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技術

  要縮短商品豬的飼養週期,達到快速育肥的目的,對豬場環境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科學育肥方法

  瘦肉型肥育豬通常採用“一條龍”肥育方法,也被稱之為直線肥育。採用這種肥育方式,可將肥育期劃分為2階段,即前期20~60kg ,後期60一90kg;或者是劃分為3階段,即前期20一35kg,中期35—60kg,後期60—90kg。根據劃分的不同日齡階段,可採用不同營養水平的飼餵技術。一般情況下,瘦肉型肥育豬自開始到結束都採用較高的營養水平。到了後期,可適量控制飼餵日糧的能量水平,減少脂肪的沉積,提高酮體瘦肉率。

  2 養殖規模及飼養密度

  肉豬養殖群養為主,飼養密度及規模大小都會影響豬的生長速度及飼料轉化率。養殖密度太大,肉豬佔位空間有限,將增加豬隻間的咬鬥次數,影響採食量和休息。尤其是在夏季,養殖密度過大,會導致舍內溫溼度增加,影響豬的增重量和飼料轉化率,誘發疾病。通常情況下,需要限制飼餵。每頭豬佔槽位及面積相似的情況,建議無論什麼季節都要小群飼養,每群在10—15頭為適宜,最多不能超過3O頭。自由採食條件下,可增加頭數在5O頭左右。育肥豬飼養密度的大小,則因豬的體重和豬舍的地面結構而不同。通常隨育肥豬體重增大,每欄飼養的頭數減少,每頭豬佔的面積相應增大。對於有小運動場結構的豬舍,每頭豬的運動場最小的佔地面積可與內圈相同;體重35kg,所需小運動場面積為0.2~0.3 m 2/頭;體重75kg ,需0.25~0.35 m 2/頭;體重100 kg,需0.30~0.40 m2 /頭。但在中國南方地區,夏季因氣溫較高,溼度較大,則應適當降低飼養密度,才能使豬生長髮育正常。大群飼養育肥豬,在豬舍內要設活動板或活動柵欄,可根據豬的個體大小調節豬舍面積大小。同時,將生長髮育差的豬,及時調到另外圈舍內集中加強飼養。

  3 飼餵頻次

  研究證實,相同營養及管理條件下,不同飼餵次數對育肥豬日增重的影響不是很大。如,目前普遍採用飼餵2次/d和飼餵3次/d,育肥豬日飼料轉化率沒有顯著的差異。只不過,採用飼餵2次/d時,最好安排在清晨和傍晚。因為這兩個時間段,育肥豬食慾好,採食量大,更有利於增重。

  4 供給充足並清潔的飲水

  作為豬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在體溫調節、養分吸收、廢物排洩等各新陳代謝環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水分也是豬體重要的營養物質。由此,必須要供給清潔充足的飲水。肉豬水需求量,隨著周邊溫溼度、飼料組成的不同而各有差異。通常情況下,冬季需水量為風乾飼料的2~3倍,或者是體重的10%左右;春秋季節需水量為風乾飼料的4倍,或者是體重的16%;夏季需水量大些,為風乾飼料的5倍,或者是體重的23%。

  5 相關工作

  驅蟲、去勢及免疫接種是飼養過程中的3項重要技術措施。但是,對於育肥豬而言,這3項技術措施都能產生較強的應激作用,時間上不能同時,應該分開進行。

  5.1 驅蟲

  育肥豬常發多發的寄生蟲病有蛔蟲病、肺絲蟲病、薑片病、疥蟎病等。科學驅蟲,建議90日齡時進行首次驅蟲,必要時可在135日齡進行2次驅蟲,加強防疫效果。

  5.2 去勢

  根據相關試驗資料顯示,去勢和不去勢對豬的日增重、酮體瘦肉率都有很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國外瘦肉豬性成熟晚,母豬可不去勢,公豬去勢後育肥。而國內地區的大部分豬種性成熟都比較早,如果不去勢的話,酮體內性激素分泌強烈,羶味濃烈,影響肉質。由此,公母一律進行去勢,去勢時間一般安排在30日齡左右,體重在5~7 kg之間。此時,豬體型較小,手術易於安排。

