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的教學反思

  《春》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以往在教學《春》這篇課文的時候,總是按照課文順序,一個小節一個小節地品析,這樣,雖然也能將“美點”品析出來,但總覺得把春天的美“肢解”了,把整體的美弄得支離破碎了。而且,用這樣的方法來品析課文,就得依靠瑣碎的“問”來推進學生活動,一個個細碎的問題,看似啟發,實則讓學生窮於應付,難以擁有自主的思維活動空間,勢必束縛學生的思維。

  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主問題設計,用主問題來牽引學生的活動方向,但是,對於具體的活動內容,則放手讓學生充分自主選擇,然後組內交流,班級交流,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我的主問題是:品美:聯絡課文語句,用“春天的 是美的,它美在 ,請看 ”這樣的句式說話。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讀書和品句活動,小組交流和班級交流活動,進一步校補了個體的賞析。

  範文二

  《春》是人教版美術八年級 “欣賞?評述”課。本課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表現手法,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認真備課,上課。做到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課堂情境精心設計。課後,我對這一課作了總結和歸納,找出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後加以改進。

  一、以人文為切入點,用人文的知識,人文的態度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因此,欣賞《春》時,我設計了問題,引導學生要把它放到它賴以產生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探究、瞭解義大利的地理狀況,文藝復興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長經歷,用人文知識帶動學生進一步解讀《春》這件美術作品。同時,在人文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認識美術對生活的特殊貢獻,形成學生對待祖國優秀美術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確的人文態度、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型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討論法是自主學習型教學的代表,學生在集體學習和討論中,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節課提出的問題有:

  1畫面內容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2題材是什麼?

  3畫面上的人物象徵和寓意是什麼?波提切利採用了怎樣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過人物神態能體會出什麼樣的更深層的含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5我們如何來欣賞一件美術作品呢?

  6聯絡當今社會,你想說些什麼嗎?

  通過上述問題,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啟動學生思維,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活化學習。同時也強化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三、以學生髮展為本,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隨著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髮展。

  不足之處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評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只作探究狀,人云亦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對這一小部分同學要進一步給與關注,找出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肯定,充分在興趣上做文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爭取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節課採用了自主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張弛有度。要適時做好引導,以控制好課堂節奏。

  三、教師自身也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髮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四、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也有基本的欣賞美術作品的常識,即使隨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確的評論常識。

  範文三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春——繪春——頌春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

  我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語言十分豐富的優美抒情散文。從“字”方面來說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使用了大量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僅“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個自然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頌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用這三個比喻句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我在設計教案時就在想應該把它上成文學欣賞課:尤其是對於文句這樣優美的文章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在何處、為何美。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器官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學文章的重點段第二段時我安排了這樣兩個教學環節:一是品讀課;二是背讀課.意在品讀中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成功之處和問題,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共勉。成功之處是在品讀妙詞、佳句活動中,把學生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並在小組內交流品讀的體會,最後擇優到班上交流。讓每個學生有了說話鍛鍊和交流的機會,而且又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活動效果很好,可以說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反思教學過程我覺得存在兩個問題: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師在組織學生品讀妙詞、佳句活動中很難駕馭學生。二、教態不美,缺少活力,很難啟用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壓制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