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飼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信鴿的興趣越來越高,使信鴿公棚的數量越來越多。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不過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在孵化階段,親鴿出於本能會自己照料自己的。我們除了照顧好它的吃喝外,應儘量少的打擾它,但是隨著雛鴿的破殼而出,這時的飼養管理工作增多了。

  剛孵出的雛鴿屬於典型的晚成鳥,出殼時又瞎又聾,全身裸露要完全依賴親鴿哺以鴿乳才能生存。

  飼養者在雛鴿出生的次日,要更換清潔的巢盆,使其溫度要接近雛鴿的體溫,便於臍帶癒合。

  在出生的七日前,親鴿會嘔出較濃稠的奶狀物質,直到雛鴿出生四五天之後,此時親鴿嘔出的是胃液半消化狀的飼料餵食雛鴿,13天后,親鴿則以採食的半整料餵食雛鴿,直到雛鴿自己吃食為止。

  雛鴿出殼後,親鴿的飼料可增加一些,改早晚兩餐為三餐。

  分別是上午7點左右一餐,中午11-12點,增加一次餵食,飼量為日糧的20%,晚上7點左右一餐。

  這時應注意提供親鴿充足的營養飼料。要富含蛋白質、礦物質飼料、相應的配方是:玉米32%、豌豆25%、綠豆12%、小麥10%、大麥10%、小米8%、芝麻3%、保健沙常加不斷,保證雛鴿營養的需要。注意不要喂稻米,以免影響種鴿反哺。

  這一階段的管理措施是將雛鴿的巢門關上,防止成年鴿子闖入踐踏雛鴿。飼養者觀察幼鴿時,要等到親鴿在巢外吃食的時候觀察。

  雛鴿4日齡時可以爬動了,在親鴿不在時,雛鴿可能爬到巢盆外找食,就有可能受涼或發生意外。要勤觀察,防止發生意外。

  當雛鴿出生後的6日齡,雛鴿應及時裝上足環,過晚骨頭長硬就不好套了,套不上腳環等於運動員失去了比賽的資格,只能留種用了。您看這腳環套晚了,鴿腳的血都勒出來了。再晚的話肯定套不上了。

  雛鴿出生的10天左右,長出新的羽毛,此時親鴿的趴窩時間會慢慢地縮短。這時的雛鴿的特徵,正是進行雌雄的鑑別好時機,這對以後的隔離飼養至關重要。

  雄雛鴿的體形一般體形較大,雌雛鴿一般體形較小,雄雛鴿羽色雛毛橘黃,無金屬光澤,雌雛鴿雛毛呈金黃色,有金屬光澤。長毛部位:雄雛鴿臉頰先長出真毛,雌雛鴿頭頂先長出真毛。

  行為特點:雄雛鴿活潑好動、爭食好鬥。雌雛鴿安靜、膽子小、溫順、爭食差。

  親鴿餵給雛鴿的食物,也變成半顆粒的飼料,有少數雛鴿未能完全適應,常會出現消化不良,出現這情況,可給雛鴿吃些酵母片等健胃藥幫助消化,15日齡雛鴿長得有點像它的爸爸媽媽了,20日齡的雛鴿長滿鼻瘤,24天后具有啄食的能力了,但它仍舊會向親鴿討食。

