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的難度定義及歷史
難度是攀巖的語言,難度級別是線路或抱石的一種表達形式,最早的難度誕生是因為人們想用一種方式來表示他們攀登或走過的路有多難,於是決定用一個量化的指標來描述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一、難度的產生
難度是攀巖的語言,難度級別是線路或抱石的一種表達形式,最早的難度誕生是因為人們想用一種方式來表示他們攀登或走過的路有多難,於是決定用一個量化的指標來描述它。
約塞米提難度系統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SIERRA CLUB制定了一個難度系統,也就是現在的約塞米提難度系統***Yosemite Decimal System******以下簡稱Y.D.S.***,這個系統分為6個級別,如下所示:
一級是行進在石頭坡上,一般不用手幫助平衡。
二級是有時用手,但初學者和不靈活的人也不必用繩子保護。
三級是墜落後有相當的危險,經常用到手.最好準備好繩子。
四級是須要一定的攀登技術,大多數人認為,由於如果發生墜落就有生命危險,所以繩子是必要的.一般攀登者需要保護,保護點容易找到。
五級是必須用繩子和保護是防止墜落造成嚴重後果,在不同程度上要求特別的攀登和保護技術.從這個等級開始叫"技術攀登" 。
這裡的第五個級別就是指現在的攀巖,也是我們常說的五級技術攀登,到了20世紀50年代,五級攀登由於需要被劃分成5.0、5.1、5.2、5.3、5.4、5.5、5.6、5.7、5.8、5.9、5.10,前面的數字5仍然代表五級攀登,後面的0到10代表攀登路線的難易程度,這是個封閉的系統,最簡單的線路被定義為5.0,而最難的線路被定為5.10;從這以後,很多路線都有了自己的難度,也給了攀巖者很多方便。
但是問題又很快出現了,攀巖者的水平提高很快,在出現了第一條5.10的線路後,又相繼出現了很多被定級成5.10的線路,而這些線路中很多被認為比較早的5.10要難,有些可能難得很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Y.D.S.系統變成了一個開放系統,而且從5.10開始增加了以字母a,b,c,d來表示的亞難度等級,這樣Y.D.S系統就變成了現在的從5.0到5.15的開放系統了。
一般說來沒有訓練的人可以上到5.6,有了基本技術訓練的人上5.6-5.9,從5.10開始需要經常的技術和力量訓練.但這是個非常籠統的說法。現在世界最難的路線大概是5.14d或5.15a.新路線難度由攀登者按以前自己已經攀登過的的等級經驗***很主觀***給出個大概,然後爬的人多了,給的主觀等級慢慢就固定了。
yds是按一條路線中最難的"技術動作"給路線訂級的,有十個5.10動作和只在地面附近有一個5.10動作的路線都是5.10.而且不同性質的路線***平面,裂縫,摩擦...***間的等級實際上有時很難比較.但是爬的人多了,等級就變成客觀嚴格的了,英法、德國、澳大利亞都有自己的等級制.英國等級由技術和風險兩部分組成。
B級抱石難度系統
20世紀60年代,JOHN GILL把現代抱石運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抱石愛好者越來越多,抱石線路也越來越多,而且由於抱石的特點,多數的抱石線路都難於5.10***注:當時的Y.D.S.系統仍然是個封閉系統***,於是JOHN GILL決定為抱石制定一個專門的難度系統,這樣,B難度誕生了。B難度也是個封閉的系統,只有三個難度級別,B1,B2,B3;JOHN GILL這樣定義了這三個級別:
B1:非常難的抱石線路,比當時最難的路線攀登要難;
B2:比B1難的抱石線路,非常難重複,也就是很難被成功地完成兩次;
B3:不可能被重複的抱石線路,如果被重複的話,將被降級到B2;
但這個系統也有很多的問題,由於攀巖者的水平不一,所以很難把抱石線路的級別定得很準。在60年代,B1大約相當於5.10,但到了80年代,B1大約相當於5.12;所以到了近些年B難度已經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V難度。
V級抱石難度系統
V難度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最早由美國HUECO TANK地區的一群抱石愛好者使用,後來被JOHN SHERMAN整理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難度系統,V難度前面的字母V據說就是JOHN SHERMAN綽號的首寫字母,最早的V難度開始於V1,難度相當於Y.D.S.難度系統的5.11,後來在JOHN SHERMAN整理這個系統的時候加入了V0-,V0,V0+,以便降低抱石的難度等級,使更多的人能投身於抱石運動,這個抱石難度系統現在已經被廣泛地使用。
二、難度對照表的作用
隨著攀巖運動在世界的日益風靡,世界各地的攀巖愛好者開始進行交流;但各地攀巖難度等級的不同卻給交流造成了麻煩,於是難度對照表就應運而生,這讓各地的攀巖愛好者對世界各地的難度有了參照;由於世界上的難度系統很多,包括法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捷克,挪威,瑞典等。後來國際登聯***UIAA***為了統一世界上的難度級別也制訂了一個相應的難度系統,可惜應用不是很廣泛,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的是法國和美國的難度系統。
首先,難度對照表可以讓你知道線路的難度,當你攀登一條抱石線路時,可能有人會告訴你這條抱石線路的難度是5.12-,而你只知道抱石中的V難度,這時你可以通過對照表查出5.12-大約相當於V難度中的V4;又或者當你在看外國抱石短片的時候,你看到一個人在攀登一條難度為8b的抱石線路,這個時候不要拿線路的等級來對照相應的V難度,看一下對照表,你可以看到8b等於V難度的V13。有的時候你也許會攀登一些路線,而這些路線都是用Y.D.S.難度系統標註的,而你對這個系統並不瞭解,只瞭解法國的楓丹甘露難度系統,這時你也可以通過難度對照表解決。
其次,難度對照表還可以讓你瞭解自己的攀登水平,比如你最好可以完成一條V7的抱石線路,但你不經常攀登長路線,對自己的路線攀登能力不是很瞭解,這時你就可以通過難度對照表來了解自己的路線能力。首先通過對照表查到V7對應的Y.D.S.難度是5.13a,但這並不是你的RED POINT能力,更不是ON SIGHT能力,在這個級別上減3或4個級別才是你的RED POINT能力,也就是你的RED POINT能力大約在5.12a或者5.12b,而你的ON SIGHT能力要在這個級別上再減3個級別左右,也就是說你的ON SIGHT能力大約在5.11b或者5.11c左右。如果你習慣於法國的楓丹甘露系統,也可以通過難度對照表查到相應的難度級別;這樣,你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攀登水平挑選自己想攀登的線路,不用在太簡單的或者遠超過自己攀登水平的線路上浪費時間。
三、關於本難度對照表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張表不準,因為他們看到每個難度都對得很齊,而他們看到的難度表並不是對齊的。首先,我覺得把難度對齊的難度表比較好用,因為難度對照表本來就是對照難度的,難度不對齊的對照表在對照的時候就增加了難度。我在整理這個難度表的時候在網路上下載了8張不同的難度表,雖然其中沒有兩張是完全一樣的,但這裡面的6張是把難度對齊的。其次,之所以有些難度表的難度***主要是Y.D.S.系統和法國難度系統***不是對齊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可能和不同攀巖者對不同線路的感覺有關,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線路會被降級而有些線路會被升級的原因。再次,這和各國攀巖者對其它國家的難度不是十分了解有關。最後,難度定級本身就有自己的不確定性,她只是攀巖者的主觀感覺而已,沒有人能說出10a和10b的區別,這個差別沒辦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