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楊梅的方法

  楊梅樹產於中國大部地區,生長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是我國江南的著名水果,你知道楊梅怎麼種植的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園地的選擇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但其性喜溫暖溼潤環境,加上根系與好氣性的放線菌共生,故在通透性好的砂質微酸性土壤,海拔500米以下的平緩北坡較為適宜。如果栽培條件差一些,可以通過人為的改良,也能種植楊梅。比如山地缺水,可用柴草在樹盤覆蓋或挖坑蓄水來解決;土質粘重,可加砂石土及多施有機肥來改良;山坡較陡,可築等高梯地或水平帶、魚鱗坑種植等。

  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溼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散射光比例大,夏季溫度比南坡低,溼度比南坡大。所以北坡楊梅一般枝葉繁茂,果形大、質地軟、汁液多、風味佳、產量高。在楊梅果實成熟期的6月份,溼度與溫度的變化對品質影響也較大,實踐表明:溼度與溫度之比大於3.5時,楊梅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以上;在3.2-3.4時,為10-11%;小於3.2時,在10%以下。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楊梅喜溼耐蔭的特性。生產實踐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在楊梅果實採收期,若高溫乾旱,則果實小、汁液少、風味差、產量低;相反,採收期晴雨相間,則果實品質好,產量也高。

  二、良種壯苗的選擇

  楊梅優良品種的含義是多方面的。比如既要產量高,又要品質好;既要果形大,又要色澤佳;既要鮮食好,又要可加工等等。如果一個地方較大面積發展楊梅,則還應考慮不同成熟期的優良品種配套。這樣不但可緩解採收期間勞力緊張的矛盾,又可延長市場供應期。如地域差異較遠的引種,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後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苗木質量的好壞,與種植成活率和幼樹能否速生早產果關係極大。生產實踐證明,凡苗木就地種植或運輸距離近的,以種兩年生嫁接苗為好;而需長途運輸的,以種1年生嫁接苗為宜。

  1年生嫁接苗的壯苗標準是:

  ①品種純正,無雜苗。

  ②根系發達,鬚根多。

  ③嫁介面癒合良好,或有1—2個分枝。

  ④主幹粗壯,接穗第1分枝點起高30釐米以上, 分枝點基部直徑不小於0.7釐米。

  ⑤無病蟲害及受凍等症狀。

  三、定植方法

  這是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和幼樹速生早產的關鍵。首先,要根據品種、氣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來確定栽植密度。為使幼樹提高前期單位面積產量, 一般每畝可栽20-40株左右,宜採用株行距4m×4m或5m×6m,每畝栽22株~42株。雌雄株比例100:1為宜,若當地有野生楊梅可不配雄株。其次定植的時期,一般分春植、秋植兩種。春植在楊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進行。此時嚴寒期已過,氣溫開始回升,有利於根系的恢復和生長。如過早,植後易遇凍天氣,會導致土裂、根斷、苗死;過遲,則根系受傷後尚未恢復,未能及時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發葉,將影響成活和生長。

  定植前,還要挖好定植穴,如在較陡山坡,最好先開水平帶,在帶中開穴,可有效地減少水土沖刷流失。其定植穴應挖在離外側1/3處;較緩山坡,則可用塊狀整地,以後逐年深翻擴穴。定植穴的大小為0.6×0.6×0.6米。挖穴時,把表土和心土分開放,以便填土時分層利用。挖穴時間最好在冬季。

  苗木定植的方法是先在穴底施入適量腐熟的基肥,如垃圾肥、家畜家禽糞肥等20公斤,草木灰或焦泥灰5-10公斤,鈣鎂磷肥0.5公斤,三者混和拌以泥土後放入,或每種肥料分層放入穴內,再在其上蓋一層15-20釐米厚的肥沃表土,這是直接與苗木根系接觸的土壤,做成中心稍高的饅頭形,然後放下苗木,理順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雙腳四周踏實,注意不能傷根,再在嫁介面上面用土覆蓋高於20-30釐米。一般把心土放在上面,其道理是,可通過中耕、施肥、復草等方法進行改良,而下層土改良較困難,加上苗木根系轉活後立即需要吸收肥水,所以根部要加入表土為宜。苗木定植後,如土壤乾燥,應澆足定根水。這樣既能保持根系在潮潤的土壤中便於成活,又能通過水的作用,使根部和泥土緊密接觸,有利於提高成活率。澆水後上蓋一層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表土板結開裂。定植時,還要注意將苗木嫁介面部位的塑料薄膜解開。

