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託班教案公開課

  讓幼兒通過活動認識一些常見的工具,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在操作過程中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範文一

  大變小

  活動目的:1、通過活動認識一些常見的工具,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在操作過程中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準備材料:

  1、各種食物:黃瓜、青菜、胡蘿蔔、蘋果、大蒜、香蕉

  2、各種工具:剪刀、塑料刀、瓶子、一塊抹布和一個框子

  指導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拿出水果和蔬菜來,逐個給孩子看。試著讓孩子們說出名稱、外形特徵,讓他們說出例如黃瓜屬於蔬菜、蘋果屬於水果。***

  2、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師:“接下來馬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小朋友仔細看!變!變!變!你們看我變出什麼東西來呢?這些漂亮瓶子裡都裝了什麼呢!”***讓孩子們猜出是哪一種蔬菜或水果***

  3、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裡去嗎?***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以拿出蘋果試著放進瓶子裡,讓孩子們觀察為什麼放不進去,個別孩子在教師的幫助下說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4、提問:“請小朋友猜猜瓶子裡的東西是怎麼裝進去的?”***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動作提示,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準備好瓶口不一的瓶子,拿出蘋果示範一邊切一邊說出方法***怎樣切***讓他們知道大塊的要放進大的瓶口裡小塊的放進小的瓶口裡。大蒜可以先用剪刀剪開,然後再剝開。

  ***二***基礎部分:

  1、教師啟發幼兒思考如何改變物體大小

  師:“爸爸媽媽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刀子、剪刀、還有瓶子***出示給幼兒看***。今天你們也來當小魔術師,我們一起來變魔術,看看要怎樣才能把桌子上的東西放到瓶子裡去,等一下我要看看哪個聰明的小魔術師懂的把桌子上的東西裝進瓶子裡,好!小魔術師們去試試吧!”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真棒!你懂的怎樣變魔術。真聰明,你懂的把東西變小然後在放進瓶子裡。”

  ***1***教師引導幼兒將物體放進瓶子裡

  師:“剛剛馬老師發現XX魔術師與XX魔術師很棒!他們懂的怎麼變魔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變魔術的。哦,他知道把大塊的放進大的瓶口裡,小塊的放進小的瓶口裡”

  3、師幼共同探討。

  1》問題一:你是怎樣把食物變進瓶子裡去的?***引導幼兒說出可以把東西變小,用什麼工具變小舉例說明,例如蘋果是怎樣變小的用到什麼工具、大蒜是怎樣變小的用到什麼工具***

  2》問題二:刀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要怎樣切才不會切到手呢?***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的刀和家裡的刀有什麼不同,並告訴孩子們幼兒園尚可提供的刀是安全的,但是家裡切菜的刀是有危險的,不能玩。

  ***三***結束部分:

  1、自然結束

  師:“小魔術師們真能幹!都在變魔術,那魔術師的本領在哪裡呢?我們一起漂亮的瓶子送給爸爸媽媽吧!”

  師;小朋友看看桌子上很亂,我們一起來清理乾淨好嗎?

  範文二

  離群的小黃雞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理解圖片的內容,能大膽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大人或集體。

  【活動準備】

  圖片,立體小雞。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仔細觀察,提問:

  ***一***出示圖一

  1、這是什麼地方?草地下有誰?

  2、雞媽媽帶著小雞在做什麼?

  3、雞媽媽對小雞們怎麼說?

  4、小雞們跟著媽媽,小黃雞怎麼做?

  ***二***出示圖二

  1、小黃雞走致電了什麼地方?誰來了?

  2、野貓想幹什麼?

  3、小黃雞怎麼做?

  ***三***出示圖三

  1、趕來救小黃雞?

  2、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

  ***四***出示圖四

  1、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什麼?小黃雞是怎麼說的?

  2、以後小黃雞會怎麼做呢?

  二、教師把四幅圖片連起來講一遍,問:

  1、小黃雞為什麼會差點被野貓捉住?

  2、離開大家的小雞還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的事?

  三、遊戲:母雞和小雞

  教師小母雞,幼兒當小雞,母雞帶著小雞到草地上捉蟲吃,教師隨時變換位置,看幼兒是否會主動跟隨隨,並招呼及時跟隨的幼兒,媽媽在這兒,寶寶快過來。

  範文三

  動一動變暖和

  【活動目標】

  1、嘗試感受冷、暖。

  2、瞭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在戶外活動後進行。

  2、各種取暖物品數件,如手套、圍巾、大衣、熱水袋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評析:對室內和室外進行對比,讓寶寶感受冷暖。***

  從戶外回來,外面暖還是裡面暖和?

  用冰冷的手與寶寶們握一握、摸一摸。小手凍冷了,小臉蛋也凍冷了。

  二、嘗試做動作取暖***評析:體驗通過運動可以使身體變得暖和。***

  引導寶寶嘗試各種方法,搓搓手、跺跺腳、跳一跳、對著手哈哈氣等。

  配上音樂,把動作做一遍。

  師小結:冬天,寶寶們可以多做運動把自己變暖和。

  三、感受物品取暖***評析:瞭解各種取暖物品的特性,說說自己的感受。***

  媽媽是怎麼讓寶寶變暖和的?出示圍巾、帽子,手套、請寶寶帶帶。

  感知其它取暖工具,摸摸熱水袋、暖手寶。

  集體感受空調的熱風。

  四、請寶寶用暖和的小手與旁邊的小朋友、老師握一握。***評析:感受暖和的心情,增進師幼情感,分享開心。***

  師:冬天雖然很冷,但是寶寶們不怕冷,因為我們可以讓自己變暖。與爸爸媽媽一起多鍛鍊身體,天天上幼兒園。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內容非常貼近幼兒現時段的生活經驗,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活動準備為目標服務,準備1是課前帶幼兒到戶外,使幼兒感受冷,服務目標1;準備2是課堂中的取暖材料提供充足,使幼兒多方面感知取暖方式。

  課中以幼兒感受為主,不足的是教師語言過多,感覺我一直在講。課後,我也回憶了自己講過的話,覺得一個原因有受領域的影響。本節課是社會領域,認知為主。另一個原因,還是課前老師的語言還不夠仔細斟酌,面對託班孩子散發性的話語處理的不夠圓滑。這也讓我想到這一問題:面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託班幼兒,老師如何更好的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根據自己本節課,在此可以做的更好點:在環節設計中,可以適當加入小情境,烘托輕鬆的活動氛圍。再者,教師提問語可以生活化些,使幼兒直接表達他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