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雞有哪些好的養殖方法

  三黃雞具有體型小、外貌三黃、生存能力強、產蛋量高、肉質鮮嫩等優良特點,普遍飼養的家雞品種,因黃羽、黃喙、黃腳得名。三黃雞的飼養可是有很多技巧的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三黃雞養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三黃雞的飼養方法

  三黃雞的飼養方式主要有地面厚墊料平養、網上平養兩種。

  1、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雞舍內的地面上鋪設10釐米左右厚的墊料,雛雞從入舍飼養到上市出售一直生活在上面。這是目前最普遍採用的一種飼養方式。地面上的厚墊料要求乾燥鬆軟、吸水性強、不黴變。常用的墊料有刨花、鋸末、稻殼及鍘成3-6釐米長的麥秸、稻草和玉米秸。這幾種墊料以混合使用為好。厚墊料平養方式的優點是簡便易行,裝置投資少,殘次品率低;缺點是肉雞易感染腸道疾病和球蟲病,會增加藥品的費用。

  2、網上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離地50-60釐米的高度上架設網架,用2釐米左右粗的圓竹竿或木條平排在網架上製成網床,上面鋪上塑料網或鐵絲網,雞群就生活在網上。這種方法雖然裝置投資較高,但由於雞糞落在地上,雞群不接觸雞糞,可顯著降低雞群的球蟲病、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發生率,減少醫藥費用,雞舍內環境容易控制,也節省了墊料的費用。

  飼餵技術

  1、充足的飲水

  水是三黃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之一。在整個飼養過程中,雞的飲水量大約是採食飼料量的2-3倍,氣溫愈高飲水量愈多。充足而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水供應是肉雞飼養成功的重要保證。

  雛雞入舍後,先要用人工引導雛雞飲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雛雞飲水2~3小時後才能開食。第一週內雛雞飲用水的溫度應在20℃,而且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維生素,如速補---14、電解多維等等。飲水器數量要夠用,並且要擺放均勻。飲水器的高度也應該隨著雛雞的生長逐漸調整,使飲水器的邊緣與雞背保持相同的高度,防止飲水外溢、保持墊料的乾燥,飲水器要保持清潔,每天要清洗和消毒1~2次。

  2、豐富的營養

  三黃雞的生長需要豐富的營養,飼養三黃雞的飼料一是要求營養成分齊全,任何微量成分的不足或缺乏都可能出現病態反應;二是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質;三是要求飼料裡的各種營養比例配合恰當。

  三黃雞飼養一般分為2個階段,0~28日齡稱為育雛階段,29日齡~上市稱為育肥階段,所以三黃雞的飼料供應也要分為2個階段,育雛階段飼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階段飼料最好用顆粒飼料。

  三黃雞的飼餵採用自由採食方法。在1~3日齡,為了讓雛雞儘快學會採食,每隔2~3小時喂料一次;4~28日齡每隔4小時喂料一次;29日齡後每日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雞的食慾,增加雞的採食量。每次給料時要控制給料量,使每隻雞能吃飽,還有少量餘料,給料過多會被雞啄出料桶造成浪費。

  1~7日齡的雛雞用開食盤飼餵,7日齡以後要逐步改為用料桶飼餵,12日齡後完全用料桶飼餵。料桶的高度要隨著雞的生長速度而調整,保持與雞背同一水平,以免啄出飼料。料桶必須保證夠用而且分佈要均勻。在由小雞料轉換為育肥料時,要用5天左右的時間逐漸更換,不能突然改變。飼養人員應每天準確記錄喂料量。

  3、良好的環境

  三黃雞1-2日齡所需溫度為32~34℃,此後每過一週環境溫度可下降3℃,到5周齡後環境溫度以20~21℃為宜,最低不得少於16℃。在育雛期,雞舍內溫度每天可上下波動1~2℃,造成適當的溫差,可以刺激食慾,提高採食量,促進雞的生長。

