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新型種植技術限根栽培

  葡萄的食用方法越來越多,需求的量就越來越大,想要葡萄種植得好又方便的,就要有新的在栽培技術。那麼?下面小編帶你看看葡萄的種植。僅供學習參考。

  

  近幾年來,為加強技術更新,大橋鎮多次組織廣大合作社、農民前往上海、杭州、金華等地實地考察現代精品農業,邀請日本、臺灣、省、市等葡萄專家來大橋舉辦葡萄培訓班,引導果農以精品化提升產業附加值。綠江葡萄專業合作社正是我鎮葡萄新品種、新技術創新推廣的佼佼者。

  近期綠江葡萄專業合作社正在實施葡萄“限根栽培”新技術的試驗栽培,投入專案改造資金27萬元,已建成限根栽培技術科技示範基地20畝,栽培葡萄新品種早夏黑、陽光玫瑰、特大紅提等5個品種,整合測土配方施肥、生長期水肥調控、短稍修剪等配套關鍵技術,通過控制根系的生長來調節地上部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過程,其優勢為土壤耕作、施肥、灌水的面積極大的減少,大量節約了土壤、肥料和水的使用量,同時可實現肥水管理的半自動化和省力化,從而使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下降,改善果實內外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與傳統模式相比,限根栽培葡萄果實提前5~7天著色,提早10天左右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Brix,新梢生長中庸,預計平均畝產量達到1400公斤,比常規栽培平均畝增100公斤,平均畝收入比常規栽培增加2000元,目前限根栽培種植槽等已改造完成,1月份完成新品種種植,葡萄苗長勢良好。

  葡萄限根栽培的介紹

  一畝地只種17棵葡萄?在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筆者聽說了這樣一件新鮮事,充滿了好奇:這17棵葡萄會怎麼種?它們到底能不能掙錢?

  眼下已是初冬,儘管早已過了葡萄收穫的季節,可新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大棚裡依然熱鬧,葡萄架上還零星地結著“秋黑”品種的葡萄。這些大棚裡究竟藏著什麼科技奧祕?在負責人戴希元的帶領下,筆者一探究竟。

  17棵葡萄全部限根栽培

  走進葡萄園,筆者一眼就看見那些單獨種植的葡萄樹,每一棵都栽在用水泥方磚砌成的2米見方的“花壇”裡,可謂“待遇”獨特。

  “這是葡萄限根栽培法,這樣的‘花壇’裡沒有土壤,只有營養基質和水,使用的是有機生物肥,採用的是經過上海交通大學改良的‘限根栽培’技術。”戴希元介紹說,源自日本的“限根栽培”,就是在固定的空間裡限制根的生長,確保有更多的養分輸送到果粒裡。整個系統可以控溼、控肥、控蟲、控產量、控品質。這種葡萄限根栽培技術,畝產量比常規種植提高了10%以上,提早成熟7天左右,品質糖度提高2度。每畝節約成本800元左右。

  據瞭解,“大棚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是利用物理或生態的方式將果樹根系控制在一定的容積內,通過控制根系生長來調節地上部

  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這種模式通過限制葡萄根往外、往下發展,節肥、節水,可以減少葡萄後期的裂果,另外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質。

  葡萄藤纏著鋼絲,藤下的很多葡萄已經採摘完畢,只有秋黑葡萄還掛在上面。而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至少要走上三四步。“這一棵樹伸展出來的葡萄藤,折算成佔地面積,要三四十個平方米。所以,你沒看見多少樹,卻發現頭頂都是葡萄藤。”

  說話間,隨手開啟兩串葡萄上掛著的紙袋。“是不是兩串葡萄大小差不多,顏色也差不多?”戴希元告訴筆者,這裡的葡萄串必須成圓柱形,一串葡萄控制在60粒至80粒,一粒約9克,總重量控制在500克左右。因此,一棵藤最多隻能掛100串葡萄,多餘的就全部修剪掉。修剪、控制重量和顆粒數,為的是增加葡萄的甜度和口感。

  葡萄的需肥特點

  ⒈需肥量大 葡萄生長旺盛,結果量大,因此對土壤養分的需求也明顯較多,研究表明,在一個生長季中,當每公頃葡萄園生產20噸葡萄時***約相當於每666.7平方米產1350千克***,每年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為氮170千克、磷60千克、鉀220千克、鎂60千克、硫30千克。

  ⒉需鉀量大 葡萄也稱鉀質果樹,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對鉀的需求和吸收顯著超過其他各種果樹,在一般生產條件下,其對氮、磷、鉀需求的比例為1:0.5:1.2,若為了提高產量和增進品質,對磷、鉀肥的需求比例還會增大,生產上必需重視葡萄這一需肥特點,始終保持鉀的充分供應。除鉀元素外,葡萄對鈣、鐵、鋅、錳等元素的需求也明顯高於其他果樹。

  ⒊需肥種類的階段性變化 在一年之中,隨著葡萄植株生長髮育階段的不同,對不同營養元素的需求種類和數量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在萌芽至開花需要大量的氮素營養,開花期需要硼肥的充足供應,漿果發育、產量品質形成、花芽分化需要大量的磷、鉀、鋅元素,果實成熟時需要鈣素營養,而採收後還需要補充一定的氮素營養。

  充分了解葡萄的需肥特點,合理、及時、充分的保障植株營養的供給,是保證葡萄生長健壯、優質、穩產的重要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