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的典故

  集腋成裘的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製成皮衣。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在社會處在混亂的時代,在國家衰亡時的大臣中,國家並非沒有忠臣;在國家得到治理的時候,在君主名聲顯赫時的大臣中,並非都能盡忠。在國家得到治理的時候,人們盡忠並不偏重於君主;在國家處在混亂的時候,治國之道並不偏重在幾個賢臣身上。然而國家得到治理或處在混亂之時卻有相同的地方,即世上都有忠於國家的人。臣子想盡忠的,世代不絕,但君主在上位卻沒有得到安寧,是沒有遇到比干、伍子胥這樣的忠臣嗎?他們忠於國家,卻使君主毀敗在社會的黑暗之中,最後使夏桀、夫差身敗名裂而死。由此看來,臣子盡忠並不能挽救亂世,而恰巧加重了君主的罪過,怎樣說明這個道理呢?父親雖然有個孝順的好兒子,卻有虞舜放逐了父親瞽叟;夏桀有忠誠的臣子,卻使自己的罪過聞名天下。那麼,這說明孝子不生在慈父的家庭,忠臣不產生在聖君的下面。

  所以,賢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盡忠而不越過自己的職權,使臣下盡職而不越過職責範圍。君主有了過失自己加以修正,在下面的臣子就不敢驕傲自大。各級官吏都忠於職守,為治理國家盡心竭力,對公務都不敢過於偷懶。各級官吏都能修身敬業,謙和恭順地事奉君主,如果都能這樣,那麼國家的治理就達到了最理想的程度。

  亡國的君主,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罪過;會治理國家的君主,也不是靠他一個人的力量。要治理***的國家,關鍵在於任賢使能,而不在於忠臣的多少。因此,有賢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連君主也會得到恩惠;只靠忠臣統治天下,災難就會危及整個國家。所以,夏桀使國家滅亡的措施,即使讓唐堯使用也不能使國家安存。然而,唐堯有非常好的善行,夏桀有運用無才無德之人的罪名,關鍵在於是得到人材或是失掉人材。所以,修建龐大皇宮所用的木材,決不是一棵樹的材料;純白的狐皮裘衣,決不是一隻狐狸皮所能做成的;而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的形成,也決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

  集腋成裘,漢語成語,出自《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指狐狸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製成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集腋成裘的解析

  [釋義] 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狸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製成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語出] 《慎之·知忠》:“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腋也。”

  [辨形] 腋;不能寫作“掖”。

  [近義] 積土成山 積少成多 聚沙成塔

  [反義] 杯水車薪 一口吃個胖子 狗熊掰棒子

  [用法] 比喻積少成多;積小成大。用來形容注意點滴的積聚;包括把眾人的力量集合起來;把少量的錢財、物質聚攏來。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集腋成裘的成語故事

  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只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

  集腋成裘的造句

  1、所有的社會大眾及企業家都應該樂於捐輸,集腋成裘,共同為提升地方文化水準貢獻心力。

  2、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3、經過許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許多貧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4、學習是需要慢慢積累的,集腋成裘,積少成多,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在學習上取得很好的成績。

  5、這個古文資料庫,因為各界的集腋成裘,內容越來越豐富。

  6、基金活期定額投資具有相似臨時儲蓄的特性,能集腋成裘,平攤投資利息,降低區域性風險。

  7、定期定額的投資,是一種集腋成裘的投資理財方式。

  8、良好的理財計畫,可以使小額金錢集腋成裘,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9、金字塔的形象告訴我們偉大的成功實際上就是集腋成裘。

  10、我們生活中,只要集腋成裘,就能成功。

  11、全校師生髮起愛心捐款,集腋成裘,終於幫助這位同學度過難關。

  12、我們平日裡只要多觀察,時間久了,寫作的素材也就自然集腋成裘了。

  13、我們學習中應該集腋成裘,多積累好詞佳句。

  14、所謂集腋成裘、眾志成城,這個基金會急需各界人士的支援。

  15、他們同心協力,希望能集腋成裘,為本地辦一所大學。

  16、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17、經過許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許多貧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