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卑心理的方法

  自卑感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並因此而苦惱的感情,長時間自卑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也會造成對身體的傷害。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走出自卑心理的技巧

  1、童年教育

  有些自卑感是幼小時在家庭裡就開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應對子女寄以超過其實際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觀地觀察並承認子女的天賦條件。要著重培養其實際能力,因材施教,並設法讓他感到心裡踏實。成才需要堅定的毅力,應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為有利

  自卑感既會使人羞怯退縮,也能使人奮發進取。某種意義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發現它,承認它的存在,並設法彌補它,從而達到人生的目標。

  3、系列擺脫法

  若是自己不能勝任的事,不要立即強制去做,而是先從較容易人手、獲得自信後,再做較為複雜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這叫做系列擺脫法。

  4、共鳴性理解

  對懷有自卑感的人,應擺脫孤立無援、獨自苦惱的狀態,將自己的困惑向周圍人訴說,幫助分憂解愁,體諒、理解其苦惱心情,爭取周圍人及家屬的“共鳴性理解”,對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集體心理治療

  對於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療中的說理開導、分析評價、講授對策、鼓勵勸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療時還把有同樣經歷的人組織成集體小組,相互慰藉,共同探討,鼓勵進取,消除自卑。對個人單獨難以克服的自卑者,參加這類有組織的自助小組,開展自救心理治療會有更多裨益。

  6、體驗成功

  經常回憶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像將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發自信心。

  8、積極暗示

  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狀的信心。

  9、認識自己

  不僅要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

  有時候,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想什麼事情。人的自卑心理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我不行!”悲觀者往往會有抑鬱的表現,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是一樣的。所以需要改變戴著墨鏡看問題的習慣,這樣才能看到事情樂觀的一面。

  10、學會正確地歸因

  不能因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這次失敗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對過去的成績要做分析。自我評價不宜過高,要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

  自卑心理的表現有哪些

  真正自卑的人有哪些表現?自卑是心理上的弱點,過於自卑的人,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而且很多人容易把真自卑和假自卑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所謂真自卑是個體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生理、病理缺陷,如先天或後天的傷病殘、***等,使個體部分或完全喪失了學習、工作、生活能力。與常人相比,自己在各方面或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自我心理。這種自我評估、自我認定,應該說是客觀的、現實的。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少女,她深知自己失去的是什麼,她必須直麵人生,自律自勉,用堅強的意志推動生命的車輪去創造新的生活,從自卑中昇華自強,這就是一個健全人格表現出來的真自卑。

  所謂假自卑是由於人格偏離或人格變態而產生的自卑心理。稱其為、假自卑是因為在他們身上不存在真自卑者那樣的病殘缺陷。相反,假自卑者大多數智商中等仿上,身體健康。以健全人格的觀點來看,他們沒有任何產生自卑理由,故稱其為假自卑。

  假自卑者沒有自卑的道理卻有自卑的根源,那就是他們自我認定錯位。產生自我認定錯位的源頭是他們完美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思維方法出了偏差,總習慣拿別人的優勢與自己的劣勢相比較,比較的結果是使自己相形見絀,因而產生自卑。然而他們並不服氣、不甘心,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智力水平不比別人差。這種不服氣,不認輸的心理正是假自卑者的關鍵特徵。假自卑在強迫型變態人格中表現最多。完美主義的人生觀使他們達不到全能而痛苦,不甘落後而又無力擺脫。

  真自卑者需要的是振奮精神,開發潛能,自強自立,直麵人生;假自卑者必須克服完善主義,不苛求自己,樹立我就是我,這就是我的自我定位。我們不應當籠統地褒揚自卑,更不應一概貶斥自卑。自卑可使人喪志,自卑也可使要奮進。

  大家還是應該多瞭解這些心理健康的常識,因為只有我們對它有正確科學的認識,那麼在遇到情況的時候就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才可以降低因為自卑問題,給自己帶來的各種問題和麻煩。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