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飼養與訓賽

  訓練信鴿要從幼鴿開始,前邊我們提到,當雛鴿完成了向幼鴿的過渡。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信。不過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1、鴿舍的要求。信鴿白天活動十分活躍,晚上則在舍內安靜休息。鴿舍必須為信鴿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條件以強化其戀巢性。

  ***1***鴿舍環境必須安靜。鴿子喜靜怕鬧,懼怕驚擾。如經常受到外界騷擾,尤其是在夜間,會引起鴿群的驚恐和混亂,受擾後的信鴿不願回巢,寧願夜棲屋簷之下。

  ***2***鴿舍應通風向陽、冬暖夏涼。信鴿最適宜溫度為13℃~18℃,相對溼度60%。鴿舍應儘量減少外界自然氣溫變化對信鴿的影響,夏季要涼爽防暑,冬季要保溫防寒,鴿舍還要經常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的環境。

  2、提供足夠、合理的營養。食物是信鴿生存的主要物質基礎,要保持信鴿健壯的體質和良好的競翔效能,就要根據信鴿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飼餵能量、蛋白質等養分齊全的飼料。如為了保證童鴿身體、骨骼的生長髮育,防止過肥和早熟,日糧中應增加綠豆或魚粉,提高蛋白質的含量;訓練期的信鴿能量消耗大,應增加玉米、小麥等高能量飼料的補充;正在育雛期的親鴿,則應配給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均較豐富的日糧,尤其是蛋白質必須保證每隻每天攝入18克左右。另外,應保持信鴿飲水的清潔和保證保健砂的供給。

  3、定時、定點、定量飼餵,強化信鴿迅速歸巢效能。飼養者每天定時、定量***可分早、中、晚三次,也可分兩次***飼餵信鴿,並固定食槽位置,使信鴿養成按時歸巢、定點採食的習慣。為了使信鴿放飛後即能歸巢,可採取空腹放飛,歸巢後及時給予飲水和美食,以資“獎勵”,或者放飛前少給食,回巢後多給食等辦法,引誘信鴿歸巢,避免因其不飢而不急於歸巢,在外逗留延誤歸巢時間。形成條件反射後,每次放飛或參賽歸來,信鴿都會立即入舍。

  4、訓練要持之以恆,嚴禁不規則的放飛調教。信鴿放飛訓練時,每天早晚兩次,必須堅持1~2小時,風雨不改,以增強耐力;冬夏兩季不可縮短運動時間,以訓練信鴿的抗寒和防雨能力,適應各種惡劣氣候的飛行,培育出“全天候”優良信鴿,使信鴿能從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以外飛回。

  5、人鴿“親和”,培養信鴿的服從性。訓練者必須先與信鴿進行“親和”,人鴿方能在訓練時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親和”從幼鴿開始,訓練者要親自教會鴿子飲水和採食,並使鴿子對訓練的訊號形成條件反射;在餵食時,對信鴿要給予親切的呼喚和撫摸,讓鴿主動近人。久而久之,鴿子養成對主人親近,無恐懼心理。“親和”成功後,信鴿才能對人服從,接受飛翔訓練調教。

  6、及時配對,防止飛失。信鴿性成熟後,性情活躍,雌雄互相追逐,這時要及時給予選擇配偶***對中途喪失配偶的信鴿也應予以重配***。否則,在發情期沒有配偶的信鴿,容易發生飛失。一般配對2~3天即可成功。

  7、用清水讓信鴿洗浴。信鴿每天都要放飛,洗浴既能保持羽毛的清潔,又能防止體外寄生蟲的寄生。洗浴時間應選在晴天中午進行,夏季每週5~7次,冬季1~2次。洗浴水中可加入少量碘酒或0·1%高錳酸鉀。

  8、經常檢查鴿群的健康。早晨放鴿時觀察鴿子出籠速度、數目和飛翔情況;檢查鴿舍內羽毛、糞便有無異常;檢查鴿舍內羽毛、糞便有無異常;晚上信鴿入舍時要清點數目,觀察食慾與行為,及時發現有病態徵兆的信鴿,採取相應措施。另外,信鴿還應根據情況接種相應疫苗。

  總之,信鴿的飼養管理,實際上是利用其特性,從吃、住、配偶和疾病4個方面去馴服、控制信鴿的歸巢性、服從性和迴歸準確性。這是信鴿正常繁殖、健康生長的保障,也是調教、訓練出優秀信鴿的基礎工作。

  信鴿的飼養方法

  一個鴿舍的興衰,從育種的角度來看,很大程度取決於幼鴿的選擇。對於所出的幼鴿,應加以選擇。如不管優劣一概留養,既浪費了精力、物力,也會導致整棚翔績下降。反之,精心選擇優質幼鴿,於育種競翔都十分有利。所以,鴿主必須重視幼鴿的選擇。

  血統是基礎。根據競翔實踐選留棚中血統好表現傑出的幼鴿做續代種鴿。雜交鴿可以在選留遺傳上最傑出的血統的幼鴿準備參賽,這樣必須認準自己的鴿子,那一路血統應做主血,那幾個作為配組的血統,主血留種,雜血蔘賽。

