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新生育兒知識

  關於中班新生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寶爸寶媽快來學習吧!

  篇一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該怎麼辦

  很多的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會非常的抗拒,大哭大鬧,想盡各種方法不去幼兒園,這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那麼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明白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原因,然後在孩子入園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孩子為什麼會哭得這麼厲害,孩子不願上幼兒園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孩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不安,為什麼媽媽爸爸不在身邊?還有,爺爺奶奶去哪裡了?

  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一直是和家長在一起的。因此,要是離開父母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情緒波動,恐慌和不安,孩子不開心就會哭。一般寶寶哭得時候都是在:送園時、吃飯時和午睡時。有時候爸爸媽媽來接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委屈而哭泣。

  2、疑惑,為什麼老師抱他不抱我?為什麼我先拿到的玩具要給別人玩?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每個人都是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長大的,全家人都寵愛她。現在在幼兒園裡,老師也會關心他,可是老師還有很多孩子要去關心。同時,教室裡的玩具、書籍都是大家一起玩的。突然間要和大家分享老師的愛,會很沮喪。

  3、恐慌,為什麼沒有人餵我吃飯?不愛吃的胡蘿蔔怎麼辦?

  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爸爸媽媽喂孩子吃飯的,所以孩子對於勺子都不太會用,同時還要適應幼兒園的飯菜口味、開飯時間等等。因此,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孩子有食量減少、便祕、消化不良等現象。

  4、茫然,為什麼想玩的時候要睡覺?為什麼想吃飯的時候又要做遊戲?

  要是家裡的生活跟幼兒園的生活不一樣的話,那麼孩子就會非常不適應。如果孩子總是在午飯時間沒有食慾,原因是這個點家裡根本還沒有吃飯。

  但是孩子總歸要去上幼兒園的。孩子第一次邁入集體生活,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讓孩子開始適應,但適應時間的長短,跟爸爸媽媽採取的措施有關係。因此,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接下來一起來看看要做什麼準備吧。

  一、 做好心理準備

  首先,父母要消除自身焦慮心情

  孩子去幼兒園,爸爸媽媽也許比寶寶更加緊張。有時候也是第一次離開孩子,不放心;並且對於孩子在幼兒園裡面的生活也非常擔心。

  爸爸媽媽要知道,幼兒的這一反常情緒是由於孩子與家人的依戀關係受到暫時的挫折引起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要適應環境的改變,基本上要3個星期,因此,不要太過焦慮,給孩子比較正面的影響。

  其次,要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在寶寶去幼兒園之前,可以讓寶寶知道為什麼要去,幼兒園是怎麼樣的:

  1、參觀幼兒園,讓寶寶知道這個地方。

  2、跟寶寶說幼兒園是幹什麼的,在幼兒園裡面要做什麼。

  3、多帶孩子外出,讓孩子能夠多多交朋友。

  4、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5、給孩子帶一些喜歡的東西,作為安撫。

  二、做好生活準備

  爸爸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最好按照幼兒園的生活規律來生活,同時助孩子養成一些生活技能:

  1、學會獨立吃飯***拿勺子***。

  2、學會喝水。

  3、學會解大小便。

  4、學會洗手。

  5、養成午睡習慣。

  三、做好物質準備

  幼兒園有著自己的一套規範的標準。最好早一些和老師溝通,幼兒園裡面需要的東西,可以早一些準備。

  並且,在孩子剛剛去幼兒園的時候,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態。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和老師多溝通、交流。這樣就能夠了解孩子是否適應,然後可以及時調整。

  篇二

  孩子去幼兒園 需要準備什麼呢

  寶寶從出生開始一天天的長大,總會有那麼一個時間是要開始從早教班正式的開始入幼兒園了,在之前已經接觸過早教班的小朋友或許就會覺得幼兒園其實也差不多,可是要是沒有參加過早教班的小朋友也許心情就會比較複雜了,之前有過很多情況,在寶寶剛去幼兒園的時候會覺得十分不適應,發燒、感冒、哭鬧之類的,好多的爸爸媽媽們遇到這種情況了的話基本上是不知所措,但是各位爸爸媽媽們不用太擔心,接下來我們會來教你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寶寶在去幼兒園之前要準備點什麼?

