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鳥的飼養問題

  白玉鳥現已成為家養寵物之一,那麼白玉鳥如何飼養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白玉鳥的食物:夏天到了,白玉鳥不愛吃東西,白玉鳥吃青菜和水。日常的飼料主要是穀子、小米;稗子、玉米麵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餵,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需切成小片,青菜需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餵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止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麵攪拌而成***、青菜和牡蠣殼粉等。

  白玉鳥分公母:幼鳥的雌雄識別

  ***1***聽鳴聲:幼小玉鳥自己出殼後25天左右即開始鳴叫,雄鳥的鳴聲婉轉,雙音,喉部鼓起,上下波動;雌鳥的聲音短促,喉部不鼓動。

  ***2***鳥的體型區別:雄鳥頭部寬大,略呈方形、身體修長、羽毛緊貼,整個體型顯得勻稱而漂亮;雌鳥頭部略小、體型短圓,整體外觀不及雄鳥勻稱漂亮

  ***3***看洩殖腔:雄鳥有洩殖腔突,或稱**突起,呈錐狀。雌鳥較平坦、呈饅頭狀。把鳥**周圍的毛吹起,即可看到。

  白玉鳥分公母:成年鳥的雌雄識別 ,兩性的區別除了和幼年玉鳥雌雄識別的方法一樣外,尚應注意下列兩點

  ***1***鳴聲鑑別:雄鳥的鳴聲悠揚多變,十分悅耳動聽。雌鳥的叫聲為單音且短促不悅耳。

  ***2***羽毛:雄鳥的羽色較鮮豔。

  飼養白玉鳥的方法

  人工飼養環境中,白玉鳥籠舍宜略寬大,需有足夠的運動量,除在繁殖期外,雌雄成鳥最好分籠飼養,有些品種還需每籠只養1只成鳥。1~7月是白玉鳥的繁殖期,此時需雌雄成鳥合籠飼養,使之求偶和營巢繁殖。白玉鳥的繁殖籠規格為46釐米***長***×30釐米***寬***×35釐米***高***。籠底需墊細砂,供親鳥啄食砂粒和沙浴之用,有利消化和營養之需。籠內不同高度設足夠的棲架,棲木粗度以鳥趾站穩為佳。

  籠內還需有適宜的食水用具。非繁殖期使用的飼養籠可以略小些。

  日常可飼餵白玉鳥混合粒料及混合粉料,每天需飼餵足量的青綠色葉菜及水果。較硬的水果或根菜如胡蘿蔔等,可切成片送入籠內,任其啄食。在白玉鳥繁殖育雛期間,宜飼餵貝殼及墨魚骨等礦物質飼料,這對成鳥產卵、孵化及雛鳥發育均有良好作用。在繁殖育雛期中,還可以酌情增喂煮熟的雞蛋,可將熟雞蛋連同蛋殼切成兩半,放入籠內供其自由取食。

  白玉鳥很愛清潔,常喜在清水中洗浴全身的羽毛,故需依環境溫度情況,每日或隔日供給浴水洗裕若因條件所限,最少也需每週洗浴1次,有利健康及增進食慾。每次洗浴後宜在較暖環境中休息,待羽毛幹後再移入通風的環境中,否則常會引起病患。

  陽光是白玉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長時間的強光照射,也會使其豔麗羽色變淡。蘿娜種白玉鳥,在直射強光長時間照射後,表現興奮和引吭高鳴,其鳴聲變得強直粗硬。故最好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1~2小時,不宜爆晒。

  每年7~11月是白玉鳥換羽期,此時其體質甚弱,如飼養不當,常會引起發病或傷亡。在此期間需保持日夜間較均衡的環境溫度;避免強風;注意供給營養豐富而易於消化的飼料如熟蛋、青菜、墨魚骨等,白玉鳥混合粉料的供給也很重要。

