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能不能吃蘿蔔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吧。 >  自古有“冬天的白蘿蔔似人蔘”的說法,說是在冬天吃白蘿蔔對身體大有裨益。可是,吃蘿蔔也是有講究的,吃得不對,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蘿蔔是人們冬季經常吃的食物,入冬以後的白蘿蔔更是長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愛。蘿蔔確實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等功效。現代研究也發現,蘿蔔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雖說吃蘿蔔對身體有諸多益處,但吃蘿蔔也是有講究的,吃得不對,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宜 吃蘿蔔
  
  吃火鍋時加點蘿蔔 吃火鍋時吃的東西雜且多,其中還有很多肉類,因此,最好加點蘿蔔在湯底裡,這樣不僅能使火鍋湯底味道更鮮美,還能避免消化不良。蘿蔔有很好的下氣消滯作用,在火鍋湯底裡吸滿肉汁的蘿蔔,也能成為一種味道鮮美、人人愛吃的“藥”。
  
  所謂消滯,就是消除飲食的積滯,簡單來講就是幫助消化。進食過多,或進食肉類後出現腹痛、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時,別急著吃藥,先吃幾塊蘿蔔試試。
  
  腹脹、便祕者多吃蘿蔔 飲食停滯的人常表現為腹脹、大便不通、放屁較臭等,可以經常食用蘿蔔,以幫助消化。食用蘿蔔後不少人會出現頻頻放屁的情況,這就是蘿蔔的下氣功效。所謂下氣,就是加強胃腸道的運動,使胃腸道的氣體從肛門排出,這樣能很好地緩解因脹氣引起的胃脹、腹脹等不適。
  
  同時,由於蘿蔔能加強胃腸運動,因此它對功能性便祕也有一定的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用蘿蔔治療便祕的記載。
  
  有研究發現,蘿蔔中還含有可以幫助消化的澱粉酶,以及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以起到通便、降脂及預防膽結石等疾病的作用。
  
  咳嗽痰稠吃蘿蔔 蘿蔔本身有良好的化痰作用,能夠使痰變稀而容易咳出。一般認為蘿蔔偏涼,所以在化痰方面以清化熱痰(黏稠的黃痰)為主。如果咳嗽痰多、痰液黏稠難咳,一般是熱痰,這時可吃些白蘿蔔,對咳嗽、咳痰都有一定功效。
  
  忌 吃蘿蔔
  
  脾虛者少吃蘿蔔 由於蘿蔔有下氣、消滯的作用,因此脾胃虛弱(表現為胃納不佳、大便溏瀉),並且沒有積滯的人,最好不要經常吃白蘿蔔。因為過多的行氣就有耗氣的可能,會使脾胃虛弱的狀態無法好轉,甚至加重虛弱的情況。
  
  勿和黨蔘、黃芪同食 很多人認為蘿蔔有解藥的作用,建議吃中藥的時候不要吃蘿蔔,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從中醫理論來說,蘿蔔和其他中藥沒有“相畏、相反”的情況,因此不存在對其他中藥的影響。但是,由於蘿蔔有下氣和消滯的作用,行氣太過則容易破氣,因此食用蘿蔔會影響補氣類藥物(如人蔘、黃芪)的補益作用。人們經常用黨蔘、枸杞、黃芪之類藥材煲湯,以達到滋補作用,此時就不要再吃蘿蔔了。
  
  老慢支、哮喘患者別吃蘿蔔 蘿蔔性偏涼,因此不適合那些以虛寒為主要表現的咳喘(痰白 、質稀或如泡沫)。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患者的病程一般較長,在體質方面以脾腎虧虛為主,因此不適合食用蘿蔔祛痰。當然,如果是急性發作期,表現為痰多、色黃、質粘時,蘿蔔還是可以作為輔助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