  1、激發孩子有入小學的愉快感

  在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們可以用很多的方法,讓孩子知道以後想有所成就的話那麼就要用心地學習本領。在還小的時候,怎麼學習呢。那麼就是去幼兒園來獲得知識和本領,有了本事以後才可以去當科學家、工人、農民、醫生、解放軍之類的。這樣子寶寶對於去幼兒園就會有嚮往感和愉快感。記住不要去嚇著孩子:“上學了就是辛苦好多,沒有時間玩耍了,你得給我每天好好做作業。”或者說:“上學一定要好好用心,要是考得不好我要揍你!”這樣子的話孩子就會感受到恐懼感,然後還沒有上學就會有了厭惡、反感,怎麼學得好呢?

  2、練練坐功

  坐功不是罰坐,不是要孩子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而要講究方法。給孩子一本小人書,讓還在一個人坐在小椅子上,看完了複述一下故事。也可以讓孩子坐著臨摹一幅兒童畫之類的。要是孩子剛剛進入學校學習,能保持15~20分鐘的坐功就差不多了。

  3、為孩子準備學習用品,有入小學的期待感

  在進入學校之前,要熱情的給孩子準備好學習應該用的東西,帶孩子去選擇書包,陪孩子去買鉛筆、鉛筆盒、卷筆刀、尺等學習用品,然後交到孩子怎麼用書包、怎麼把要用的東西放進去,這些東西可以給孩子用起來,這樣子就會期待感滿滿。

  4、加強獨立性培養

  最好讓孩子自己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如穿、脫一衣服,結、解鞋帶,自己吃飯、洗臉、刷牙,自己大小便等,爸爸媽媽們不要因為孩子不會就動手幫忙。只要天天訓練,堅持訓練,寶寶就會越來越熟悉這一系列的事情,動手又動腦,這樣子孩子各方面都會好好發展。也可以在散步的時候讓孩子一個人在前面走;遇到要過馬路的學校,最好是教會寶寶交通規則,告訴他怎麼樣穿馬路,讓寶寶一定要學會看馬路兩頭來往的車輛,過馬路時要一心一意的。可以試著讓孩子一個人走到小學,家長在後面跟著。

  5、適當改變生活方式

  在幼兒園裡孩子是以遊戲為主,入小學是以學習為主,所以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就更加多了。為了進入小學以後不那麼手足無措,孩子現有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就像是玩耍的時間要少一點,多花點時間學習,多參加一些智力活動。可以學習畫畫,然後空餘的時間多看看書,做幾道算術題等,讓孩子明白小學生天天要完成作業。

  要是爸爸媽媽們能夠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工作,同時還能夠用一些方法來教育孩子學習的話,讓孩子有一個比較好的童年學前教育經歷,合理的方式就可以讓寶寶愛上學習,愛上學前教育。

  篇三

  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

  邏輯思維要從寶寶開始抓起,但是孩子的天性愛玩愛跳,如果採用灌輸式的教育其實效果並不出眾,還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針對於這個特點,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採用多種訓練的形式。

  第一、培養孩子的興趣

  培養興趣是關鍵,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如果在沒有對計算的興趣的話很難堅持下去,故而我們要將培養的形式趨向於靈活化,可以以比賽或是誘導的方式來激起孩子的好勝心或是興趣,讓孩子能夠積極參與,如此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剛開始的題目不要過於困難,因為太難了孩子解不出來難免灰心,只有先給孩子打好基礎才能夠循序漸進。

  第二、提高記憶力

  孩子的記憶力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發展都有關係,而培養孩子的記憶裡可以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記憶力好對今後的發展很有幫助,家長們可以讓孩子養成一個背誦圓周率的習慣,剛開始可以從前幾位開始,這個方法被很多家長採用,效果反饋均不錯。

  第三、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不僅需要正確率還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是提高口算速度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的實踐,爸爸媽媽們可以讓孩子養成一個口算習慣,例如準備五道題等,讓孩子們來口算,每隔一段時間來進行小結,對於孩子優秀的表現給予肯定。

  第四、注意計算的技巧

  堅持邏輯思維培養一段時間後,也要注意重視計算的技巧,一些技巧性強的題目既可以讓孩子靈活思維,還可以讓孩子們增加做題目的樂趣,一道題目可以由自己努力做出來,獲得了周圍人的肯定,這種感覺是很不錯的。

  總結:將數學運用到生活,生活中其實處處有教育的機會,只要是我們能夠細心的觀察,例如在寶寶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詢問他們每天吃飯有幾個人,有多少隻碗等簡單的數學問題,孩子對於數字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後,後續的學習也會更加輕鬆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