  生產實踐中,有時會出現苗木栽後已經成活抽發新梢,但到秋後甚至2-3年後,幼苗卻不斷出現枝葉發黃死去的情況。經檢查,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時包紮介面的塑料薄膜帶沒有解開,從而隨著苗木的生長,卡斷了縛扎部分的形成層,影響了樹體養分的輸送,使新梢生長受阻,根部得不到有機養料而”飢餓”至死。至於定植時苗木葉片的處理,這要看運苗距離遠近、苗齡大小、種植技術而定。近距離栽可不去葉片或僅去掉頂部的少量葉片;而苗木長途運輸的,為了保持品種特徵和外觀質量,可留中下部的葉片;到達目的地栽植時,葉片也可全部去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苗木定植後,還要立即做好定幹工作。即在苗木中心幹介面以上留35-40釐米高度,剪去頂梢,促使下部抽發新梢,以後選留3-4條強健新梢作為主枝。如苗木已有分枝,且離地面高度適當的,可保留作主枝,過低近地面的應剪去,另行選留主枝。

  生產實踐證明,凡定植楊梅幼苗時做到“大穴、大肥、大苗”以及“苗扶正,根舒展,深淺適度,土踏實,水澆足,蓋鬆土”,一般第3年就能形成良好的樹冠,第4年開始結果,第5年有一定產量。所以,這兩條是楊梅幼樹速生早產的重要環節。

  四、栽植後管理

  楊梅幼苗定植後,約經4年左右開始結果,為了實現速生早產的目標,栽後加強培育管理不能忽視。

  ***1***及時查苗扶理:楊梅苗木一般栽植成活率較高,但若定植時質量差、栽後天氣乾旱或缺乏管理,則容易造成死苗缺株。為此,定植後必須及時檢查,發現缺株,立即補植,使其生長整齊一致;如栽後天氣乾旱,須及時澆水;苗木根部有鬆動的,應用腳踏實,並適當培土。過了夏秋季,還要再檢查一次,有的幼苗因高溫乾旱而使頂梢枯焦或死亡,發現後及時剪去枯焦頂梢,拔掉死株,次春進行補植。苗木定植成活後,當年春季會從主幹隱芽抽發一些萌櫱,可從上到下有一定間隔、方向均勻地選留3-4條作為主枝,其餘大部分萌芽可抹去,僅剩少量小枝以輔養樹幹。從砧木上發生的萌櫱,則一律除去。

  ***2***搞好地面覆蓋:幼樹栽植後,當年7-8月如遇長期高溫乾旱,易受旱害致死。為此,須在6月中下旬高溫乾旱來臨前,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山地如水源便利,可澆水後進行覆蓋;如水源缺乏,則可在苗木四周地面淺耕後搞好地面覆蓋。覆蓋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如割取山上嫩柴青草鋪於樹幹周圍約1米直徑的圓盤上,厚10-20釐米,並用泥塊或石塊壓住,以防被風吹走。覆蓋材料不能接觸幼樹主幹,否則腐爛發酵發生高溫灼傷樹幹。

  ***3***逐年拓墾植穴:楊梅幼苗定植時,因時間緊迫,或勞力矛盾,一般種植穴開得不大,隨著幼樹的生長,將會使根系的擴充套件得以侷限。為此,要每年拓寬種植穴。方法是在原種植穴外圍開墾,挖去大石塊及雜樹柴根,以利幼樹根系伸展,擴大吸收肥水範圍,保證樹體健壯生長。

  ***4***合理追施肥料:楊梅新植幼樹,除定植時施用較多的長效基肥外,成活後還應及時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滿足抽梢長葉的需要。特別是那些在定植時未施基肥的,更應在成活後即施追肥。肥料以稀薄的人糞尿為好,每株小樹施1—1.5公斤;如山高坡陡,也可用尿素0.1公斤加水施入,或在小雨前或大雨後施入。

  施追肥最好1年3次,即每次抽梢***春、夏、秋梢***前施入,以儘快形成具有結果能力的樹冠。凡1—3年生幼樹,追肥均以速效氮肥為主,第4年開始再增施鉀肥,每株施土雜肥2—5公斤, 或硫酸鉀0.2公斤,以增強樹勢,為承受結果打下基礎。

  ***5***適當間種綠肥 新栽楊梅園如是全墾的或是退耕還林的,則可利用株間空閒地種夏綠肥,可供選擇的品種有:印度豇豆、烏豇豆、綠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都適宜作夏綠肥種植。

