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黑皮冬瓜種植技術

  黑皮冬瓜是廣東很多地方種植的作物之一,那黑皮冬瓜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廣東黑皮冬瓜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廣東黑皮冬瓜的種植技術

  1、栽培季節:冬瓜喜溫、耐熱,為獲得豐產,應選擇冬瓜座果和果實發育的適宜氣候條件栽植。氣候條件對冬瓜座果率的影響最大,因此,在季節安排方面要特別加以注意。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溼度較大等條件有利於座果;空氣乾燥,氣溫低和陰雨天,昆蟲活動少,不利於授粉;且降低柱頭的受粉能力,因而座果差。根據冬瓜對光溫條件需求的特點,海南南部由於冬春季節氣溫多在20℃以上,陽光充足,整個冬春季均可播種,並可正常開花結果;冬瓜的播種,除考慮氣候因素外,也應注意考慮市場因素。才能使栽培的冬瓜達到高產、高效之目的。

  2、播種育苗:春季栽培冬瓜,由於常受低溫的影響,宜採取營養缽育苗。所需營養土要提前製備,可選用烤晒過篩的肥沃園土,腐熟豬、牛糞渣,穀殼灰或椰糠等混合而成。三者體積比約為6:2:2,另可加少量氮磷鉀複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為宜,並要求弄細混均,以防傷種傷根。冬瓜種子催芽一般用50-55℃溫水先浸10-15分鐘***邊浸邊攪拌***,然後,再在常溫下繼續浸10-12小時,最好,放在30℃左右溫度下催芽。浸種時間較長,發芽較快、較整齊,一天半至兩天時間,便大部分發芽;浸種時間較短,發芽勢較差。種皮光滑無緣的種,由於種以通透性差,催芽時容易引起缺氧爛種,發芽率低。因此,對這類種子催芽,須先用細砂擦洗種皮,除去粘附物,並放在28-30℃恆溫條件下催芽。未發芽前,每天早晚分別用清水漂洗種子1次,並及時將水分濾幹,再繼續催芽。若沒有恆溫裝置,中宜採取浸川后直播到育苗袋或苗床上較為安全。

  3、播種前一天要將缽中營養土澆透,播種深度2-3釐米,每個營養缽播發芽種子1-2粒,種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後隨即蓋上遮陽網或稻草等覆蓋物;若遇寒潮或陰雨天氣,則宜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後至出苗前,要注意澆水,但切勿水分過多,以防漚種爛根,只須保持土壤潮溼即可。出苗70%左右時,要及時揭除覆蓋物。在幼苗破心前適當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破心後經常保持營養土呈半乾半溼狀態,使瓜苗穩健生長。約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種植前2-3天,可用10%稀薄人糞水和80%代森鋅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藥液淋苗,做到帶肥帶藥移植。

  4、栽植密度:冬瓜的栽植密度因品種、栽培方式與栽培季節而不同。小型冬瓜單位面積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結果數和單果重三方面構成的,適當密植可以提高產量。大型冬瓜品種多數每株一果,它的單位面積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和單果重量兩個因素構成的。所以,應保證單果重量的基礎上適當密植。地冬瓜植株蔓葉在地面生長,不便於植株調整,不宜密植;棚冬瓜基本上也是平面生長,也不利於密植;架冬瓜能利用空間生長,結合植株調整和引蔓則有利於密植。目前海南生產上栽培的冬瓜品種多為大型品種,採取平棚架栽培一般畦寬約350釐米***連溝***,雙行植,株距70-80釐米,畝植500株左右;架冬瓜栽培方式一般行株距為150×***70-80***釐米,畝可植550-600株左右;地冬瓜一般畦寬約400-500釐米***連溝***,雙行植,株距約80-100釐米,畝植300株左右。冬瓜的種植密度,與肥水管理水平也有關係。肥料充足、排灌方便,管理水平高,則應著重於長大果,以爭取高產、優質,而不宜太密。在摘除全部側蔓的基礎上,主蔓打頂比不打頂可以密些。