  一般家庭飼養白玉鳥,常供給多種家庭中的食品,如餅乾、窩頭、水果皮、核、各種菜類等。總之,白玉鳥的飼料種類繁多,並需多種輪換供給,有利於健康及繁殖。

  白玉鳥的人工巢,可用稻草編制或竹絲編制而成,外形似碗狀,上口直徑11釐米,深5釐米。繁殖期到來前將人工巢掛於繁殖籠內的上方適宜角落處,籠內同時供給軟草、短棉絮、獸毛、鳥羽和細碎的纖維等,親鳥便可自由選用上述墊巢物墊入巢內。每巢產卵4~6枚,卵殼淡青色,有紅棕色及青褐色斑。一般雌鳥於產第一枚卵開始坐巢孵卵,為保證全巢雛鳥同時出殼,需將先產的卵取出儲存,待產至第4~5枚卵後,將全部卵送入巢中,供親鳥孵化。取出的種卵存放在通風陰涼處,需防蚊蠅汙染,環境溫度5~15℃為宜。由雌鳥擔任孵化,孵化期14~16天,初生雛雙眼閉合,無視力,全身裸露僅有少量絨羽,約經3周育雛期後雛鳥羽毛生齊,開始離巢活動取食。

  為減輕親鳥因育雛勞累而造成的體力消耗,可在雛鳥出生1周後將其取出,人工保溫和育雛,這樣有利親鳥恢復體質,有利再次產卵孵化。一般親鳥可在雛鳥取出後2周開始交配和再次產卵。新生雛鳥6個月齡開始鳴唱求偶,9~10個月齡開始繁殖。

  白玉鳥的疾病防治方法

  1、蜱、蟎寄生

  由於環境不清潔、籠內潮溼悶熱易生蜱、蟎。蜱、蟎系“小蟲”,但兩種害蟲都屬於蛛形綱,它們分佈於四周環境及地毯、灰塵中。蜱、蟎頭、胸、腹合成一體,軀體前端有突出口器,可刺破面板吸食小動物血液。蜱、蟎產卵繁殖,且繁殖迅速。幼蟲淡黃色有足3對,成蟲色較深有足4對,體長不超過1—2毫米,肉眼亦可看得見。該蟲並不寄生於鳥體,白天隱伏在鳥籠籠絲孔或縫隙內,晚間則“全體”出動爬向鳥體吸吮血液,咬得芙蓉鳥皮膚髮癢,站立不安,無法安靜入睡。若此時用手電筒照射,可以看到蟎蟲向暗處逃逸。數量多的時候在更換水時就可以看到水面上有小黑點。在母鳥孵蛋時,若遭受蟎蟲侵害,母鳥於晚間時時出窩抖動。嚴重時,在雛鳥剛出殼,蟎蟲可成堆地聚在雛鳥身上,使母鳥不敢去飼餵,致使雛鳥失血和飢餓而全窩死亡。用未消過毒的稻草做窩,又未用塑紙及布料包裹,這種稻草窩極易生長蟎蟲。因稻草中原有的蟎蟲卵,在母鳥孵蛋時的溫度和溼度正適應其發育和繁殖。由於蟎蟲不是直接寄生在芙蓉鳥身上,故處理比較方便。應立即更換鳥籠飼養。將換下的鳥籠用沸水燙幾遍。最好放在蒸箱內蒸一蒸,以殺滅蟎蟲及蟲卵,並將棲木等所有附件用開水煮。若飼養有多隻芙蓉鳥者,凡鳥籠發現有蟎蟲,均應予以處理,處理過的鳥籠應在通氣處陰乾。被蟎蟲叮咬過的芙蓉鳥,應常予沐浴井多喂些熟蛋黃。草窩等應用火燒掉。用除蟲菊酯噴灑,該藥殺蟎效果極佳,但藥味很濃,芙蓉鳥對此類藥物非常敏感,一般不要應用。若用殺蟲劑殺蟎,則鳥籠放在通風處晾的時間要長些,儘快使藥味完全散發後再用。

