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治療方法與護理

  貧血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大多數婦女都會出現貧血的症狀,而貧血的種類也會有所差異,對於貧血不加以注意,則會非常危險,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貧血的常見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這種貧血的治療方法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

  2、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對貧血的治療十分有效。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3、病因治療:

  採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同樣是很好的貧血的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複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輕度的貧血也不算什麼大問題,一旦出現也不要過度驚慌,從改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開始,多吃些益氣養血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來讓自己抵抗疾病的能力不斷增強。對於貧血的治療方法的選擇當然也要根據自己貧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對策。

  危害性

  1.對造血的影響經小腸吸收的食物鐵或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的鐵經運鐵蛋白轉運至幼紅細胞及儲鐵組織。幼紅細胞攝取的鐵線上粒體內與原卟琳結合,形成血紅素。後者再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嚴重鐵缺乏必然引起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人體血紅蛋白鐵約佔機體總鐵量的70%。餘下的30%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等組織稱儲存鐵,當鐵供應不足時,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時,才有貧血出現。故缺鐵性貧血是缺鐵的晚期表現。

  2.對非造血系統的影響體內許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如細胞色素C、過氧化酶、單胺氧化酶、腺苷脫氨酶等。這些酶控制著體內重要代謝過程。其活性依賴鐵的水平。因此,鐵與組織呼吸、氧化磷酸化、膠原合成、卟琳代謝、淋巴細胞及粒細胞功能、神經介質的合成與分解、軀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有關係。

  鐵缺乏時因酶活性下降***可開始出現於缺鐵的早期***,導致一系列非血液學改變。如上皮細胞退變、萎縮、小腸粘膜變薄致吸收功能減退;大腦皮質層、下丘腦5-羥色胺、多巴胺等介質堆積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壞死、T4分泌減低;細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減低。

  主要原因

  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這是因為人體內缺少造血時所需的物質,如鐵、維生素、葉酸等,還可能因為骨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或是受到其他外界物質的損害,還有的人是因為體內缺乏調節紅細胞生成的物質。

  2.溶血性貧血,這是因為紅細胞被破壞的速度加快導致骨髓無法正常地造血。

  3.失血性貧血,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體內血液大量流失而導致血液缺乏,從而引發貧血。

  貧血雖不是不可逆的疾病,但是長期貧血或急性貧血都會導致患者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出現一些嚴重不良反應。貧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吃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黑木耳等,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