  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1. 冬瓜的根系非常發達,且生長期長,為了獲取較高產量,必須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pH值為6-6.5的沙壤土到粘壤土種植;同時,為了避免冬春季栽培的冬瓜苗期遇到寒潮和前期春旱,後期夏雨,以選擇背北向南,排灌方便的田塊為宜;秋冬瓜常遇颱風雨影響,選地應以灌排水方便的坡旱地為宜。 瓜地選好後,應儘早深翻耕耙,其深度以30釐米左右為好。冬春季栽培的冬瓜,以排灌方便的晚稻田為好。

  2.在晚稻收割後應及早犁田晒白,植前再耕耙整細。整地後應計劃好種植規則,做好畦面;然後,在畦面上再起壟,壟寬80-100釐米,壟高30釐米左右,壟的兩邊各留半畦,壟與半畦之間留有淺溝,以備抽蔓期培壟追肥之用。植穴順壟按株距而定,穴深約30釐米,穴寬約40釐米。

  3.冬瓜的生長期較長,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強,因此,應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以優質農家肥為主,每畝2000公斤以上,豆餅30-5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經堆漚後拌勻溝施或穴施,並與土壤充分混勻後播種或定植。

  4.對於壤質土或粘質土,在有條件時,每畝還可用三元複合肥30-40公斤,尿素15-20公斤,進行全層混施,以滿足養分的均衡供給。而對砂質較重的土壤,則應減量施用,以防引起肥害。

  5.地膜覆蓋,保證高產穩產冬瓜地摸覆蓋栽培,由於能創造出較優越的溫、光、水、肥、土等栽培環境條件,促進了冬瓜的根系和植株的生長與發育,減輕了某些病蟲及寒冷、乾旱、暴雨等的為害。因而,能獲得明顯的增產效果。經試驗證明:春季地膜覆蓋栽培冬瓜,一般比露地栽培增產30%-50%;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有時增產甚至達1倍以上。

  6.地膜覆蓋栽培冬瓜,其方式一般只在種瓜壟上覆蓋即可。地膜幅寬選用80-120釐米,顏色有白色、黑色及銀灰色等多種。白色膜增溫效果好,但雜草易於生長,覆膜前必須先噴一次芽前除草劑:如,丁草胺或乙草胺等,每畝用藥量為75-100毫升,兌水約30公斤噴土面,然後再覆膜;黑色膜增溫效果稍差,但可以防除雜草發生;銀灰色膜則能驅避蚜蟲,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和傳播。

 

  7.覆膜前,一定要注意將地整平整細,施足基肥,並保持土壤溼潤。覆膜時,一定要拉平薄膜,並壓緊膜邊防軍。覆膜後種瓜時,要注意淋足定根水,並將開口處用細土封蓋好。此後注意不能使膜內溼度過大,以免造成漚根。只要在蓋膜時土壤溼潤,一般移苗後約20天內,都不需再澆水。以後缺水稻,應採取溝灌的方法,並只灌半溝水即可。

  廣東黑皮冬瓜的種植方式

  1、地冬瓜:植株爬地生長,株行距較稀,一般每畝種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較粗放,莖蔓基本上放任生長或結果前摘除側蔓,結果後任意生長。其優點是花工少,成本較低。缺點是瓜型欠佳,經常扶瓜;否則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破損,影響耐貯性;光能利用低,結果大小不均勻,單位面積產量較低。該方式只適用於島內銷售的灰皮冬瓜品種,而對於商品性要求較高的北運或出口品種:如,“青皮冬” 和“黑皮冬”則不適用。

  2、棚冬瓜:植株抽蔓後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為150-200釐米,矮棚一般高60-80釐米,棚寬250-300釐米。海南瓜農一般採用矮棚方式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側蔓,上棚以後莖蔓任意生長。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實大小比較均勻,單位面積產量一般比地冬瓜高,

  3、架冬瓜:一般每畝種植550株左右,支架的形式有多種。有“一條龍”:即,每株一樁,在130-150釐米高處,用橫竹連貫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龍眼”和“四星鼓架龍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橫竹連貫固定,一株一個鼓架。架冬瓜形式雖多種多樣,但都結合植株調整,較好地利用空間,提高座果率並使果實大小均勻,有利於提高產量與質量;也利於間套作,增加複種次數;而又比棚冬瓜節省架材,降低成本。在目前條件下,架冬瓜是三種栽培方式中比較合理、比較科學的一種方式。

