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特點分析論文

  在公共政策分析已經成為理論和實務界廣為關注的活動之後,研究其實質、特點和內容就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公共政策分析並不是簡單的將分析的觀念和方法運用於政策活動。它是分析人員以政策問題為中心,以政策過程為線索,以民主為依歸,以倡導、交流為目的的質疑性的、能動性的、政策知識和主張的創造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公共政策特點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公共政策特點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公共政策是實現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有效和重要的手段,而在整個的政策制定和運作過程中存在其本屬的特點,本文將重點論述公共政策的特點和存在某些的不合理或者不公正的因素。

  [關鍵詞]

公共政策 公共性 主體

  一、公共政策的主體分析

  公共政策的決定以及政策制定的合法化的基礎和前提,必須是理性和科學的思維和決策。一般來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運作中涉及的主體為國家公共的法權主體。也就是說,公共政策的主體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主體以及參與主體,具有廣泛的涉及和影響範圍,具有嚴格的公共性,這種公共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主要是公治性、公有性以及公享性。

  公共政策公有性是指為每一個公民的權益以及意願設立,是政府為了管理國家事務,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方式,並非某些精英或者某一個精英集團所獨有。

  公共政策的公治性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運作是需要每個公民的力量和智慧,也就是說是依靠公眾共同來治理,並不是說公共權力機關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其實,每一位公民或者政策的權益涉及者都是公共政策制定實現過程的主體,每一位公民和政策權益涉及方對公共政策實現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公共政策的公享性是對於公共政策的效果來說的。社會的每一個政策的制定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和效益,所以說,公共政策所帶來的效益是被全體社會公眾和利益涉及方所共享,惠及了全體公民,體現社會公會的意願。

  另外,無論是直接地參與公共政策或間接地參與公共政策運作的主體,主要是指國家法律意義上的公共權力者,主要包括國家法定的公共權力者、政治權力者和非法律權力者。公共法權者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法律認可的權力機構或者獲得法律的承認、享有一定的公共權威影響力的精英或者精英團體,他們是公共機關和具有官方性質的決策者,可以稱為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的主體。社會政治法權主體和社會非法權主體被稱為體制外的政治力量,可以稱為公共政策的參與主體。

  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分析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可以體現在以下的三個層面意義上:

  首先,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體的公共性必須具有合法地位,因為公共政策是要求獲得公眾全體同意或者支援的,這就是說公共政策涉及的是全體公眾的利益以及權利。其中,公共權力機構是用來維護我國社會公正同時彌補市場經濟造成的制度缺陷。與此同時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全程都要求公眾來一起參與其中,公共政策主體的公共性體現在除了傳統意義的公共權力組織外,公共政策制定實施過程的主體是每一位公民。

  其次,公共政策價值觀的公共性有別於市場機制追求的效率優先,公共政策是一種用來彌補市場不足造成的缺陷的制度,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民主並且承擔社會責任。其中,公共政策價值觀的公共性表現在社會公共利益上,它關係的是全體公眾的利益,是公眾的選擇,而不是個別的團體或者組織的謀私工具。

  再次,公共政策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政策的實施和公共政策的執行都依靠的是公眾的權力,並且通過國家強制性來實施與執行。它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公共意識的力量和體現出公共意志的力量,是“公意”的表現,而不是個別人或者利益集團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或者手段。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精英運用的公共權力的私有化嚴重地影響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特徵。

  三、確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為確保公共政策的真正公共性,應當有效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證。第一,要加大公眾的參與機制,主要解決政策公共性“弱化”的問題,打破精英的主體控制能力,分化限制他們通過政策制定過程中的謀私行為,加大公眾的知情權,使政策制定的過程更為完善。第二,完善政策的評估機制。實際情況下,由於人為因素,政策會淪為某些團體謀取自身利益的手段,從而使公共政策喪失了公共性,這就是所謂的政策的公共性“異化”。如果在政策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在政策的價值取向問題前提下,完善政策的效果評估,打破精英迷信的行為,建立健全政策負責的制度,對於非法、失誤的政策制定者追究其責任,以期加大精英的責任意識,減少政策運作過程中的政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