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的飼養方法

  龍魚的外表閃閃發亮,非常高貴,彷彿是魚中的貴族,令人深深著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飼料。龍魚屬肉食性魚類,從幼魚到成魚, 都必須投動物性餌料,以投喂活動的小魚最佳。 動物內臟,易妨害消化系統,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全價配合飼料多選用對蝦飼料***浮性*** 。每天投喂2~3次,每次以20 分鐘內吃完為佳。

  2.水池飼養管理。飼養水池應選建在日照良好、 易於進排水的地方。沒有過漏裝置的水池, 每年要把池底汙泥撈出,換上新沙,露天的水池宜遍植睡蓮。 每天要定時撈取枯葉,清除垃圾。夏季高溫、 冬季低溫時要經常注入新水,保持水位和水溫。

  3.水族箱飼養管理。龍魚魚體較大, 水族箱長度應超過120釐米。同時,應安裝紫外線殺菌,預防病害發生。水族箱必須配備空氣泵,不僅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而且又可驅除水中濃度過高的二氧化碳。 為防止龍魚受驚時跳躍水面,水族箱還必須加蓋。 水族箱內水質最低限度每三天換水一次,每次換出水量的1/4至1/3。 若發生魚鰭脫落可能是換新水過多所至,只要立即暫停換水,即可慢慢復原。 4.病害防治技術。 龍魚發生疾病的原因有二:一是飼養管理不當。如水質 不清潔;換新水過多;投餌不當;操作中造成了外傷。二是調護失宜。如:氣候突變;病菌的傳染;酸雨引起水質變化等。從外表上觀察,健康的龍魚,背鰭必定直聳, 腹鰭晶瑩,鱗片閃閃發光,金銀色奪目。 游泳時鰭尾喜歡柔軟屈曲,鰓蓋開啟有度;患病的魚,體色暗淡, 游泳呆滯,尾鰭斜垂,鰓蓋浮漲,,眼球下垂,無神。

  龍魚及其飼養觀賞價值

  龍魚,屬於骨咽魚科,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魚, 早在運古石炭紀時的就已經存在。該魚的發現始於1829 年,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當時是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 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也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 之後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 馬來西亞半島、尼、蘇門答臘、班加島、 比婆羅州和泰國發現了另外一些龍魚品種,於是分類學就把龍魚分成金龍魚、 橙紅龍魚、黃金龍魚、白金龍魚、青龍魚和銀龍魚等。

  真正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是始於50 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國內外現代生物學家和熱帶魚專家一致認為:龍魚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體現在:

  ***1***龍魚全身閃爍著青銀色光芒,鱗片特大,當受到光線的照射時, 反射出粉紅色的光輝,各鰭呈粉紅或橙紅的色彩, 這都是其它熱帶魚所無可比擬的。龍魚常喜遊迥水面或靜止姿勢,形如船身, 故有銀船之稱。 以前人們認為七彩神仙魚***Discus***是“熱帶魚之王”,且價值最高, 自從發現了“龍魚”之後,這個王位自然就讓給了龍魚。

  ***2***龍魚的繁殖神祕莫測,至今未能夠普遍地進行人工繁殖。

  ***3***這類遠古留下來的魚,保持其原始的體型, 以活化石馳名於世,有考古和學術價值。

  ***4***龍魚雖然在地球四大州都能自然生長繁殖,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品種, 如紅龍魚、橙紅龍魚、金龍魚、白金龍魚和黑龍魚已瀕於絕種。 目前一尾成年金龍魚或黑龍魚售價高達數十萬美元。 1980年成立的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已立例保護, 不許濫捕和禁止從原產地輸出。 龍魚具有如此重大的研究和觀賞價值,它正期待著人們進一步去研究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