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種植技術的資料

  冬瓜是人們夏天煲湯的佳品。

  冬瓜種植技術

  1、品種:冬瓜有小型和大型兩個型別。小型冬瓜一般於10~12節出現第一朵雌花,大型冬瓜一般於14~16節出現第一朵雌花,上海地區採取早熟栽培的都選用小型冬瓜,如小青皮***六葉生冬瓜***、早豐、海南青皮***廣東青皮***等;露地栽培的除選用小青皮外,一般選用大型冬瓜,如大青冬瓜、楷青冬瓜、廣東黑皮冬瓜等品種。

  2、育苗:冬瓜都是先育苗再定植大田。由於冬瓜種子皮較厚,不易發芽,播前先進行溫燙浸種。方法是將種子放入55oc溫水中浸種15~20分鐘,撈起後用清水浸3~5小時,然後晾乾待播。

  早熟栽培冬瓜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種;露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播種。播種方法有兩種:一是將種子播於預先準備好的苗床內,待子葉張開後搭苗與營養缽中:二是直接將種子播種在營養缽中,每缽播1~2粒。但無論何種播種方法,都必須採用電加溫線育苗,以確保全苗。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100~200克。

  冬瓜播種後,要及時澆水,並覆蓋地膜,保持土表溼潤,並搭建好小環棚保溫。白天棚溫保持在30oc左右,晚上不低於15oc。出苗後白天棚溫保持在20~25oc,晚上10~15oc。定植前7天左右,要加強煉苗和排稀。

  3、整地:冬瓜地要選擇地勢高燥、較為平整、便於排灌的土地。由於冬瓜根系發達,要求深厚疏鬆的土層。前茬出土後,要及時深耕晒白***耕深一般要20釐米以上***,在定植前20天左右,施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500~4000千克,蔬菜專用複合肥50千克,可撒施或開溝施,然後作畦。大棚內做兩畦,露地的一般畦寬2.4~3.0米,畦面要求中間高、兩側低,便於排水。畦溝寬33釐米,深20~24釐米。畦長超過20米要開腰溝,地塊周圍要開好配套明溝。

  4、定植:當苗有4~5片真葉,3月中、下旬時,可在大棚內定植。穴距30~40釐米,每棚栽150~200株,地膜覆蓋,並套好小環棚。大棚每667平方米栽培密度為450~600株。小環棚定植時間在4月上旬,每667平方米約栽200穴,每穴2株;露地栽培的定植時間為4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栽80~100穴,每穴2株。

  秧苗定植後要隨澆搭根水。早熟栽培的要做好保暖工作。

  5、田間管理:定植後應悶棚增溫4~5天,促使秧苗髮根加速成活,當秧苗正常生長是開始通風鍛鍊,通風量要由小到大。白天棚溫應保持20~25oc,晚上不低於15oc。大棚內的小環棚要日揭夜蓋,儘量使秧苗多見光,促使其健壯生長。5月中、下旬可拆去小環棚,其他管理與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冬瓜定植活棵後,要以水帶肥促早發。每667平方米施尿酸6千克或淡水糞1~2次,坐果後每10~15天追肥1次,瓜蔓長滿後,因操作不便,可穴施化肥。整個生育期每667平方米約需人畜糞尿5000千克。

  冬瓜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又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乾旱是,要及時供應水分,最好的方法是澆水***早期***,在後期應儘量採用溝灌,使水分漫漫滲透到耕作層中,但溝記憶體水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超過4小時。

  冬瓜蔓長至70釐米左右開始壓蔓,壓蔓就是將泥塊壓在瓜蔓上,使蔓在田間均勻分佈,並不為風吹動。壓蔓的土塊不能壓在雌花節上和頂端,必須離開頂端5~6節。壓蔓的土塊不要在瓜畦上取,否則會使畦面坑坑窪窪,容易積水而造成爛蔓、爛瓜。壓蔓每隔15天左右一次,直到瓜蔓鋪滿畦面。

  大棚冬瓜由於密度較高,一般以主蔓結瓜為主。因此,要將主蔓結瓜的側蔓全部摘去,坐果1~2只後可留側蔓1~2枝。此外大棚冬瓜雌花開放早,昆蟲活動較少,雌花不能正常授粉,往往引起化瓜,所以需要人工授粉,提高結瓜率。授粉應在上午9時前結束。採摘剛開放雄花的花葯與雌花柱頭接觸一下,花粉塗滿雌花柱頭即可。

  7~8月時,為了防止冬瓜被強烈的陽光灼傷,要在冬瓜上覆蓋一些稻草或麥稈。

  冬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果實綿腐病等,主要蟲害與蚜蟲、紅蜘蛛、黃守瓜等,應注意防治。

  6、採收:早熟栽培的冬瓜主要為了提前供應市場,一般在冬瓜花謝之後35~40天就可採收,單瓜重在1.0~1.5千克,每667平方米產量為2500~3500千克。

  露地栽培由於採用大型瓜品種,一般要等其成熟後採收,即瓜型已大,瓜毛稀疏時採收。為了均衡供應市場,還可通過貯藏來延長供應時間,但貯藏的冬瓜必須是充分成熟的,並且搬運時相互不能碰撞,也不能亂拋、倒放,否則不耐貯藏。每667平方米產量4000~5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