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之後是否能吃蘿蔔

  在喝中藥的時候,為了不影響藥物的發揮,有一些東西是禁忌的,不能一起食用。那麼喝了中藥之後能不能吃蘿蔔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不管是吃中藥還是吃西藥,在服藥期間都應該儘量避免吃蘿蔔,否則的話藥性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2、很多人之所以會服用了大量藥物後病情沒有起色,與飲食不當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吃中藥的時候更不能吃蘿蔔,當然除了一些服理氣化痰的藥物外。

  3、之所以在此期間不能吃蘿蔔,是由於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4、研究已經證實,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療以及滋補的作用。因此經常有吃中藥習慣的人要注意,對蘿蔔必須要敬而遠之。

  熬中藥注意事項

  1、先煎後煎分藥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十分鐘後再放入其它藥物。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後煎的中藥,“後煎”就是將藥煎十分鐘後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中藥久煎無效,像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藥,久煎減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還有些藥久煎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四十分鐘,好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2、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開啟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的水最好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3、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補藥,猛火時間短是指通便藥、傷風感冒藥。煎藥最好用砂鍋,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髒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裡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4、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一般人印象中藥“咕嘟咕嘟”地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蔘、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

  喝中藥的禁忌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溼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 2~3小時後再喝。

  4、忌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炎症,傷陰動血。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溼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服用中藥期間,如進食葷膩食物,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故對痰溼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羶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溼、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羶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羶,往往影響藥效。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羶味。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溼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羶之物,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羶辛辣刺激之發物。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生過敏,從而加重病情。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