  冬瓜的種植方法

  1、土壤選擇

  種植冬瓜應選擇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前作為三年以上未種瓜類作物的田塊,而前作為水稻更佳。

  2、適時播種

  廣州地區冬瓜栽培分春植和秋植兩季,以春植較多,一般在1-2月播種。在採取防寒措施前提下,早播比遲播好,故近年多在1月上、中旬播種,可延長生長期,尤其延長營養生長期,使冬瓜在雨季前後,空氣溼度較大,溫度在20℃以上之時座果。秋植冬瓜一般在小暑前後***7月上、中旬***播種。

  3、培育壯苗

  ***1***培育無病壯苗必須對種子進行消毒催芽處理: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小時,然後用清水洗淨,再用50℃溫水加新高脂膜浸種3小時,經清水洗淨無異味後用乾淨紗布或薄毛巾包好,置於30℃下催芽,待種子露芽3-5毫米即可播種。

  ***2***培育無病壯苗多采用營養杯***袋***保溫育苗:採用口徑10cm×10cm以上的營養杯***袋***,點種後在小拱棚或大棚中保溫育苗。

  育苗期間除保持苗床溼潤外,還可噴灑普力克水劑和阿維菌素預防猝倒病和斑潛病蟲害,棚內溫度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降溫。秋植冬瓜多采用浸種催芽後直播大田。

  4、定植

  冬瓜用營養杯***袋***保溫育苗,苗期可長些,幼苗具3-5片真葉才定植。定植時間根據氣溫情況來定,廣州地區可在2月底至3月上旬定植。植地犁耙後按1.7米***包溝***起畦,畦高0.5米,寬1.2米,每畝畦面全層撒施磷肥50-75公斤,在畦中央開深溝埋堆漚過家禽糞肥1000-1500公斤。植前穴施1:100倍多菌靈混土防病,單行植,株距0.65米,畝植約600株。

  5、搭架、整蔓、留瓜

  冬瓜搭架、整蔓是冬瓜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搭架形式一般採用三星鼓架龍根。當瓜蔓長至60釐米時,讓主蔓在自己鼓架周圍貼地盤繞,並結合壓蔓固定生長方向。瓜蔓長至18節時即可引蔓上架,並在座果前後均摘除全部側蔓,留瓜後主蔓保持10-12片葉打頂。冬瓜留瓜節位與果實大小有一定關係,留瓜節位應在23-25節之間,其中以25-30節位的瓜最大。為了提早上市,也可在19-20節留瓜,但產量較低。為提高座果率,減少"空藤",有必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防治影響座果的瓜實蠅***針蜂***和薊馬。

  6、肥水管理

  冬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水量較大。幼苗期以前需要肥水很少,抽蔓期也不多,而在開花結果特別在結果以後需要充足的肥水。追肥數量上,引蔓上架前佔施肥總量的30%-40%,授粉至吊瓜佔60%-70%,採收前20天應停止施肥。一般幼苗期薄水薄肥促苗生長,抽蔓至座果肥水不宜多,要適當控制,以利座果。選定瓜後肥水要充足,以促進果實膨大,應在15-25天內連續追施2-3次重肥,每次追施進口複合肥15-25公斤,並配合淋水,晴天可放半溝水。大雨前後要避免施肥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病害。

  7、適時採收

  冬瓜以老瓜耐貯運,食味佳,在座果後45天左右,瓜皮發亮墨綠色,而植株大部分葉片保持青綠而未枯黃,選擇晴天的上午採收。但也可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適當提前採收上市。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成分本品含蛋白、糖類、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粗纖維和鈣、磷、鐵,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

  功用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溼解暑。用於心胸煩熱、小便不利、肺癰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等。

 