  育雛第一週,雞舍內保持56~70%的稍高溼度,防止雛雞脫水,影響健康和生長;兩週後雞舍內溼度控制在55~60%。通過加強通風,避免飲水器漏水,防止墊料潮溼等措施,保持舍內的乾燥。

  要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及時排除雞舍內汙濁空氣,雞舍內氨氣量不應超過20ppm,也就是以人聞了不感到刺鼻為標準。要解決通風換氣和保溫這一對矛盾,通常1~2周齡時以保溫為主,適當注意通風,必須防止冷空氣直接吹到雛雞身上。3周齡開始要逐漸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5周齡後應以通風為主。

  4、適當的光照

  飼養三黃雞需要適當的光照,其目的是延長採食時間,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速度。通常1~2日齡用24小時光照,3日齡後每天光照23小時,夜間關1小時保持黑暗,使雞能適應突然停電時的環境變化,防止引起雞群堆集死亡。光的亮度在育雛期的第一週要強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週後的每平方米0.75W,防止過分活動或發生啄癖。有條件的也可採用1~2小時光照,2~3小時黑暗的光照方式。並且需要注意觀察雞的行為精神、採食、糞便、呼吸等狀態,發現有異常情況時、要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5、適當的密度

  要保證每隻三黃雞在不同生長階段都佔有必要的地面面積,使其自始至終保持適宜的密度,這是三黃雞飼養成敗的一個關鍵。"飼養密度"這一概念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每平方米麵積養多少羽雞;二是每羽雞佔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羽雞有多少飲水位置。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三黃雞的飼養密度通常以出售時的每平方米載雞數來計算。採用地面厚墊料平養方式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1~14羽,採用網上平養方式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4~16羽。

  三黃雞的體型外貌

  全身羽毛黃色密佈,公雞頸羽呈金黃色,主翼羽紅夾雜黑色,尾羽為黑色,母雞主翼羽半黃半黑,尾羽為黑色,頸羽夾雜斑點狀黑灰色羽毛。喙為黃色,單冠,公雞冠較高,冠齒5~7個。

  冠與肉垂呈鮮紅色,眼瞼薄,虹彩呈桔黃色,耳色淡黃。脛、爪呈黃色,無羽毛。體型緊湊,體態勻稱,小巧玲瓏,背平直,翅緊貼,尾羽高翹,狀如“元寶”。頭大小適中。

  三黃雞的生產效能

  成年體重***22周齡***:公雞:1600~1800g,母雞:1250~1400g;開產日齡:130~150日齡。開產體重:1150~1200g。蛋重:42~46g。500日齡產蛋數:180~200枚。公母配比:1:12~15。受精率為88%~91%;受精蛋孵化率為90%~93%。屠宰率為88.5%;全淨膛率為65%,腿肌率為25.0%,胸肌率18.8%。

  真空包裝的熟雞,經過嚴格的現代工藝加工之後仍然保持了三黃雞的原色、原味,不新增任何色素和化學成分,而且攜帶方便,即開即食,符合都市生活節奏,是現代家庭和外出旅遊、送禮理想綠色方便食品。

  而所稱的三黃雞,不是特指某一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統稱。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市場的增加,對肉雞需要量增大,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養雞科技人員根據現代遺傳育種原理和技術,積極開展了培育和繁育三黃雞。自從廣東從香港引進石岐雜雞之後,使肉雞業生產迅速發展,三黃雞數量增加,廣東省三黃雞按其生產效能和體型大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1***廣東地方良種場,俗稱土種雞。***2***石岐雜、粵黃雞為代表的優質型“仿土”黃雞。***3***以石岐雜雞為基礎經改良,其生長速度較快,俗稱“中快型”三黃雞。***4***以粵黃“882”為代表的體型大、生長速度快、含有一定肉用仔雞品種血緣的“快大型”三黃雞。這些三黃雞不但保持傳統三黃雞的優質風味,而且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產肉和產蛋量均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