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要實施二孩政策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實行計劃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對於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人們都好奇原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內容介紹,歡迎閱讀!

  實施二孩政策的原因一:二孩生下來,經濟搞上去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問題。短期來看,生育率的提高會對資本市場相關領域的企業經營產生影響,並帶來相關投資機會。

  從方正證券***7.18 -2.31%,諮詢***測算的資料來看,在放開二胎後未來4年內將最多新增加5212萬左右個新生嬰兒。

  而自第5年開始,每年新增新生嬰兒數量為480萬左右。以4000~5200萬左右的保守數字作為假設,按16歲成年前城市農村平均撫養成本20萬元粗略估算,二孩嬰兒潮所蘊含的消費紅利大約在每年1200億元~1600億元。

  短期內,二孩嬰兒潮的到來,將拉動相關食品、玩具、母嬰醫療、兒童服飾、家用汽車***SUV和MPV***、教育行業等的發展。

  中長期來看,二孩嬰兒潮的到來將改變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減緩老齡化速度。根據購房的人口結構,20~44歲的人口是買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歲的時候就會面臨首次買房置業需求。

  根據測算,如果全面放開二孩,那麼在2050年,20~44歲的人口比例將比不放開二胎時增加4%,增加規模達到1.28億人。這部分新增人口將使房地產行業直接受益。

  當然,長期來看,隨著放開二孩後,新一輪人口紅利的形成和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提高,各類行業都將最終受益。

  實施二孩政策的原因二:銀髮危機

  從人口結構上看,現在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斷上升,從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問題也在不斷凸顯出來。

  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

  這就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出生率降低,年輕人越來越少,今後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數以億計的老年人?

  單獨兩孩實踐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險

  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僅有不足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而此前的官方預計是每年增加200萬人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於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

  雖然也有專家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低生育率陷阱”沒有根據,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沒了人口紅利,在競爭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實施二孩政策的原因三:失獨社會之殤

  近些年來,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從1982年的4.43人縮減至2010年的3.10人,獨生子女家庭超過1.5億戶,家庭的生育、養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許多獨生子女面對沉重的養老負擔,常感到有心無力、獨木難支,而老人“失獨”不僅是家庭災難,也是社會之殤。

  今年7月19日,杭州失獨老夫妻在女兒去世百日祭雙雙自殺的訊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時也不禁深思: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漸步入老年,失獨家庭成為一類社會創傷。失獨家庭所經歷的心理創傷、經濟壓力、醫療養老問題超過一般家庭喪子後承受的痛苦,而這份痛苦誰能解?

  實施二孩政策的原因四:男女比例失衡

  下圖為《中國曆年男女出生比例》表。按照該圖,我們可以將1950到2014的64年時間劃分為4個時期,而每個時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與背後的經濟社會和政策因素變化相符。

  注:1950-***資料來自張翼:《中國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原因與對策》,社會科學研究,1997***6***;1990-2000年資料來自莊亞爾、張麗萍:《1990年以來中國常用人口資料集》,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2001年和之後的資料來自國家統計局。

  計劃生育政策自1980年開始強化,這分別體現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農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輕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漸普及的情況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節節升高,從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政府自2002年開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具體措施包括明文嚴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術進行胎兒性別鑑定。此外,隨著城市化的提升和農村生育觀念的改變,對男孩的偏好也可能進一步淡化。與之對應,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達到峰值的121.1之後,整體上開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處於115.9的超高位。

  男女比例失調是性別偏好、生育數量限制和胎兒性別鑑定三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重男輕女的觀念雖然已經淡化,但依然會長期存在;禁止胎兒性別鑑定技術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復正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實施二孩政策的原因五:劉易斯拐點的隱憂

  “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業化程序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人口紅利”慢慢消失,最終枯竭。

  與“劉易斯拐點”相對應的是“人口紅利”。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是中國經濟“劉易斯拐點”提前出現的關鍵誘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大量的富餘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在催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目前農村問題頻發。以“老弱病殘”為主的農村人口結構已逐步凸顯了農村經濟的增長乏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2014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04年開始民工荒,從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內地,此後再沒有停止過,工資從那個時候開始上漲,也沒有再停止過,而且是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個起點。如果說區間的話,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開始,中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出現負增長。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不是減慢了,而是一路負增長下去了,所以讓我說一個區間,就是從2004年到2010年,這個區間總共才6年,但是這個區間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韓國走了40年,中國還是很快的。”

  二胎政策的介紹

  二胎政策是中國實行的一種和計劃生育政策相對應的生育政策。對於符合特殊情況的已經育有一個孩子的夫妻,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經縣級***含縣級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安排再生育一個子女。2013年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表示,中國開始出現低生育水平,可以開始逐步放開二胎生育政策。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決定中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2015年12月21日至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初次審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12月27日,經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新法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1月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

  二胎政策放開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所所長、首席研究員馬旭3日在接受採訪稱,“全部放開單獨二孩沒有時間表”,全國共計有20多個省份實行“單獨二孩”政策,由此產生的每年新增新生人口不會超過200萬,對整體公共服務有一定壓力,但壓力不大。關於“全部放開單獨二孩”,馬旭表示“要慎重”。

  “如果全放開,預測是每年新增1000萬人口,壓力非常大。”馬旭代表指出,北京市“單獨二孩”政策是有“生育間隔”要求,但大多數省份沒有“生育間隔”要求。“生育意願調查顯示,城市對‘二孩’的生育意願是60%-65%,農村地區會達到90%。”

  “根據政策預測,年新增新生人口200萬,在15年之後,這部分人口成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有益補充。調研顯示,中國缺少約300萬新增勞動力。”馬旭代表說。

  國家衛計委科研所所長馬旭代表說,會有20多個省份出臺“單獨二孩”政策,整體一年多出生的新生兒數量不會超過200萬人,未來也會就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展開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