  2、羽蝨

  羽蝨多寄生於羽幹、羽毛根部吮吸毛細胞營養,偶在面板上吮吸皮屑,故為害甚微。羽蝨為白色,片狀,大小為白芝麻的一半。羽蝨過多時會引起鳥軀體發癢,使芙蓉鳥經常用嘴啄癢處,其羽毛逐漸失去光澤甚至羽毛脫落。若看見芙蓉鳥經常啄自身羽毛時,應將其捉出,自上向下直到尖端仔細觀察翅膀羽軸,若發現有羽蝨則可用百部12克、水250毫升煮沸15分鐘,冷卻後用小毛筆將百部液自羽根沿軸揉擦。羽蝨多寄生於長羽***褐羽及尾羽***沿長軸附近,故只要揉擦長羽1~2次後即可消滅。百部液對芙蓉鳥無毒無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3、腸內寄生蟲

  芙蓉鳥腸內寄生蟲比較少見,因芙蓉鳥純系人工喂飼,與外界無接觸。芙蓉鳥一旦發現有腸內寄生蟲,則往往食慾減退,便稀,不活潑而逐漸消瘦。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後,可用1/4片腸蟲清片溶於30毫升冷開水中,用滴管滴2~3漓於芙蓉鳥嘴中,強迫其飲下,隔1周再漓服1次即可排出寄生蟲。芙蓉鳥身體小,故藥物不宜過量,以防中毒。

  4、感冒與肺炎

  這類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在飼養芙蓉鳥時最為常見,二者多併發,病變累及支氣管和肺葉。這兩種病因大多系受涼所致,特別是營養不佳、抵抗力弱的芙蓉鳥在突然受涼時易發。發病時芙蓉鳥呆滯,無食慾,羽毛蓬鬆,雙眼無神,呼吸急促,在籠附近可聞其急切呼吸音及“咕噓一咕噓”的聲音。此時若捉住病鳥,手掌中可感覺到鳥體發燙。重症者往往2~4天內死亡,輕症者還可治療。治療用藥主要為抗菌素,一般用口服青黴素、頭孢黴素類藥物。用溼筷子頭沽上藥粉溶於3—4毫升溫水內,用滴管滴2~3滴於鳥的嘴內,第一天滴3~4次,翌日若有好轉改為每天滴3次直到痊癒後2天即可停藥。在用藥的同時,其飲水中亦應放些藥粉,以便病鳥在飲水時亦能同時吸取少量藥物以補充藥量。這兩類抗生素若芙蓉鳥食用過量時,數分鐘後即全身抽搐而死亡。因此,切不可讓芙蓉鳥過量服用。若發現有感冒喘息之病鳥,應立即將病鳥與健康鳥隔離,以免傳染。病鳥宜置於溫暖避風之處。

  5、支氣管炎

  其發病症狀與病毒感冒肺炎相同,但較輕,除看到其呼吸較急促外還可聞到咳嗽聲。治療方法同感冒和肺炎。

  6、腸炎

  該病亦為細菌性感染疾病,多數是喝被糞便汙染的飲水或啄食發黴飼料所致。病鳥羽毛蓬鬆,身體蜷縮成團呈畏寒狀態,籠底可見稀薄糞便,在肛門口的羽毛上亦往往有稀便或凍狀便附著。治療方法:應先用溼棉球將病鳥肛門處稀便輕輕擦清,使其肛門處有舒適感;然後用複方磺胺1/4片溶於15~20毫升溫水內,用滴管滴服2~3滴,每天3次,連服2~3天即可痊癒。另用半片複方磺胺投入水缸中,當病鳥飲水時再增加些藥量。腸炎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否則病情往往發展很快,無法治療。病鳥應隔離,其餘鳥或同鳥籠的水缸要取出用沸水消毒後換上清潔水。