  五、投產樹的管理

  克服楊梅大小年結果現象 楊梅大小年結果,其表現為大年花果多、產量高,但果小質差,春夏梢抽發少,而小年則相反。這是樹體生長與結果、養分積累與消耗失衡在果實產量和質量上的綜合反映。

  ***1***大小年結果的原因:楊梅樹因其生物特性,每年下半年的花芽分化與夏梢、秋梢生長是同步進行的;而次年上半年的開花結果與春梢、根系生長也同步進行的。生產實踐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某一年風調雨順,樹體養分積累充足時,下半年形成了較多的花芽,而次年上半年開花結果期又遇到較好的天氣條件時,則結果多而成大年。由於上半年結果多,消耗養分也多,下半年樹體就無力形成較多花芽,這樣次年結果少,就成了小年,如此往復。除氣候條件外,也有人為因素造成大小年的。如:楊梅樹管理粗放,肥料投入不足,或雖施足肥料,但偏施氮肥,造成樹體徒長,難以形成花芽;果實採收後肥料施用過遲,促發了大量的無用秋梢,影響了花芽分化;偏施磷肥,結果多而個體小;花芽或花期受到凍害等自然災害,致使大量落花;或受病蟲害侵襲而當年減產。如此造成當年小年,次年就相反了。這種大小年結果現象,如果不採取措施矯正,則一經形成,就會延續好多年。使樹體內的營養水平和內源激素的平衡遭到了破壞,致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嚴重失調,這是造成大小年結果的根本原因。

  ***2***、克服大小年結果的主要技術措施:針對大小年結果產生的原因,克服其基本措施有兩方面:一是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做到”以鉀為主,結合氮磷,配方施肥”,使楊梅樹體生長健壯,並有深、密、廣的根系和大、厚、多的葉面積,這是連年豐產穩產的基礎。二是科學修剪和合理疏果,使樹上一部分枝梢當年結果,另一部分枝梢次年結果,做到結果枝和生長枝配比適當。

  楊梅栽培技術

  植物學特性

  楊梅屬於楊梅科,楊梅屬的幾種常綠灌木和常綠小喬木的統稱。目前在國內市場上,最熱門的品種有永嘉大梅、永嘉早梅,東魁楊梅、荸薺楊梅、丁嶴梅等。

  儘管它們在外形特徵,以及果實成熟時間上,稍微有些差別之外,育苗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等工作都比較相似。今天的節目中,咱們就以永嘉大梅這個優良品種為例,為大家帶來楊梅的整個栽培技術過程。

  形態特徵

  楊梅是典型的雌雄異株植物,雌株和雄株在開花之前很難識別。花期在3--4月份。雄花著生於葉腋,花序為圓筒形或長圓錐形。

  雌花的結果枝一般有2—25個雌花序,花形大體上都為圓柱形。

  楊梅樹的樹皮呈灰色;樹體最高時可達15米左右,胸徑可達到60釐米左右。葉片為長橢圓狀,呈革質;楊梅的果形呈球形,直徑在15-25毫米之間,果實表面有小疣狀突起,成熟時為紫黑色或紫紅色。果實成熟期在6—7月份。成熟時的果實外形因充滿藝術感,而被人們稱之為“果中瑪瑙”。

  同時,四季常綠的楊梅,樹形優美,紅果綠葉,還是價值很高的觀賞樹種。

  生長環境

  說到楊梅的生長環境,那可就有諸多的講究了。在年平均溫度14攝氏度以上,楊梅生長髮育良好,並且有益於果形膨大,更有利於果肉內糖分的形成。

  在雨水充足,年降雨量達到1000毫米以上,並且氣候溼潤的條件下,楊梅樹經濟壽命漫長,而且豐產。特別是在4---6月份,春梢生長和果實發育期時,要求水分較多,這樣有利於果樹的生長。而且基本不用再為它們進行人工澆水。

  坡地和丘陵地為最佳。

  從生長環境的角度來分析,也就不難發現我國的楊梅主產區,幾乎只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和西南地區。目前,浙江省是我國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的楊梅主產區。

  育苗技術

  在我國,楊梅普遍採取嫁接中的切接法來育苗,在每年的3月上旬到4月上旬這段時間內,是嫁接育苗的最佳時期。

  在進行嫁接前,首先把苗圃地準備好。

  苗圃地的準備

  楊梅的苗圃地應該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有機質豐富,酸性或者微酸性的砂質山田土壤。經過深翻整平後,施足基肥。

