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吃什麼油好

  位是否有過在持續好幾天的飲酒聚會之後發生面板乾燥的問題呢?那可能是因為酒類而造成肝臟的負擔。現在的季節,喝酒機會很多的人可要注意了!這次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在飲酒聚會中務必要吃的對肝臟有益的食物。

  對健康有益的油有兩類

  第一類“高油酸”---橄欖油、茶油。

  第二類“高亞麻酸”---亞麻籽油、紫蘇油。

  這兩類油可以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防治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也是我們所缺少的兩類食用油。

  揭曉吃什麼食用油比較好,吃什麼油最健康

  吃什麼油最健康!關於食用油的生活小常識:

  1.對於普通的花生油和大豆油,一般都是建議冷鍋冷油,適當加熱後就開始炒菜,儘量不要熱鍋熗油或者用來煎炸,這樣很容易導致油被氧化,影響油的營養價值。

  2.對於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比如茶油,橄欖油,完全就不應該用來炒菜,因為很輕微的加熱都會導致這些油被氧化,完全失去其應有的保健功能。

  3.油換著吃。比如,這次買的是玉米油,那麼下一回就買亞麻籽油。總之,是一類與另一類之間的替換,而不是在同一類中換不同的品種。

  4.最好的方法是“三合一套餐”,即亞麻籽油1份+橄欖油或茶油1份+菜油或豆油或花生油或玉米胚芽油等1份,可按1:1:1的比例混合食用。

  關於食用油,常見的一些問題

  1.轉基因食用油現在超市裡買的食用油,如果沒有特別明顯標註是非轉基因,那多半都是含有轉基因原料的,看標籤上的配料表,都會用很小的字型寫著“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和“菜籽是轉基因菜籽”。即使我們自己注意不購買轉基因的油,但是去外面飯店吃飯,幾乎用的都會是轉基因的油,因為價格便宜,一些高階餐飲的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僅僅只是好一些。

  2.地溝油 如何避免買到地溝油,應該說不去糧油批發市場或者農貿市場去買油,只在大型超市裡買的話,買到地溝油的可能性很小。現在農貿市場裡魚龍混雜,而且很多油價格都明顯比超市便宜,有貓膩的可能性很大。

  健康不是看你懂多少健康知識,而是看你做了多少!

  選購什麼樣的食用油最好

  瞭解食用油的成分

  任何食用植物油的成分幾乎100%都是脂肪,也是飲食中熱量最高者,還含有少量的脂溶性維生素E、維生素K.它的脂肪由脂肪酸組成,又分為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還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動物性食品內及少數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等。像豬油、肥肉、全脂奶的脂肪***奶油***就含較多飽和脂肪酸。有醫學常識的人知道,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形成高血脂症,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於食用植物油內。研究表明,單不飽和脂肪酸在取代飲食裡的飽和脂肪、不提高每天總熱量的情況下,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ω-3脂肪酸與ω-6脂肪酸都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維護人體細胞結構,形成體內的激素是必不可少的。人體本身不能合成,要依靠每天吃的食物來供給,所以被稱為必需脂肪酸。ω-3脂肪酸分兩種:一種是亞麻酸,主要存在於一些食用植物油和果仁內;另一種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一些深海魚裡含量較多。ω-6脂肪酸主要是亞油酸,存在於食用植物油內。科學家發現:攝入過多的ω-6脂肪酸,可以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代謝物質,引起體內的炎性反應;而攝入足夠的ω-3脂肪酸,可以平衡這種代謝物質,起到抗炎作用。

  吃油要講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控制的25 g以內。而實際上國人每人每天的食用量甚至達到了44 g,已經大大超過這個建議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應該儘可能低。按照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每日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應該超過16 g.如果希望達到這樣的標準,那就要求我們注意平衡飲食。如100 g臘肉含有16 g飽和脂肪酸;250 g的全脂奶就有5 g飽和脂肪酸;100 g純裡脊肉也有4 g飽和脂肪酸;100 g橄欖油本身也有近14 g飽和脂肪酸。我們在調配飲食時,應該注意這些指標。

  大多數植物油之中,尤其是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屬於ω-6脂肪酸含量比較多的油,它們也是國內居民常吃的幾種健康食用油。遺憾的是,這幾種油的ω-3脂肪酸含量都很低。但是這幾種食用油可以用來取代那些含飽和脂肪酸很多的肥肉、動物性脂肪,不過也需要注意熱量平衡。對於心腦血管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如果以這幾種油作為食用油,首先要使自己的飲食結構健康,同時應該參加健身鍛鍊。另外,還應該每星期吃兩餐富含ω-3脂肪酸的海魚,如三文魚,或每天吃30 g的普通核桃,以補充ω-3脂肪酸的攝入不足。

  富含ω-3脂肪酸的植物油為數不多,只有少數幾種。在市售的植物油裡,亞麻籽油***也被稱為胡麻油***是含ω-3脂肪酸最多的植物油,其含量高達53%.不過,亞麻籽油裡的ω-3脂肪酸,像其他植物油一樣,是α-亞麻酸,其健康作用不如深海魚裡更有效。亞麻籽油在普通條件下非常容易氧化,要求放入冰箱內儲存,由於這個特殊緣故,亞麻籽油一般被用來作為膳食補充劑。

  食用調和油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把兩種或幾種油混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可以起到補充ω-3脂肪酸的作用。但應該注意調和油ω-3脂肪酸的含量,留意調和油中不同油的種類、比例。

  應該指出的是,過多食入任何植物油,而且不相應減少其他食品,如精白米麵、肥肉的攝入,超過人體的能量需要,最後就會轉化為體內多餘的脂肪,這是目前人們發胖尤其腹部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橄欖油並非保健品

  近年來,進口橄欖油大舉進軍我國市場,國產橄欖油也應運而生,廣告宣傳中聲稱是什麼“皇室用油”、如何具有保健作用云云。不可否認,橄欖油算是一種不錯的食用油,但未必有廣告宣傳的那麼神奇。橄欖油主要由單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約含73%,ω-6脂肪酸含量約為10%,ω-3脂肪酸的含量不到1%,遠低於豆油的ω-3脂肪酸含量--這一點似乎就不如豆油了。而橄欖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卻約為14%,與改良菜籽油相比,含量高得多,這應該算是它的劣勢。如果用油的成分來說明橄欖油是“健康的油”,其實沒什麼科學依據。有人認為,橄欖油的健康好處來自於含有多酚類物質,但是,多酚類物質在蔬菜、水果中含量更高。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完全沒必要通過食用橄欖油這樣的高熱量東西,來獲取多酚類物質。

  說起保健作用,應該指出的是,小麥胚芽油富含維生素E,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為維生素E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也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還可以減少一些癌症如膀胱癌、結腸癌的發生。大約14 g小麥胚芽油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維生素E的需要。當然,小麥胚芽油是比較貴的油,而且市場上不易買到。如果食用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是很高,可以每天吃少量果仁,如食用30 g的杏仁,就可得到約7.9 mg的維生素E.另外,獼猴桃、菠菜、西蘭花等果蔬也含有較多維生素E.不僅如此,這些果蔬另外還有兩大優點,就是還含有其他諸多營養素,還不像油和果仁那樣高熱量,稍微多吃就會影響熱量平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