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創新有什麼方法

  創新, 這個詞最近一兩年被炒的很熱,國家領導人也曾公開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理念。的確,企業發展、社會進步、個人的成長、生活的豐富多彩都離不開創新。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管理創新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管理創新的方法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暴法是美國創造工程學家A.F.奧斯本在1939年發明的一種創新方法。這種創新方法是通過一種別開生面的小組暢談會,在較短的時問內充分發揮群體的創造力,從而獲得較多的創新設想。當一個與會者提出一個新的設想時,這種設想就會激發小組內其他成員的聯想。當人們捲入“頭腦風暴”的洪流之後,各種各樣的構想就像燃放鞭炮一樣,點燃1個,引爆一串。這種方法的規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允許對別人的意見進行批評和反駁,任何人不作判斷性結論。

  ***2***鼓勵每個人獨立思考,廣開思路,提出的改進設想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允許相互之問的矛盾。

  ***3***集中注意力,針對目標,不私下交談,不干擾別人的思維活動。

  ***4***可以補充和發表相同的意見,使某種意見更具說服力。

  ***5***參加會議的人員不分上下級,平等相待。

  ***6***不允許以集體意見來阻礙個人的創造性意見。

  ***7***參加會議的人數不超過10人,時間限制在20分鐘到1個小時。

  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自由奔放的思考環境,誘發創造性思維的共振和連鎖反應,產生更多的創造性思維。討論1小時能產生數十個乃至幾百個創造性設想,適用於問題比較單純,目標較明確的決策。這種方法在應用中又發展出“反頭腦風暴法”,做法與頭腦風暴法一樣,對一種方案不提肯定意見,而是專門挑毛病、找矛盾。它與頭腦風暴法一反一正正好可以相互補充。

  2.綜攝法

  綜攝法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戈登在1952年發明的一種開發潛在創造力的方法。它是以已知的東西為媒介,把毫不相關、互不相同的知識要素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設想,也就是吸取各種產品和知識精華,綜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產品或知識,叫做綜攝法。這樣可以幫助人們發揮潛在的創造力,開啟未知世界的視窗。綜攝法有兩個基本原則。

  ***1***異質同化,即“變陌生為熟悉”。這實際上是綜攝法的準備階段,是指對待不熟悉的事物要剛熟悉的事物、方法、原理和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對待它,從而提出新設想。

  ***2***同質異化,即“變熟悉為陌生”。這是綜攝法的核心,是對熟悉的事物、方法、原理和知識去觀察分析,從而啟發出新的創造性設想。

  3.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是順向思維的對立面。逆向思維是一種反常規、反傳統的思維。順向思維的常規性、傳統性,往往導致人們形成思維定式,是一種從眾心理的反映,因而往往使人形成一種思維“框框”,阻礙著人們創造力的發揮。這時如果轉換一下思路,用逆向法來考慮,就呵能突破這些“框框”,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逆向思維法由於是反常規、反傳統的,因而它具有與一般思維不同的特點。

  ***1***突破性。這種方法的成果往往衝破傳統觀念和常規,常帶有質變或部分質變的性質,因而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2***新奇性。由於思維的逆向性,改革的幅度較大,因而必然是新奇、新穎的。

  ***3***普遍性。逆向思維法適用的範圍很廣,幾乎適用於一切領域。

  4.檢核表法

  檢核表法幾乎適用於任何型別與場合的創造活動,因此又被稱做“創造方法之母”。它是用一張一覽表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逐項進行核對,從各個角度誘發多種創造性設想,以促進創造發明、革新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能夠大量開發創造性設想的方法。檢核表法是一種多渠道的思考方法,包括以下一些創造技法:遷移法、引入法、改變法、新增法、替代法、縮減法、擴大法、組合法和顛倒法。它啟發人們縝密地、多渠道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並廣泛運用於創造、發明、革新和企業管理上。它的要害是一個“變”字,而不把視線凝聚在某一點或某一方向上。

  5. 資訊交合法

  資訊交合法通過若干類資訊在一定方向上的擴充套件和交合,來激發創造性思維,提出創新性設想。資訊是思維的原材料,大腦是資訊的加工廠。通過不同資訊的撞擊、重組、疊加、綜合、擴散、轉換,可以誘發創新性設想。要正確運用資訊交合法,必須注意抓好以下二個環市。

  ***1***蒐集資訊。不少企業已設立專門機構來蒐集資訊。網路化已成為當今食業蒐集資訊的發展趨勢。如日本三菱公司,在全世界設定了115個海外辦事處,約900名日本人和2000多名當地職員從事資訊蒐集工作。蒐集資訊的重點放在蒐集新的資訊,只有新的資訊才能反映科技、經濟活動中的最新動態、最新成果,這些往往對企業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

  ***2***揀選資訊。包含著核對資訊、整理資訊、積累資訊等內容。

  ***3***運用資訊。蒐集、整理資訊的目的都是為了運用資訊。

  運用資訊,一要快,快才能抓住時機;二要交匯,即這個資訊與那個資訊進行交匯,這個領域的資訊與那個領域的資訊進行交匯,把資訊和所要實現目標聯絡起來進行思考,以創造性地實現目標。資訊交匯可以通過本體交匯、功能拓展、雜交、立體動態四個方式進行。總之,資訊交匯法就像一個“魔方”,通過各種資訊的引入和各個層次的交換會引出許多系列的新資訊組合,為創新物件提供了千萬種的可能性。

  6.模仿創新法

  人類的發明創造大多是由模仿開始的,然後再進入獨創。勤于思考就能通過模仿作出創造發明,當今有許多物品模仿了生物的一些特徵,以致形成了仿生學。模仿僅被用於工程技術、藝術,也被應用於管理方面。

  什麼是管理創新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1912年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

  通常而言,創造是指以獨特的方式綜合各種思想或在各種思想之間建立起獨特的聯絡這樣一種能力。能激發創造力的組織,可以不斷地開發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管理創新則是指組織形成一創造性思想並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過程。也即,富有創造力的組織能夠不斷地將創造性思想轉變為某種有用的結果。當管理者說到要將組織變革成更富有創造性的時候,他們通常指的就是要激發創新。

  管理創新是指企業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以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創新活動。

  有三類因素將有利於組織的管理創新,它們是組織的結構、文化和人力資源實踐。

  1***從組織結構因素看,有機式結構對創新有正面影響;擁有富足的資源能為創新提供重要保證;單位間密切的溝通有利於克服創新的潛在障礙。

  2***從文化因素看,充滿創新精神的組織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徵:接受模稜兩可,容忍不切實際,外部控制少,接受風險,容忍衝突,注重結果甚於手段,強調開放系統。

  在人力資源這一類因素中,有創造力的組織積極地對其員工開展培訓和發展,以使其保持知識的更新;同時,它們還給員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減少他們擔心因犯錯誤而遭解僱的顧慮;組織也鼓勵員工成為革新能手;一旦產生新思想,革新能手們會主動而熱情地將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援並克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