  這時它的食量大了,單靠親鴿嘔食已經滿足不了它的胃口了,大約一月齡左右,翅下面已經長出足夠的羽毛時,就可以考慮斷乳開食了。

  雛鴿開食以豌豆75%、玉米25%為飼料,較為理想。注意餵食時,不要擔心雛鴿被大粒玉米卡住,只為一些碎糧食,會養成挑食的壞毛病。

  雛鴿開食後,要及時將雛鴿隔離飼養,將它們放入專用的雛鴿鴿舍,避免同大鴿子混養,否則易造成對雛鴿的傷害,影響雛鴿日後的戀巢性,會飛後極易丟失。

  雛鴿的隔離飼養後,意味著它們開始了獨立的生活,幼鴿階段的飼養管理開始了。

  鴿子的種類

  野鴿

  野鴿主要有巖棲和樹棲兩類。家鴿經過長期培育和篩選,有食用鴿、玩賞鴿、競翔鴿、軍用鴿和實驗鴿等多種。公元前3000年,埃及王朝第五代就有養鴿記載。中國養鴿也有悠久的歷史。據四川蘆山縣漢墓出土陶鏤房上的鴿棚推斷,最遲在公元206年民意已在養鴿之風。當今世界各大洲都有各自的野生鴿和家養鴿。人們對鴿子的分種統計不盡相同。據日本《動物的大世界百科》介紹,地球上的鴿子有5個種群,250種;而日本《萬有大事典》記載謂鳩鴿科的鳥類多達550種。從眾多的各具特點的野生原鴿,進化到多種多樣的家鴿,說明今天的家鴿是一種多源性的產物。無論野鴿還是家鴿,鴿子是無蹼的。一些非法野味餐館的黑話將從野外捕捉的海鷗稱作“鴿子”,這是法理難容的。

  未經馴化的野生鴿子。主要分巖棲和樹棲兩類。分佈於世界各地,有林鴿、巖鴿、北美旅行鴿、雪鴿、斑鳩等多種。我國也是世界上鴿子的原產地之一。明代張萬種《鴿經》上說:“野鴿逐隊成群,海宇皆然”。在我國的北方和西北高原等廣大地區,不僅有棲息在岩石上的巖鴿,也有棲息在樹枝上的林鴿。長江流域一帶有一種俗稱“水咕咕”的野生林鴿。臺灣南投縣有一處當地人稱“野鴿谷”的地方,野鴿子成群結隊,有花斑鴿、野石鴿、尼古巴鴿和林鴿子。點斑鴿、斑尾林鴿和歐鴿等野鴿,可與家鴿雜交,育出新品種。野鴿具有多方面的適應性,充分表現飛翔落居本領,並憑藉太陽、月亮和星辰,運用視覺、聽覺和嗅覺來辨識方向。

  家鴿

  鴿子鴿形目鳩鴿科鳥屬鴿種。鴿子亦稱家鴿、鵓鴿,鴿子的祖先是野生的原鴿。早在幾萬年以前,野鴿成群結隊地飛翔,海岸險巖和巖洞峭壁築巢、棲息、繁衍後代。由於鴿子具有天性的愛巢欲,埃及和希臘人已把野生鴿訓練為家鴿了。鴿子喜歡吃石子,這與它特殊消化系統有關。必需不時地吞食石子。

  巖鴿

  亦稱“山石鴿”。野鴿的一種。生活在海岸邊的巖崖上,於巖隙間銜枝築巢並繁殖後代。棲息海邊,渴飲海水,以補給體內鹽分。這種習性在今天的家鴿身上得到了衍續。體型比原鴿稍大,雄鴿體長可達35釐米。易馴養。羽色屬雨點,復羽的底色為深色,雜有白色斑點。產於歐洲南部到地中海沿岸、中近東、印度、朝鮮等地。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和中部及其他地區。英國科學家達爾文認為是家鴿的祖先,他在《物種起源》中稱:“多種多樣的家鴿品種起源於一個共同祖先:

