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熱吃什麼養胃最好

胃熱有口臭、便祕等症狀,想要緩解,就要多吃清胃熱的食物。那麼呢?下面小編和你一起來看一看相關的內容。
 

  1、李子

  李子味酸,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並能促進胃腸蠕動,因而有改善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尤其對胃酸缺乏、食後飽脹、大便祕結者有效。新鮮李肉中的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醯胺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對肝硬化有輔助治療效果。對於胃熱沒有食慾的人而言,吃點李子或者喝杯李子汁就能起到清胃熱、開胃、增進食慾的作用。李子所含的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每天最多吃4個,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胃痛,脾胃虛弱者應少吃。

  2、石榴

 

  石榴是一種漿果,其營養豐富,維生素C比蘋果、梨高1~1倍。原產中國西域,漢代傳出中原。石榴成熟後,全身都可用,果皮可入藥,果實可食用或壓汁。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很高營養價值,所以老人應該常吃石榴。石榴是一種珍奇的漿果,其果實營養價值較高。研究發現,石榴含大量的有機酸、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中醫認為,石榴具清熱、解毒、平肝、補血、活血和止瀉功效,適合黃疸性肝炎、哮喘和久瀉的患者及經期過長的女性。不僅如此,石榴汁中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

  3、豆腐

 

  豆腐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吃,經過不斷的改造,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被人們譽為“植物肉”。中醫認為,豆腐生食,味甘、性涼,能清胃熱、生津液、消痰下氣。豆腐中含有石膏,石膏有降胃火功能。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髮育也頗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餚。但要注意的是,豆腐屬於寒性食物,對於有胃寒、腹脹、脾虛者都是不能多吃的。

  4、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蔘”,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中醫認為,荸薺是甘寒之物,能清胃熱。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溼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痺、便祕等疾病,尤其適合飯後食用。荸薺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橄欖

 

  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於女性、兒童食用。冬春季節,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間有“冬春橄欖賽人蔘”之譽。而且,橄欖自古以來就是醒酒、清胃熱、促食慾的“良藥”,能有效改善酒後厭食症狀。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燉服。

  6、沙蔘

 

  沙蔘具有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液的功效,常用於熱病後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幹、食慾不振等症,沙蔘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適合胃脘隱痛、乾嘔、舌紅少苔的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人群食用。久病後伴有口乾、消瘦、舌紅、少苔、大便乾結等症狀的人群,可以配合石斛、麥冬等藥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