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時滯

  政政策時滯的內容及存在的必然性政策時滯,也稱政策時差,是指從政策制訂到最終對經濟執行及其他社會活動發生影響、實現調節目的的時間。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財政政策的實施一般會產生下列五種時滯,依次為認識時滯、行政時滯、決策時滯、執行時滯以及效果時滯。

  1.認識時滯。這是指從經濟現象發生變化到決策者對這種需要調整的變化有所認識所經過的時間。這段翅遲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行政部門掌握經濟資訊和準確預測的能力。

  2.行政時滯。也稱為行動時滯,這是指財政部門在制定採取何種政策之前對經濟問題調查研究所耗費的時間。

  3.決策時滯。這是指財政部門將分析的結果提交給立法機關審議通過所需要的時間。

  4.執行時滯。這是指政策議案在立法機關批准後交付有關單位付諸實施所需要的時間。

  5.效果時滯。這是指政策正式實施到已對經濟產生影響所需要的時間。

  財政政策的內部時滯

  1.認識時滯。這是指從確有實行某種政策的需要,到貨幣當局認識到存在這種需要所需耗費的時間。譬如說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客觀上需要實行緊縮銀根的政策,但中央銀行要認識到有實行這種政策的必要,需要一定的觀察、分析和判斷的時間。這段時滯之所以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蒐集各種資訊資料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二是對各種複雜的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綜合性分析,作出客觀的、符合實際的判斷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

  2.決策時滯。這是指制定政策的時滯,即從認識到需要改變政策,到提出一種新的政策所需耗費的時間。中央銀行一旦認識到客觀經濟過程需要實行某種政策,就要著手擬定政策實施方案,並按規定程式報批,然後才能公佈、貫徹。這段時滯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中央銀行根據經濟形勢研究對策、擬定方案,並對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論證,最後審定批准,整個制定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這部分時滯的長短,取決於中央銀行對作為決策依據的各種資訊資料的佔有程度和對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判斷能力,體現著中央銀行決策水平的高低和對金融調控能力的強弱。

  貨幣政策時滯

  時滯對巨集觀調控格局的擾亂

  儘管人們還難以準確把握時滯,但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僅左右著貨幣政策產生效力的時間及程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貨幣政策對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影響是否有利。如果為遏制某一經濟現象發展而採取的貨幣政策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生效,那麼,該貨幣政策對巨集觀經濟的執行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貨幣政策需要較長時間方能生效,而在這段期間內國民經濟的執行又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與制定該貨幣政策時完全不同的形勢,那麼,該貨幣政策便可能對巨集觀經濟的執行產生不利影響。如圖2所示:圖中假定貨幣當局在經濟繁榮時期制定並推行了一項政策***A點所示***,旨在抑制經濟的過熱勢頭,如果該政策在1年半後方能發揮其主要的效力***B點所示***,那麼,這項政策便會使正常的經濟週期***實線所示***的波動幅度***虛線所示***增大。這顯然是貨幣當局不願看到的結果。

  貨幣政策時滯

  正是看到了有產生上述結果的可能,貨幣主義者堅決反對凱恩斯主義者所倡導的反週期貨幣政策。M.弗裡德曼認為,依據現在掌握的技術知識手段,人們很難準確估算出貨幣政策的時滯,因而也很難理智地選擇貨幣政策的施行時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依據反經濟週期的規則行事,便極有可能事與願違。貨幣當局的明智之舉是根據經濟長期增長的需要,確定一個穩定的貨幣增長率,並不受任何干擾地實施***見單一規則、反週期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