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鳥的飼養溫度

  白玉鳥又叫金絲雀,有24個品種,在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我國雖然自19世紀40年代起就從外國引進,但並未注意品種品系的保持,純種已不多。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金絲雀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開始交配繁殖,每窩可生三五枚蛋,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可孵出幼鳥,經過四個星期左右,幼鳥就能自行覓食而脫離母鳥。一隻身體強壯的母鳥每年可繁殖二三窩。

  白玉鳥的人工巢,可用稻草編制或竹絲編制而成,外形似碗狀,上口直徑11釐米,深5釐米。繁殖期到來前將人工巢掛於繁殖籠內的上方適宜角落處,籠內同時供給軟草、短棉絮、獸毛、鳥羽和細碎的纖維等,親鳥便可自由選用上述墊巢物墊入巢內。每巢產卵4~6枚,卵殼淡青色,有紅棕色及青褐色斑。一般雌鳥於產第一枚卵開始坐巢孵卵,為保證全巢雛鳥同時出殼,需將先產的卵取出儲存,待產至第4~5枚卵後,將全部卵送入巢中,供親鳥孵化。取出的種卵存放在通風陰涼處,需防蚊蠅汙染,環境溫度5~15℃為宜。由雌鳥擔任孵化,孵化期14~16天,初生雛雙眼閉合,無視力,全身裸露僅有少量絨羽,約經3周育雛期後雛鳥羽毛生齊,開始離巢活動取食。

  為減輕親鳥因育雛勞累而造成的體力消耗,可在雛鳥出生1周後將其取出,人工保溫和育雛,這樣有利親鳥恢復體質,有利再次產卵孵化。一般親鳥可在雛鳥取出後2周開始交配和再次產卵。新生雛鳥6個月齡開始鳴唱求偶,9-10個月齡開始繁殖。

  繁殖白玉鳥,在3-4月時才能讓雌雄合籠。雄鳥要選健壯且鳴叫響亮的,年齡要略大於雌鳥,兩者血統不可太近。籠為長方形專用燈籠,距籠頂10釐米處掛一個用竹或草編的巢,裡面加些麻、棉絮之類便於產卵。籠內還須設定3根直徑1釐米的樹枝,表面要粗糙些。當雌鳥銜草築巢時,飼料里加喂墨魚骨,出雛第一天開始,加一塊蒸熟的雞蛋,增加青飼料。1個月後,雛鳥能自己吃食時,可籠養,仍需加些蛋黃。

  白玉鳥的生長繁殖編輯

  為了繁殖,在配對以前,金絲雀要雌雄分開飼養,等它們隔籠用嘴互相交吻的時候,再把它們一起放進繁殖籠內。當雌雄鳥和好生活以後,可以把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看到雌鳥嘴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上打旋時,表示築巢開始了,應把清潔的棉花掛在籠柱上,鳥很快就會銜去築巢。巢建好後3~4天,雌鳥開始產卵,每窩產2~6枚。

  金絲雀孵卵由雌鳥擔任。由於雌鳥每天產1枚卵,所以雛鳥時間不一致。為克服這個不足,有的地方在雌鳥產卵後,用石膏製成的假卵換出真卵儲存起來,等產下4枚卵時才取出假卵,再把前3個真卵放回巢內,讓鳥孵化,使4只雛鳥在同一天出殼。入孵第六天要在燈光下驗卵,取出未受精卵,10天以後再複驗一次。孵化14~16天。

  雛鳥出殼口自己不會覓食,要靠親鳥餵養。小金絲雀餘姚是蛋黃面、白菜等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雛期應每天加喂一塊新鮮蛋黃,要注意觀察親鳥是否哺餵雛鳥。一般來說,雛鳥出殼24小時內不吃食物不會餓死,如果第二天親鳥仍不餵養,必須人工飼餵,即吧蛋黃和青菜汁調成糊狀,用一根小竹籤挑蛋黃糊送到雛鳥嘴上,直到雛鳥吃飽為止。1~2天后,如親鳥開始喂雛,則可停止人工飼餵,否則一直堅持到雛鳥能自己啄食為止。

  雛鳥從出殼到羽毛長齊大約需要25天,蛋黃面要每天加飼。1個月後,雛鳥就可以脫離親鳥單獨飼養。這時的飼料仍以蛋黃面為主,到雛鳥滿2月齡後才可逐漸改為日常飼料。大部分雌鳥在雛鳥出殼12~21天后又開始交配、產卵,這時雌鳥就要把幼鳥趕出鳥巢,如果小鳥不肯離開,就會又破頭之厄。此時為保護幼鳥安全,在籠內應再增設一個人工鳥巢,巢內放上棉花或細竹衣,讓成鳥自己把窩整理好,就可以避免驅趕雛鳥。雛鳥經過6個月的飼養後開始鳴叫,9~10個月達到性成熟。小金絲雀必須由善鳴的老鳥帶領才能學會好聽的鳴叫,老金絲雀、百靈鳥、大山雀等都是小金絲雀很好的歌唱教師,也可用善歌鳥的唱片或錄音帶來教小金絲雀鳴叫。一定要在幼時教會小金絲雀鳴叫,一般認為,第一次換羽後就不再“上口”了。

  紅金絲雀羽色的保持與遺傳有關,它本是桔紅金絲雀與緋雀的雜交種,要世代保持紅色,回交是最有效的辦法。飼料保持羽色的作用也被證實,國外已有色素飼料。但這種鳥的羽色顯得不自然、無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