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種植豬苓產量

  豬苓是著名中藥,有很多的營養價值,那豬苓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豬苓人工種植的產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豬苓人工種植的產量

  豬苓以野生資源供應市場,其產區分佈較廣,陝西、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南、雲南均有產,正常年間產量在800-900噸之間,家種資源目前只有陝西、河南等地種植,雖然種植技術成熟,但是家種面積不大,而且家種貨源多用於種子繁殖,少有做商品出售的,家種貨源應市量較小。

  豬苓種植方式

  一、豬苓種、蜜環菌種、新木棒套舊菌棒和菌枝種植法

  在夏秋季種植,選擇樺樹、楊樹、毛慄樹、青岡和橡子樹直徑在3—10釐米左右的新鮮樹棒,截成與事先培養好的菌棒或種過天麻和豬苓帶有蜜環菌絲的舊菌棒同等長,在兩方或四方每隔3—5釐米砍一個魚鱗口,在預先挖好的條帶或坑田上面均勻鋪好樹葉,間隔6—10釐米放一根新棒,再放一根菌棒,以此類推。將直徑1—2釐米新樹枝斜茬砍成長6—8釐米左右,相似“人”字形擺在兩棒之間,並靠近新棒兩側勻稱擺蜜環菌種,再在棒間均勻投放野生新鮮豬苓種***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為佳***,然後覆蓋一層樹葉,並將條帶和坑田上方林下腐殖土層刮下填充間隙***厚度5釐米左右***,輕輕壓實,不留空隙,按同樣的方式種第二層,然後蓋土6—10釐米左右,形成龜背狀,以利排水。

  二、豬苓種和蜜環菌種同播種植法

  在春夏季種植,種植前一個月左右選擇適宜樹種截成50或60釐米長的同規格樹棒,每隔3—5釐米砍一個魚鱗口,利用清林的小樹或枝丫梢頭砍成6—8釐米左右的馬蹄形樹枝,堆放在林下半陰半陽的地方,經過晝晒夜露至半乾備用,待有豬苓種時即可在林下環坡勢開挖條帶或坑田***規格同上***,鋪一層壓實約1釐米厚的林下潮溼腐爛樹葉,按間隔6—10釐米順帶擺放備用樹棒,兩棒之間以“人”字形擺放備用樹枝,在樹棒魚鱗口與樹枝交接處投放優質蜜環菌種***每平方米兩瓶***,同時在此處擺放野生適齡豬苓種,再覆蓋林下樹葉和腐殖土5釐米左右,再種第二層,最後覆蓋林下樹葉和腐殖土6—10釐米即可。還可在覆蓋層上直播黨蔘或種植與豬苓生長週期相近的草、木本藥材,實行立體栽培,效益倍增。

  三、固定菌床種植法

  固定菌床的培養必須在計劃種植豬苓的闊葉林下就地進行。根據地形坡勢挖成條帶或坑田,除不下豬苓種外,可像第一種種植方法那樣採取新樹棒、搭配舊菌棒、菌枝的方式培養菌床,也可按第二種種植法那樣採取新材新料投放新菌種的方式培養菌床。種植方法:豬苓種到位後,將菌床覆蓋的腐殖土層鏟開,當見到菌棒時,便在兩棒之間用手掏挖或用合適的樹棒鑽眼投放適量的種豬苓覆蓋腐殖土層6—10釐米。

  四、試驗性塑料拱膜速生種植法

 

  按第一種或第二種的種植方式均可,另加適量的鋸末***香菇袋料舊棒子***、玉米粉、麩皮、葡萄糖粉配置成養料,用竹杆拱棚。除夏季覆蓋遮陽網以外,其他季節據情覆蓋塑料薄膜,以把握豬苓生長的適宜溫度、溼度和透氣效能為度。在種植後的第二年春季,採取人工加養的措施促使豬苓生長,於十一月份翻窩取種,或使其繼續生長成商品豬苓。

  豬苓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最好選擇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東南或西南即半蔭坡,土層深厚、腐殖多,疏鬆的砂質壤上。植被物為樺木、橡、槭、樺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豬苓進行繁殖。

  3.栽培時間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這時豬苓正度過休眠期進入生長期,密環菌也處在生長期,兩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關係。

  4.栽培方法

  採用坑栽,一般坑深50釐米,長寬各70釐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壞森林,又能給豬苓創造適宜的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壞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長有密環菌的朽樹根、樹枝、樹皮作菌種和砍的新樹棒***粗約10釐米,長50~60釐米的短節***堆放在坑內,蓋土20~25釐米,溫度適宜,經過1~2個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準備栽天麻的菌材,或栽過天麻尚未腐爛又沒長雜菌的老棒來栽培豬苓。一窩用5根菌棒,下種菌核0.18千克。栽時選完整無傷的新鮮野生小豬苓,或把豬苓核分成小塊,每塊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壓緊使菌核扯斷的菌絲斷面與菌材緊密結合。一根菌材上可壓放苓塊7~8個,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類推,一般只栽一層,最好蓋腐殖土20~25釐米,略高出地面,兩年後可以採挖。

  採收加工

  豬苓多年生習性,一兩年內產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時期。收穫中要注意表面土層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採收,以夏秋季採收為好。色黑質硬的稱為老核,這就是商品豬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豬苓。色澤鮮嫩的灰褐色或黃色豬苓,一般核體鬆軟,可作種核。

  在收穫時要去老留幼,將已收穫的豬苓菌核去雜刷洗,弄得乾乾淨淨,然後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幹後即可裝運銷售。用麻袋或竹籮裝,放乾燥處儲存。

  豬苓外皮烏黑光澤,體重,堅實,斷面潔白或黃色者為佳。

  豬苓的發展前景

  豬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不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經研究發現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將會逐年增加。同時人工栽培豬苓已基本成功。我國森林資源豐富,適宜栽培的土地較多,發展生產潛力很大。

  豬苓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野生資源保護工作沒有跟上,群眾連年採挖,資源越來越少;栽培面積小,單產低,收益少,發展緩慢。因此,應切實加強資源保護工作,指導群眾合理採挖;要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研究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積極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形成生產基地,確保醫藥衛生事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常用中藥材***

  70年代至80年代生產情況:

  豬苓商品來源於野生資源。新中國成立後,列為三類品種,由市場調節產銷。40年來,全國豬苓生產不斷髮展,收購量逐年增加,購銷同步增長,屬於可以滿足供應的品種。

  豬苓購銷變化不大,呈現相對穩定,逐年上升趨勢;雖然1970年收購量有所下降,仍能保證市場需要,未出現過積壓和脫銷情況。1980年中藥材市場放開後,由於價格的變化,豬苓購銷大幅度上升,1983年收購127多萬公斤,銷售70多萬公斤,創歷史最好水平。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