  7、鳥痘

  鳥痘系病毒感染所致,和人的水痘、嘴角痘等情況相似。在鳥跟險附近可見到小隆起,有些隆起可形成膿皰並有少量膿液流出,因發癢故芙蓉鳥常用爪去抓,致有少量出血現象。有時頸部或身體上也可發現散在小隆起。若僅在眼瞼部有小隆起時毋需用藥,數天後會自愈,一旦出現胺皰或有少量膿液溢位則需用硼酸水清洗患處井擦些紫藥水,以防繼發感染。清洗和擦紫藥水時應注意不要讓膿液或藥水進入鳥眼內。用硼酸水清洗時,切忌將鳥體大片羽毛弄溼而受寒。一般用棉籤清洗則不會發生受寒現象。為防止跟病,在處理完後應再給鳥眼滴一滴眼藥水。

  8、外耳炎

  芙蓉鳥通常耳孔外有羽毛遮蓋保護,不易發生外耳炎。萬一有異物如蟎蟲或水進人耳孔,鳥因耳部不適而搔癢,用爪將耳外周面板抓破往往因細菌感染而化膿。此時可見到耳孔覆羽脫落,耳孔外露並有黃色膿液或膿痂。這時應將鳥抓住用消毒針剔除膿痂,若耳孔內有膿液,應用藥棉搓成細條,插進耳孔將膿液吸出,再滴人一滴氯黴素藥水或利福平眼藥水,對外皮感染處則搽些紅汞即可癒合。

  9、消瘦症

  芙蓉鳥患消瘦症系慢性疾病,鳥活潑度日見下降,羽毛蓬鬆,色澤減退。鳥腹窄小,腹後僅見肛門,肛門周圍無肉包圍,胸骨凸出明顯。芙蓉鳥患消瘦症多系喂飼料不當所致。市場上出售的三合一飼料內蘇子及菜籽含量太少,等於全喂粟谷,粟谷蛋白質及脂肪含量遠低於蘇子及菜籽。若加大蘇子、菜籽飼餵量,同時每天加喂少量熟蛋黃,1~2周後即可改善。若2~3周仍未見起色,則可能有腸寄生蟲存在,可加服1~2次驅蟲劑。

  10、肥胖症

  芙蓉鳥患肥胖症則皮下脂肪過多,是由於飼料內蘇子、菜籽比例過高或由於鳥籠太小,鳥活動量減少所致。患肥胖症的芙蓉鳥體型變成橢圓形,雄鳥不鳴,雌鳥產蛋減少,鳥不活潑。見此情況應立即改變混合飼料比例,多喂青料,籠小者應改換大籠以增加鳥的活動量,讓脂肪逐漸消退。

  11、啄羽症

  母鳥在飼餵雛鳥的第三週時,要驅趕雛鳥出窩,或啄取雛鳥羽毛築巢,這是正常現象。若一籠飼養數只雛鳥,雛鳥間嬉戲而相互啄羽亦屬正常現象。如果由於缺乏某種氨基酸、礦物質或維生素而啄取他鳥或自身長羽,將羽根或羽中軸銜在嘴中,好像在吸取其中液質,甚至於啄食小羽片者,則為病態。治療啄羽症的方法很簡單,將消毒過的雞鴨羽毛剪碎置於食缸內任其啄食,不久此症即自行消失。

  12、禿頭症

  芙蓉鳥每年更換羽毛1次,先更換翅羽及尾羽,爾後自頭、頸、軀體逐漸更換,邊脫邊長,大多不損及外觀,這是正常現象。有的芙蓉鳥在換羽期間,頭部羽毛脫落後不長新毛呈禿頭狀,身上羽毛亦似比較乾涸。禿頭症發生的原因是營養與消耗不平衡,俗稱“脫力”。如雄鳥在交配期交配過於頻繁,雌鳥飼餵雛鳥窩數過多,往往得消瘦症,從而易患禿頭症。只要加強營養和加強管理,使患鳥恢復健康,禿頭症即會消失。禿頭症亦可能與內分泌不調有一定關係,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研究防治。

