1%***1996年其他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7.7%***。而從1997~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分別為8.8%、13.9%、5.1%、10.3%和13.1%,年均增長10.5%.其中,國有經濟年均增長7.7%、集體經濟年均增長8.2%、個體經濟年均增長10.6%、其他經濟年均增長18.1%.這說明從趨勢上看,與1997年以前相比,1997年以後我國固定資產的增長速度不論從總體來看,還是從各種經濟來看都呈現下降態勢。
從1993~1996年,與上年相比的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分別為55.6%、28.4%、24.0%和12.5%,而從1997~2001年的這一比率則分別只有5.9%、3.8%、3.9%、5.9%和15.3%;從1993~1997年,按支出法計算的GDP中的資本形成率的分別為43.5%、41.3%、40.8%、39.3%,而從1998~2001年的這一比率則分別是37.4%、37.1%、3***%和38.0%.
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加額中,分別有14.5%、62.9%、7.7%和9.0%的投資是國家預算內資金形成的,而從1996~1997年的這一比例分別只有0.2%和3.7%;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的基本建設投資增加額中,分別有22.3%、84.9%、11.9%和32.9%的投資是國家預算內資金形成的,而從1996~1997年的這一比例分別只有2.5%和4.0%.
這說明:與亞洲 金融 危機以前相比,1998年以後從增長趨勢上看,我國固定資產的增長速度總體上呈現下降態勢;我國巨集觀經濟執行中的資本形成率基本上呈下降狀態,而且資本形成總額的增長速度降低的也比較快;全社會固定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財政投資的結果。
3.積極財政政策與出口。從1991~1997年,我國以美元計算的出口貿易總額的年均增長率為16.7%,而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的的增長速度分別是0.5%、6.1%、27.8%和6.8%.除2000年我國由於出口退稅率提高等原因使出口增長較快外,其他年份的增長速度都比較慢。這說明,我國仍然沒有走出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後不利影響的陰影。
4.積極財政破策與經濟增長。從1998~2002年,我國保持了7.8%、7.1%、8.0%、7.3%和8.0%的經濟增長率。據有關部門測算,這期間,圍債投資,包括帶動的銀行貸款和地方、 企業 的投資,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5、2、1.7、1.8、2個百分點。
5.積極財政政策與就業。首先,從職工人數的變化來看,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職工人數總的變化情況為-2331萬、-564萬、-486萬和-468萬。而從1996~1997年與上年相比的職工人數總的變化情況為是-63萬和-177萬。
其次,從從業人員的變化來看,從1998~2001年,與上年相比的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總的變化情況分別為+357萬人、-423萬人、+871萬人和+940萬人。而從1996~1997年與上年相比的三次產業從業人員變化情況分別為+903萬人和+750萬人。
第三,從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來看,從1996~2001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分別為520萬、570萬、571萬、575萬、595萬和681萬,登記失業人數呈遞增之勢;從城鎮登記失業率來看,從1991~1996年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在都在2.3%~3.0%之間,而1997年以後,這一比率都在3.0%以上。其中,2001年達到3.6%.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結果比較客觀的評價應該是:首先,在我國巨集觀經濟形勢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保持和促進總需求的穩定和一定的增長,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及由此而可能帶來的社會震盪,保證我國經濟以一定的速度增長髮揮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積極財政政策在有限的程度上增加了投資需求,但沒有啟動起民間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應有的貢獻,對出口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三,對城鎮失業 問題 的解決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積極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部分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