  5.3 防疫

  防疫接種程式,目前沒有統一的規程。現在介紹1~2種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式,僅供參考和借鑑。第1,三聯凍幹苗***豬瘟、豬丹毒、豬肺疫***預防接種,斷乳仔豬可在斷乳後接種1次,間隔2個月之後加強注射1次,防疫效果較好。第2,20日齡、55日齡、70日齡的免疫程式,即仔豬出生後2O日齡注射豬瘟疫苗,55日齡重複注射豬瘟疫苗及豬丹毒、豬肺疫和仔豬副傷寒菌苗,70日齡重複注射仔豬副傷寒菌苗,能獲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6、保健

  近年來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幅度大,飼料價格昂貴,為節省成本,降低飼料和原料品質,營養得不到滿足,豬生長受限;豬疾病較多,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上升,加上豬價波動大,養豬積極性受挫,綠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保健產品“大壯素”能提前10—15天出欄時間;採食量提高,飼料消化吸收好,糞便減少,利用率明顯提高,豬體型好,肌肉結實,皮紅毛亮,瘦肉率高。

  生長育肥豬飼養的環境

  1、合適的溫度。豬是恆溫動物,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氣溫不適,豬體可通過自身的調節來保持體溫的基本恆定,但需要消耗能量,以致影響豬的生長速度。育肥豬生長的適宜氣溫是:仔豬20-30℃,體重50公斤以前為20-25℃,體重50-90公斤為18-20℃。

  2、適宜的溼度。溼度對生長育肥豬的影響小於溫度。但溼度過高或過低對生長育肥豬也都是不利的。當高溫高溼時,豬體散熱困難,豬感到更加悶熱;當低溫高溼時,豬體散熱量顯著增加,豬感到更冷,而且高溼環境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豬易患疥癬、溼疹等面板病。豬舍適宜的相對溼度是65-80%,如果豬舍內啟用採暖裝置,相對溼度應降低5-8%。

  3、光照。在一般情況下,光照對豬的肥育影響不大。育肥豬舍的光線只要不影響豬的採食和便於飼養管理操作即可,強烈的光照會影響育肥豬休息和睡眠。建造育肥豬舍應以保溫為主,不必強調採光。

  4、注意有害氣體的消除。豬舍內由於糞尿、飼料、墊草的發酵或腐敗,經常分解出氨氣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而且豬的呼吸又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豬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會使豬的食慾減退,體質下降,增重緩慢。氨氣和硫化氫對人和豬都有害,會嚴重刺激和破壞黏膜、結膜,會誘發多種疾病。因此,豬舍內要經常注意通風,及時清除豬糞尿和髒物,注意合適的圈養密度。

  5、降低噪聲的影響。噪聲對育肥豬的採食、休息和增重都有不良影響。如果經常受到噪聲的干擾,豬的活動量大增,一部分能量被消耗而影響豬增重,噪聲還會引起豬驚恐,降低食慾。

  6、圈養密度適當。如果圈養密度過高,群體過大,可導致豬群生活環境變劣,豬間衝突增加,食慾下降,採食減少,生長緩慢,豬群發育不整齊,易患各種疾病。在一般情況下,圈養密度以每頭育肥豬佔0.8-1平方米為宜;豬群規模以每群10-20頭為佳。

  7、合理組群。不同豬種的生活習性不同,對飼養管理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組群時應按豬種分圈飼養,以便為其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另外,組群時還要考慮豬的個體狀況,不能把體重、體質參差不齊的仔豬混群飼養,以免強奪弱食,使豬群生長不整齊。組群后要保持豬群的相對穩定,在飼養期儘量不再並群,否則,不同群的豬相互咬鬥,會影響生長和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