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環境分析具體內容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創業,不管是學生還是工薪族,亦或是中年人都時刻關注著創業環境,現在中國的創業環境跟以往相比有了什麼變化?一起來看看現在的創業環境吧!

  中國創業環境具體分析

  創業環境研究是創業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創業環境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體,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正確認識和了解創業環境的前提是對創業環境進行評價。本文在對國內外相關創業環境評價分析的基礎上,依據系統理論、均衡與非均衡理論和內生性理論,構建了一個由4個一級指標與14個二級指標構成的創業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在中國的創業環境中,諸如市場機會、文化和社會規範、政府稅收優惠、有形基礎設施等方面我們擁有一定的優勢地位,但是在金融支援、研究開發轉移、商務環境和創業教育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這些都成為制約中國創業活動的重要瓶頸因素。在金融支援的途徑方面,諸如創業投資、ipo以及權益資金、債務資金和政府補貼方面中國處於很低的水平,因此需要進一步拓展創業金融支援的途徑。此外在商務環境方面,我們相對於亞洲gem參與國家和地區也有明顯的差距,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創造有利於創業的商務環境,為創業企業創造更好的資訊諮詢、法律和會計服務。在研究開發方面,亞洲國家相對於gem其他發達國家都有明顯的差距,因此,需要注重研究開發的轉移以及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金融支援

  從gem參與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來看,創業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私人權益資本,包括自有資金、親戚朋友借貸和引入私人股權籌集資金,二是創業資本融資,三是二板上市融資。一般而言,在創業企業的早期階段,主要以私人權益資本和創業資本兩種形式為主。從全球範圍看,創業的金融支援最主要的來源是私人權益資本,只有以色列是一個例外。中國的創業活動中幾乎看不到創業資本的部分,中國創業的金融支援最主要的來源是包括自有資金、親戚朋友投資或其他的私人股權投資。

  政府政策

  政府的創業政策是指激勵創業的政策,包括對創業活動和成長企業的規定、就業的規定、環境和安全的規定、企業組織形式的規定、稅收的規定等。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我國政府在為創業提供的政策方面,與gem其他成員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

  中國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把新成立和成長型公司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但是中央政府沒有表現出同樣的導向。相對於其他gem成員,中國初創企業的稅務負擔比較低,而且,創業企業面對的稅務和其他管制是相對穩定的。我國地方政府對新成立企業優先扶持,而且稅收政策方面也是明顯優惠於其他國家的新創企業,但是,政府政策的劣勢方面也很明顯,一是政府通過直接扶持促進創業方面低於均值,對新公司的成長沒有起到積極作用;二是新公司的審批成本高,對該項的評價值已經接近均值水平。因此,在政府直接扶持、中央政府政策制定方面和新企業審批效率方面中國有差距。

  政府專案

  政府專案支援作為創業環境的獨立要素,是政府政策的具體化。政府專案不限於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援的專案,儘管這是我國政府專案的基本形式。政府專案還包括政府為創業提供服務、支援和幫助的組織。

  和gem的參與國家與地區相比,我國在政府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援的專案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例如,我國的科技園和孵化器對創業的貢獻就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大得多,這是我們在政府專案上的優勢,應該保持。但是,在政府為創業提供服務、支援和幫助的組織方面,我國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教育和培訓

  教育培訓是創業活動得以開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創業者將潛在商業機會變為現實的基礎。中國與其他gem參與國家和地區在教育與培訓方面相比處於落後水平。

  在所有關於創業教育的問題上,中國的水平均低於gem參與國家和地區的均值。其中,差距不大的方面是在中小學教育方面。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對鼓勵創造性、自立和個人的主動性方面、在提供關於市場經濟的知識方面以及在關注創業和創辦公司方面與國際上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基本上仍處於中等水平。

  在商業、管理教育方面的水平和創業類的課程和專案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卻存在明顯的差距。

  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一、創業環境的基本內涵

  創業環境是指特殊環境,是一般環境的特定層面和組成部分。創業環境大約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指的是國情,而自然環境是指創業者面對的地理、資源、氣候等自然狀況。它們作為開創活動的巨集觀背景,對創業活動產生著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響。創業者只能利用它們,但卻無法改變它們。

  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是指創業組織內部各種創業要素和資源的總和,它是創業者的家園,是創業活動的根基。外部環境是指創業組織外部的各種創業條件的總和,對創業組織的發展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創業組織發展的保證。創業組織要適應的正是這種環境。

  融資環境與投資環境。融資環境是創業者為了擴大創業實力的需要聚集資金的社會條件。投資環境特指創業者資金投向的專案、行業及地區的情況。

  生產環境與消費環境。生產環境是指創業者的資金轉化為產品過程所需要的各種要素,消費環境是指創業者的商品轉化為貨幣的過程。

  二、大學生創業的巨集觀環境與微觀環境

  1.大學生創業的巨集觀環境。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開發程度、政府的國際地位、信譽和工作效率、金融市場的有效性、勞動力市場的完善與否、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形成了新創企業的外部巨集觀環境,對新創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創業的巨集觀環境包括:政治法律與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技與教育環境,簡稱PEST分析。

  政治、法規與法律環境指的是黨和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與政策等,可以分為大政策環境與小政策環境,前者是針對所有創業者而言的,後者則是針對某一特定人群的。比如大學生創業者。以大學生創業者為例。大政策包括民營企業的地位轉變;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的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高等院校服務於各行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科技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向西部傾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等。小政策包括國家和各級政府為鼓勵支援大學生自主創業,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有利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包括教育部、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發改委、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總局、團中央等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經濟環境指的是國家或地區的整體經濟狀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巨集觀經濟政策、物價水平、勞動力情況等。比如為了科學協調發展我國經濟,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正處於調整時期。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已被列為我國政府新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家已經相繼出臺了諸多政策扶持措施。國務院還批准設立了用於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案的政府專項基金。這類專案應該是大學生創業具有優勢的專案。

  社會文化環境主要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族特徵、人口狀況、社會階層、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文化傳統等的總和。大學生在刨業時。要對自己產品的消費物件有一個清楚地定位,應當密切注意人群特徵以及發展動向,不失時機地辨明和利用人口狀況帶來的市場機會。比如北京某大學2005年調研報告表明。70%的大學生願意創業,但是走上創業之路的不足3%,其中原因耐人尋味――家長的約束佔了很大比例,一些家長根深蒂固的保守求穩的思想影響著大學生創業。隨著我國民眾思想的不斷解放,創業的文化環境會得到不斷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