  冬瓜的開裂

  儲藏是一項重要工作,應選擇皮厚、肉厚、質地緻密、表皮青綠髮亮、佈滿蠟質、大小一致、無破損的晚熟大型品種。窖庫大小由所儲數量而定,一般30平方米左右,能儲5000千克冬瓜。窖庫多為半地下式,高3.6米,地上和地下部各高1.8米,四周設定庫窗,前後左右開啟,便於通風換氣。

  冬瓜的體積龐大,在很多時候會發生裂瓜,裂開後不僅影響外觀和品質,且對貯藏和銷售十分不利,這種情況給菜農朋友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

  1、在多雨地區或多雨季節,採用深溝高畦或起壟搭架栽培法栽培。

  2、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透水性和保水力,使土壤供水均勻,促使植株健壯生長,並且要及時整枝,使果實發育正常。

  3、果實頂端和貼地面的果皮厚,壁細胞層較少,栽培中可將其進行翻轉,以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裂瓜.必要時在果實膨大期噴灑0.04%的蕓薹素內酯,以提高其抗熱和抗裂能力。

  4、在花瓣脫落後噴灑15PPM赤黴素溶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也可防止裂瓜。

  病害防治

  概述

  危害冬瓜的常見病蟲與苦瓜相同外,常見的還有枯萎病。冬瓜的枯萎病為毀滅性的土傳病害,其病原菌可在土壤及未腐熟的有機基中存活5~7年,種子也可帶菌,防治枯萎病應採用綜合治理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如黑皮冬瓜;

  ***2***種子消毒:將種子浸水,侍吸收水分後***不要出芽***瀝乾,取2.5%適樂時懸浮劑1包***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將種子和藥液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勻***1包適樂時可拌種5~10公斤***,再行催芽。經適樂時處理的種子出苗齊整、苗壯,還可兼治苗期的其他病害;

  ***3***育苗營養杯土或苗床土應採用新泥或塘泥,若取自本田,則要進行士壤消毒:每100斤土用農用福爾馬林2-3兩加水50斤,淋溼拌勻後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5~7天,之後揭膜,扒平翻晒7~14天,讓殘留的福爾馬林充分揮發後再行播種;藥土撒施法:按每擔土拌1斤藥***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製成藥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75%敵克松原粉、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灑床土,1平方米床土用藥量25~30克;

  ***4***選擇地勢較高、排灌良好的地塊高畦深溝種植;

  冬瓜***5***定植前2天用2.5%適樂時懸浮劑2000倍液淋營養杯土,定植時再用同樣濃度的適樂時藥液作定根水,每株半斤藥液,以後每10~15天淋一次,連續2-3次,也可與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敵克松原粉500-800倍液交替使用;

  ***6***清潔田園:及時撥除病株,帶離田間燒燬。收藤後將瓜藤集中堆漚處理或集中燒燬,以減少田間病原菌。

  冬瓜疫病

  發病特徵:

  該病主要危害冬瓜果實。染病果實患病部呈水漬狀病變,發病與健康部位交界處出現一圈白色黴層。剖開病果,可以看見患病部位皮下果肉亦呈褐色病變,嚴重時導致果實倒囊腐爛。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傳播侵染致病,溫暖多溼的天氣有利於發病,連作低溼也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選育和換種抗病品種。

  ***2***出苗後和果實膨大期,定期或不定期噴藥預防控病。

  ***3***用70%康博600倍液或70%乙膦鋁錳鋅400倍液噴霧。

  冬瓜炭腐病

  發病特徵:

  主要危害果實。染病果實出現大塊紫黑色至黑褐色斑,圓形至不定形,嚴重時患部危及果實大部分,變軟變皺,仔細觀察斑面密生針頭大小黑粒,皮下果肉亦變褐腐爛,失水後外觀似黑炭,故名炭腐。本病在採後貯藏期可繼續發生危害。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無性子實體分孢器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內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藉助雨水濺射而傳播侵染致病。溫暖潮溼天氣或植地環境有利於發病,連作地和低溼地易誘發病。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耐病品種。

  ***2***防治好疫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基本可兼治本病,無需單獨防治。

  ***3***貯藏期做好貯前窖庫的清潔消毒,注意調控溫溼,可減輕貯藏期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