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教育懲罰的合理性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育界把“尊重學生”提升到了特別高的地位,賞識教育、愉快教育等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聽到的是不絕於耳的表揚、鼓勵。有人說:“新課改下的教育應讓學生像田園裡的幼苗一樣,能夠沐浴明媚的陽光,接受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自由自在地開花結果,使用懲罰是教師無能和失敗的表現。”特別是當“民主、平等、權利”等口號成為各大新聞媒體造勢工具之時,教育懲罰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一味地使用表揚、鼓勵時,教師們猛然發現面對許多新出現的教育問題自己束手無策,家長們驚異地發現孩子們似乎越來越“嬌縱”了。教育懲罰作為古老的教育手段沿用至今,期間受到許多大教育家的肯定,必然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許多成功的教育例項本身就滲透了教育懲罰的作用。
多數學者認為懲罰教育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孫雲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向葵花認為:1.懲罰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表揚和懲罰共同支撐著整個教育體系。2.懲罰教育是教育迴歸生活世界的需要。
那麼懲罰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教育需要懲罰
教育不僅要發展智力、開發潛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全面的人格,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在社會中生活。完整的人有責任心,經受過挫折的磨練,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它需要賞識與懲罰和諧統一的教育。
教育中存在懲罰,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益處:
1.有利於增強學生承擔責任的勇氣。
面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正錯誤,是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條件。出現過失或不當,敢於面對懲罰,正是有責任心的表現。《中國教師報》曾對一位教師的來信展開了討論。這位高中老師的班長上課看武俠小說被老師發現了,在教師沒有明確懲罰後,他卻走進辦公室主動要求懲罰。很多人贊同這個班長敢於承擔後果與責任,他的身上就體現了一種可貴的責任心。美國前總統里根12歲自己打工賠償打碎的玻璃,他從中懂得了什麼是責任;英國麥克勞德畫圖彌補解剖校長愛犬的過失,他從中收藏了知識和信心。可見,接受懲罰、承擔責任不僅會彌補過失,有時還會有意外收穫。
2.有利於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父母的溺愛與教育的單一賞識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沒有挫折的安全港灣,學生在其中越久,心裡就越習慣於這個環境,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本應該如此,以後的生活也應如此,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就如同習慣於真空後再暴露於大自然必定沒有生命力一樣。因為任何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學生犯錯誤後,懲罰會告訴他真實的生活,會逐漸提高他承受挫折的能力。
3.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淡薄是現今很多學生的弊病,因嫉妒而投毒、因矛盾而殺人的事件中,也許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但缺少法律觀念、法律常識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中觸犯法律,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樣,在學校中,違犯規章制度也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每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一旦犯了錯妨礙了集體和他人,必然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二、學生的發展性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是任何教育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發展性,他們年齡小,經驗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差,此時學生犯了錯誤,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思想上的偏差和行為的不妥,如果教師不能給予恰當、明確的懲罰,學生無法產生正確的認識,更談不上改正錯誤、取得進步了。一位已經考取名牌大學研究生的同學就這樣感嘆到:“我在大學學習之初,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我行我素,終於有一次觸犯了紀律而受到處分。正是這一次處分驚醒了我,最終成全了現在的我。”因此,學生的發展性決定了教育不能放棄懲罰。
三、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當代中小學中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大都受到過分的關注和保護。部分獨生子女在“4—2—1”家庭的教養模式下,逐漸形成了嬌縱、任性、自私等不良心理品質,在學校中不能和老師、同學很好地溝通交流。這樣必定不利於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改變溺愛、保護的心態,犯錯後的懲罰就顯得非常重要,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規範他們的言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學生成長的環境條件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學生的成長需要和諧、有序的環境,就學校而言則需要有合理、嚴明的紀律規範,並有相應的懲罰條例。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學校管理,才能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發展的環境。學校應成為學生的家園,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學生到一所紀律鬆弛、秩序混亂的學校去讀書,那麼這個孩子成為不良少年的可能性有48%;如果這個孩子被送進秩序優良、紀律嚴明的學校去讀書,則其變成不良少年的可能性只有9%。而要“秩序優良,紀律嚴明”就不能放棄懲罰,合理的懲罰、適度的懲罰對促進學校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多數學者認為懲罰教育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孫雲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向葵花認為:1.懲罰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表揚和懲罰共同支撐著整個教育體系。2.懲罰教育是教育迴歸生活世界的需要。
那麼懲罰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教育需要懲罰
教育中存在懲罰,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益處:
1.有利於增強學生承擔責任的勇氣。
面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正錯誤,是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條件。出現過失或不當,敢於面對懲罰,正是有責任心的表現。《中國教師報》曾對一位教師的來信展開了討論。這位高中老師的班長上課看武俠小說被老師發現了,在教師沒有明確懲罰後,他卻走進辦公室主動要求懲罰。很多人贊同這個班長敢於承擔後果與責任,他的身上就體現了一種可貴的責任心。美國前總統里根12歲自己打工賠償打碎的玻璃,他從中懂得了什麼是責任;英國麥克勞德畫圖彌補解剖校長愛犬的過失,他從中收藏了知識和信心。可見,接受懲罰、承擔責任不僅會彌補過失,有時還會有意外收穫。
父母的溺愛與教育的單一賞識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沒有挫折的安全港灣,學生在其中越久,心裡就越習慣於這個環境,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本應該如此,以後的生活也應如此,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就如同習慣於真空後再暴露於大自然必定沒有生命力一樣。因為任何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學生犯錯誤後,懲罰會告訴他真實的生活,會逐漸提高他承受挫折的能力。
3.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淡薄是現今很多學生的弊病,因嫉妒而投毒、因矛盾而殺人的事件中,也許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但缺少法律觀念、法律常識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中觸犯法律,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樣,在學校中,違犯規章制度也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每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一旦犯了錯妨礙了集體和他人,必然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二、學生的發展性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是任何教育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發展性,他們年齡小,經驗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差,此時學生犯了錯誤,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思想上的偏差和行為的不妥,如果教師不能給予恰當、明確的懲罰,學生無法產生正確的認識,更談不上改正錯誤、取得進步了。一位已經考取名牌大學研究生的同學就這樣感嘆到:“我在大學學習之初,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我行我素,終於有一次觸犯了紀律而受到處分。正是這一次處分驚醒了我,最終成全了現在的我。”因此,學生的發展性決定了教育不能放棄懲罰。
三、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當代中小學中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大都受到過分的關注和保護。部分獨生子女在“4—2—1”家庭的教養模式下,逐漸形成了嬌縱、任性、自私等不良心理品質,在學校中不能和老師、同學很好地溝通交流。這樣必定不利於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改變溺愛、保護的心態,犯錯後的懲罰就顯得非常重要,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規範他們的言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學生成長的環境條件決定了教育需要懲罰
學生的成長需要和諧、有序的環境,就學校而言則需要有合理、嚴明的紀律規範,並有相應的懲罰條例。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學校管理,才能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發展的環境。學校應成為學生的家園,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學生到一所紀律鬆弛、秩序混亂的學校去讀書,那麼這個孩子成為不良少年的可能性有48%;如果這個孩子被送進秩序優良、紀律嚴明的學校去讀書,則其變成不良少年的可能性只有9%。而要“秩序優良,紀律嚴明”就不能放棄懲罰,合理的懲罰、適度的懲罰對促進學校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 教育孩子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