  選擇幼鴿要看體型。一羽賽鴿在激烈比賽中,在幹萬羽強鴿如林的面前要贏得勝利,那怕在零點幾種的爭奪中,除了本身血統、貌相、眼睛均為上乘之外,剩下的條件就是體健。體健包括體型,應選擇流線體型的鴿子。從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來理解,流線體型信鴿飛行阻力小、平衡好,續飛時間長,體力消耗少。所以在選擇任何品種的流線型體型鴿是首要選擇。從整體形態來講,長寬厚,即身長、背寬和胸厚。從比賽優勝鴿的資料來看,中短程比賽的優勝鴿大部分是屬於短粗,或短小精幹,這種賽鴿往往是爆發力強,續飛時間短,這是由於它們的體型特徵決定的,也就是說,中短程鴿種與遠端和超遠端的鴿種,其體型特徵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幼鴿時,要結合參賽專案選擇幼鴿的體型。

  幼鴿眼睛的選擇。因為是幼鴿,各人鑑鴿方法不同,有的還不能看出其所以然。但實踐告訴我們,面砂、瞳孔、眼志、內線扣好的血統鴿,於育種競翔都有利。

  幼鴿的骨骼也是十分重要。“放飛論骨”這是張萬鍾在300年前的高論,可惜至今還未被所有鴿友所重視。骨骼是構成賽鴿的基礎,骨骼是賽鴿所有運動的部分,以及產生運動肌肉的依託,只有一副強壯、柔和、堅固的骨骼結構,方能對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柱。一羽幼鴿握在手中,應有硬託、結實的感覺。龍骨要長、粗、有弧度。恥骨一端稍上翹,恥骨要短粗結實,閉合得緊,上膊骨,長得粗壯堅硬扇撲有力,可增加扇撲的頻率。

  肌肉。大胸肌顯得豐滿和強壯,有一種堅定自若的感覺。經過訓練和比賽後的賽鴿,它的脂肪全部消失,大胸肌從軟性變成具有彈性的感覺,當鴿握在手中展開時,雙翼產生一種柔和且富有彈性的感覺。

  羽毛。要求羽毛綿絨度好,羽毛光滑,色澤光亮,羽支細如絲,緊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彈性羽毛,緊貼全身,握在手中有一種滑脫手的感覺。

  綜合外觀。幼鴿有強壯的體態及聰慧、冷靜、自信的神態。要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兩隻腳不宜太長、太直,也不要顯得太短。雄鴿要有一種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鴿有一種端莊秀氣的雌相外表。要有“靜若處子,動若蛟龍”。對主人有親和感,對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信鴿的種類

  代表種

  1、雪鴿Columba leueonota Vigors

  英文名:Snow Pigeon.

  地理分佈:甘肅西北部,青海東部,四川北部、西部及西南,雲南西北部,西藏自昌都地區,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向西,越過國境,直達阿富汗。

  鑑別特徵:頭黑;尾亦黑,而於其中部具一寬闊的白色橫斑;下體純白。

  形態:雌雄同色。頭以及頸的上部均烏灰色;後頸下部白色;上背、兩肩,及內側的小覆羽和次級飛羽等悉淡褐;下背白;腰和尾上覆羽黑;尾羽灰黑,中部橫貫以寬闊白斑,這個白色橫斑向兩側尾羽逐漸後移,至最外側尾羽則幾位於羽端;這一對最外側尾羽的基部外翈亦白。兩翅大都灰色;中覆羽、大覆羽及次級飛羽等的末端淡褐,摺合時形成翅斑;初級飛羽暗灰,末端淡褐。下體自前頸下部以次純白。

  虹膜金黃;嘴黑;腳及趾淡紅,爪黑。

  經濟意義:雪鴿的肉細嫩好食,是在它的棲息地一種常見的狩獵禽。因食作物種子, 對農業有一定害處。

  2、點斑林鴿Columba hodgsonii Vigors

  英文名 speckled wood Pigeon.

  地理分佈:見於甘肅西部,陝西南部,四川北部、中部及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部及東南部,西藏東部波密、林芝及東南部察隅、朗縣、亞東、吉隆等。另外,還分佈於喜馬拉雅山脈,自克什米爾、尼泊爾、印度北部及阿薩姆,向南至緬甸。

  鑑別特徵:頸羽延成長尖形;翅上覆羽具明顯的小白點;下胸及上腹滿具淡灰粉紅色斑紋。

  形態:雄性成鳥整個頭部灰,下部稍淡;後頸上部與頭頂同、下部黑褐、各羽具尖端,而在羽端的兩側綴灰;上背和兩肩均紫紅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均暗藍灰;尾羽黑色;翅的中、大覆羽與下背同色,前者的羽端有明顯的小白點;初級覆羽以及飛羽均與尾羽同色,但較褐些。胸為鴿灰,微帶葡萄色彩,並具紅褐色三角形斑;腹部轉為沾紫的紅褐色,而於羽端兩側綴以淺棕黃至棕灰色斑,這些斑點向後逐漸變細;肛周、尾下覆羽等均濃灰;腋羽及翅下覆羽等亦灰,而帶些褐色。

  雌性成鳥背部及胸和腹部均無紫紅褐色,而為暗褐,下背至尾上覆羽不為灰色,亦轉為暗褐。

  虹膜淺黃帶灰;嘴黑;腳和趾暗綠,爪呈角黃色。

  經濟意義:體型較大,羽毛也很特殊,可供觀賞,在遊覽區更會增加大自然的風采。由於此鴿嗜食果實,尤其是漿果,對經營的果園有些害處。

  其他種

  巖鴿、原鴿、歐鴿、中亞鴿、斑尾林鴿、灰林鴿、黑林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