  巖鴿。”鳥類學家區別不了原鴿與巖鴿在生物學上有什麼不同。原鴿英文為Rock Dove,以前都譯為巖鴿,故達爾文指的野生巖鴿很可能就是原鴿。

  鴿子的生活習性

  雌雄鴿共同築巢、孵卵和育雛。鴿子交配後,就會出去尋找築巢材料,構築巢窩。生產效能好的公鴿還具有“逐妻”行為,若雌鴿離巢時,雄鴿會追逐母鴿歸巢產蛋。雌鴿產下蛋後,雌雄鴿輪流孵蛋,公鴿每天上午9時入巢孵化,換母鴿出巢覓食、活動。下午5時母鴿入巢孵化至次日上午9時。就這樣公母交替,日復一日,直到孵出雛鴿為止。幼鴿孵出後,公、母鴿共同分泌鴿乳,哺育幼鴿。鴿卵孵化期一般為17天左右,超出這個時間,幼鴿尚未孵出,公母鴿就會放棄舊巢,另尋新巢產蛋再孵。因此,生產中,若發現超過孵化期還未出雛,應及時取出未孵出的蛋,以便讓鴿及時產蛋。鴿是晚成鳥,與其他鳥類不同,幼鴿剛出殼時,眼睛不能睜開,體表羽毛,稀少,不能行走採食,需經親鴿餵養;;4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活。

  鴿子反應機敏,在日常生活中鴿子的警覺性較高,對周圍的刺激反應十分敏感。閃光、怪音、移動的物體、異常顏色等均可引起鴿群騷動和飛撲。因此,在飼養管理中要注意保持鴿群周圍環境的安靜,尤其是夜間要注意防止鼠、蛇、貓、狗等侵擾,以免引起鴿群混亂,影響鴿群正常生活。鴿子具有強烈的歸巢性。無論家鴿或野鴿均具有強烈的歸巢性。一般來說,它們的出生地就是它們一生生活的地方,任何生疏的地方,對鴿子來說都是不理想的地方,都不安心逗留,時刻都想返回自己的“故鄉”,尤其是遇到危險和恐怖時,這種“戀家”慾望更強烈。若將鴿攜至距“家”百里、千里之外放飛,它都會竭力以最快的速度返歸,並且不願在途中任何生疏的地方逗留或棲息。

  同其他家禽或鳥類相比,鴿子具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首先,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鴿子性成熟後,對配偶具有選擇性,一旦配對就感情專一,形影不離。不像其他家禽那樣***濫配。在同一鴿群中,若雌雄鴿數量不相等,還可能出現二公或二母的同性配偶。鴿子配對後,公母鴿都參加營巢、孵化和哺育幼鴿活動。鴿子在喪偶後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重新配對。在生產中為了培育優良品種,提高鴿子的品種質量,避免近親繁殖造成品種退化,可有計劃地人工選配。若雌雄鴿自由配對後,也可重新拆開再配,但非常費時費力。因此,在育種時,要掌握鴿子的這一特性,儘早制定人工選配計劃,以防自由配對。另外,成年鴿失去配偶後,在發情季節,因性慾強烈,也可能出現亂交亂配現象,這就可能會擾亂鴿群,為了保持鴿群的安靜,可以將發情鴿及時配對,或者暫時將其隔離。

  野生的鴿子在條件時宜的情況下,每年最多可以進行8次繁殖,每次都會有兩個小生命誕生。鴿子繁殖的頻率,取決於食物的充足程度。小鴿子大約需要18~19天才能孵化破殼,父母會用一種特殊的鴿子奶餵養小傢伙。剛破殼而出的小鴿子一天之內體重就會增加一倍,不過四天之後才能睜開眼睛。大約兩個月之後,小鴿子們就可以離巢了。

  鴿食物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無論是野鴿還是家鴿,均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要有玉米、麥子、豆類、穀物等,一般不吃蟲子等肉食。鴿習慣吃生料,人工餵養也可適應熟食。在人工飼養場也可用顆粒混合飼料餵養。

  鴿子的活動特點是白天活動,晚間歸巢棲息。鴿子在白天活動十分活躍,頻繁採食飲水。晚上則在棚巢內安靜休息。但是經過訓練的信鴿若在傍晚前未趕回棲息地,可在夜色中飛翔,甚至可在夜間飛。

  鴿子具有很強的記憶力,甚至產生牢固的條件反射。對經常照料它的人,很快與之親近,並熟記不忘。若平時粗暴地對待它們,往往會不利於飼養管理。鴿子還是習慣性較強的動物,要改變他們的原有生活習慣,需經過一段時間逐漸調適。因此,在鴿子的飼養管理中,應固定日常飼養管理程式和環境條件。以保證有較高的生產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