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老北京的春天》是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是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裡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開始”“**”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重視“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實踐機會。”課前蒐集相關資料,開闊眼界;課上實施開放性教學,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課後延伸,資源共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語文學習。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詢有關老北京過年的每個習俗的來歷,查詢各國、各族過年的習俗的有關資料。找有關作者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本課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讀的質量逐步提高。並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積極利用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安排了蒐集資料、資料交流、編輯成冊共享等,增強了學生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
篇二
《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裡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交流課前收集到的各國、各民族過年的習俗,從而匯入對老北京的春節都有哪些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的學習;然後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之後細讀課文,抓住“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體會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用筆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等環節來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感情;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也是學生們最喜歡、最企盼的一個節日,他們對這節課的興趣,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們的情緒也極大地感染了我。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的過程。這也誠如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因此,反思此課教學,我認為還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1、在課堂上的語言應該再簡潔一些,讓提問更具體,更有針對性。
2、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多讀,用不同的方式讀,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3、在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篇三
《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春節的那種熱鬧氣氛,我就先讓他們說說家鄉春節的特色,再來進行對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腳點放在了讀書上,運用觀看畫面、學生評一評、教師語言渲染、男女生比賽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例如學習除夕一段,我首先讓大家講一講我們當地除夕的特色,通過對比感受北京春節的不同,同時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春節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的高潮”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麼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緊接著,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會準備哪些道具拍攝老北京的元宵節?你準備拍攝成一個怎樣的元宵節?問題一出,學生們興致一下子來了,都熱烈地討論著。彙報時,學生們都能根據文中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句,如燈多、人多、熱鬧等特點進行佈景,營造出了一個處處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氛。
我想若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在教學中寫作方法指導不足。根據第四自然段先總後分的特點,應先引導學生找本段圍繞哪句話寫?突出什麼?通過描寫哪些風俗突出這個詞?進行仿寫練習時問同學們,圍繞哪一句話寫?你準備從那幾個方面寫?在指名說一說後寫。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