  13、蚊蟲叮咬

  夏天蚊子喜叮芙蓉鳥腳趾並吸其血液,腳趾被叮後即出現腫脹***圖19***發紅、奇癢,致使被叮咬的腳常蜷縮於羽毛內,常單腳立於棲木上。腫脹處往往2—3天后才會消退。若蚊蟲反覆叮咬則易引起足趾畸形。雙足趾同時被蚊叮咬後,則鳥往往孵伏於籠角,很少活動或啄食。為此,在夏天蚊子多的地方,應將鳥籠置於紗籠內。蚊叮咬後一般毋需治療,只需防止被反覆叮咬,並在腫脹處擦些清涼油止癢,腫脹不久即自行消失。一旦破潰化膿感染,用清水洗淨後搽以紅汞即可。

  14、尾脂腺阻塞或發炎

  芙蓉鳥在尾羽前方背側有二隆起即其尾脂腺,其尖端有一小口分泌脂肪。鳥常用嘴啄之並整理自身羽毛使其有光澤。一旦腺孔閉塞,美蓉鳥即感覺尾部不適而經常用嘴啄之,時間一久則表現精神萎靡,雖不至於死亡,但羽毛光澤減退並蓬鬆。患鳥尾脂腺明顯隆起,摸之較硬。治療方法是:先用75%酒精消毒區域性,然後用長縫被針後端由前往後橫壓脂腺體,橫壓數次後即見其開口處有黃稠粘液擠出,說明腺孔已通暢。往往壓擠1~2次腺孔即通暢,炎症亦會自行消失。

  15、足趾脫落症

  雛鳥出殼10天左右,其糞便即會排出窩外,有時因窩內沾染糞便並將糞便粘附其足趾。由於足趾皮薄,汙染後足趾皮破而發炎並延及趾骨,時間一久,趾骨即斷落***圖20***。為了防止斷趾發生,雛鳥窩每隔2周應換新窩,並清理雛鳥足趾,以免造成殘疾有損美觀。成鳥籠底如積糞太多,雙足足趾沾染糞便過多而結成硬塊,不及時予以沐浴亦會發生斷趾現象。因此,如發現成鳥足趾積糞太多,應抓住鳥體將其雙腳浸泡水中,積糞軟化後用鉗輕輕剝去糞塊,切忌硬剝而傷趾皮。剝後為防止感染可搽些紅汞。

  16、外傷性出血

  芙蓉鳥外傷性出血多因新籠籠絲粗糙刺破趾皮而流血,棲木或籠絲上往往血跡斑斑。此時應抓住鳥察看足趾有無竹刺,若有竹刺應予拔去。因竹刺很細,常需藉助於放大鏡才能看清。拔刺後應搽些紅汞以防發炎。籠子應用細砂紙將四周籠絲磨打一遍,使籠絲光滑以免再發生刺傷芙蓉鳥的現象。講究些的,竹鳥籠在用砂紙磨光後可再塗一層清漆。

  17、青料中毒

  由於青菜在喂飼前未充分浸泡沖洗,往往會發生農藥中毒。芙蓉鳥對農藥非常敏感,一旦攝入,在很短時間內即出現中毒而氣促、發抖,站立不住,橫臥於籠底,有時口角流涎。早期發現時,應即用滴管將清水不斷滴人鳥的嘴內,以稀釋其胃腸內藥物的濃度;水滴人後被胃腸道粘膜吸收,也稀釋了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輕度中毒者一般可以挽回生命,但元氣已大傷,重度中毒者則難以救治。因此,飼餵青料特別是青菜時必須用洗滌劑洗淨,充分浸泡,沖洗乾淨。喂蘋果時可用果肉,切勿帶皮喂飼,因為蘋果皮上往往也灑有農藥。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