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初一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反思習慣
本文為大家帶來教育系敘事文章,希望大家從中有所收穫,歡迎大家閱讀學習,喜歡記得點贊哦。
著名學者周士淵說: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力量也是習慣;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養成好習慣是德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一個人優秀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標誌。我在教學中發現造成學生成績層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學習習慣不同,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有密切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因此,近年來在教學中致力於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對於初一學生主要加強題後反思習慣的培養,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對學生反思習慣的調查
初一入學時,曾對 20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過調查,主要考察題後反思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如表一]和題後反思的習慣的養成情況[如表二]。成績是學生入學成績。
成績 60分以下4人成績 60~70分8人成績 80分以上8人
不知道有影響不知道有影響不知道有影響
成績 60分以下4人成績 60~70分8人成績 80分以上8人
不反思反思不反思反思不反思反思
從這個調查中可以看出題後反思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成績有較大的影響,並且成績較高的學生反思習慣要好於成績較低的。
二、習慣培養的理論依據
著名教育家弗萊雷曾說:教育的作用就是為學生自覺化的形成提供援助。愛因斯坦說:“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誰都明白,剩下的就是習慣 ----好習慣或壞習慣。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家陳鶴琴認為,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過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反思習慣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習慣,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培養。
三、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1、在課堂上進行題後反思方法的指導
初一一入學,我就加強題後反思習慣的培養,課上結合習題給以指導,給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並對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題後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逐漸地,學生做完題後能夠會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動性。一節課上四班的孫燃同學在對一個題進行反思後,再做此型別題時很快就解出來了,他感慨地說:“原來數學這麼簡單,題後反思就行了。”
2、引導學生進行章後反思
在學生有了題後反思的初步能力後,我要求學生對學過的一章進行章後小結。可能是體驗到了題後反思的好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除了個別同學抄書外, 70的同學寫出別具特色的小結。如李悅同學每次小結都採用重點、難點、疑點等程式。範晶晶把每一章的易錯點總結得特別清楚。金曼曼、仇菀君等同學總結的知識結構條理比較清楚。40的同學能夠自己出章檢測題。這樣做要比老師講複習提綱、出達標檢測題學生做要好得多。學生在交流複習小結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並且學生在做其他同學出的測試題時也很有興趣,熱情也很高;也敢於大膽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學完了整式的加減這一章後,我從學生出的十幾套自我檢測題中選擇一套有特色的,學生做時的積極性,參與的主動性都很高,其中有一道需要整體代入的題曾引起學生間激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題出錯了,不能做,…;經過激烈地爭論,學生認識到此題可解;當時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相信學生也會還記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
3、提高學生對反思的認識
經過半學期的培養後,學生的解題習慣有了好轉,為了鞏固已有的進步,我指導學生在寒假以寫小論文的方式加以鞏固和深化。
例如,孫雪同學在論文中寫道: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學與思的結合,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這兩者是緊扣的兩環,缺一不可;正如人體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