  基肥

  楊梅的苗床上,可以選擇粗蛋白與可消化蛋白質豐富的菜籽餅作為基肥;按照每畝地200千克的用量,均勻地撒施在苗床上。接下來,準備起壟。

  起壟

  壟面寬度需要在1.2米左右,高度則要達到25釐米以上;壟面的長度則沒有固定的要求,視具體情況而定。當苗圃地的準備工作到位時,我們就應該具體瞭解一下,該如何對楊梅進行嫁接育苗。

  砧木的選取

  在準備嫁接的時候,咱們可以直接向專門生產楊梅砧木苗的個人或單位購買。

  永嘉早梅和東魁楊梅這種砧木苗品種,最有利於嫁接。

  但符合嫁接標準的砧木苗,主幹的粗度至少要達到0.6釐米以上,而且應該擁有較為發達的根系。

  然後在10---15釐米的高度,將砧木頂剪去,待用。

  接穗的採集

  在7—15年左右的樹齡,並且是長勢健壯,健康無病害的成年樹上,從樹冠外圍的中上部分,選取發育充實、芽眼飽滿的1—2年生春梢,而且它們的粗度要在0.5—0.8釐米之間。將上面的所有葉片剪除乾淨,可以降低傷口出現感染的機率。

  嫁接的具體方法

  首先,將新採的春梢,剪成每段長7—10釐米之間的接穗;在接穗的基部,切成45度斜角;然後在45度斜角的背面,將木質部往裡削0.5---1釐米左右的面;在砧木的頂端,也要削成與接穗相對應的切口,然後將接穗嵌入砧木的切口,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能夠貼緊;緊接著馬上用塑料薄膜將嫁介面呈覆瓦狀包紮。

  為了使嫁接苗能快速成活,要在嫁接完後一天內為它們進行栽植。

  栽植

  栽植嫁接苗時,先在苗床上挖好深10釐米的溝,將嫁接苗按照15釐米左右的株距擺放在溝中,扶正苗木後,回土填平壓實。再按照25釐米的行距,以同樣的方法將嫁接苗栽植好。栽植完以後,為了防晒與保溼,可以在剛剛植入的幼苗周圍,覆蓋一層幹稻草。

  一般來說,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幼苗就會發芽,成活率高達95%以上。一直到第二年2-3月份進行出圃定植時,整個苗期長達將近一年的時間。

  苗期管理

  在整個苗期裡,雜草始終伴隨著楊梅幼苗一起生長;因此從栽植後的一個月開始,選在晴朗的天氣裡,每隔45天左右,將苗床上的雜草清除乾淨。同時,為了避免幼苗被消耗不必要的養分,要將嫁介面位置以下所長出的嫩芽抹mǒ除乾淨。

  追肥

  在第一次除草後,還要為幼苗追施腐熟農家肥,以滿足它們生長期的營養需求。每畝地的的腐熟農家肥用量在1000千克左右,將它們均勻地撒在幼苗行間。

  在相隔20天左右的時間,選在陰雨天氣裡,還要再以同樣的方法,追施氮、磷、鉀比例為1:1:1的複合肥,用量為每畝地35千克左右。往後每隔2個月,在施撒3次同質同量的複合肥,就可以完全滿足幼苗在整個生長期的營養需求。

  病蟲害防治

  在苗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相對比較簡單。因為楊梅幼苗本身的抗性較強,只要肥水管理到位,在苗期裡一般不容易發生蟲害;因此只需要在6—8月份的高溫季節裡,為它們噴灑一遍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700—900倍液,用以預防有可能出現的炭疽病、腐爛病等常見植物病害。

  幼苗的生長速度非常迅速。然而最讓管理人員省心的是,楊梅幼苗本身所具有的抗寒本性,使得它們即使在氣溫相對較低的冬季,也絲毫不用再為它們進行特殊的越冬管理。

  一直到第二年的2月份左右,楊梅幼苗的高度,幾乎都可以生長到35釐米以上,這也就表明已經到了該進行出圃定植的時候。

  2月上旬—3月中旬,是苗木進行出圃定植的最佳時期。在挖取苗木時,要儘量避免傷害到苗木的根系。

  定植前準備與定植

  楊梅栽植地要選擇在山坡地或者丘陵地;以pH值在4.5—6.5之間,腐殖質層肥厚的酸性砂質紅壤土或者黃壤土為最佳。一般來說,要按照具體的栽植地條件而定,定植時的株行距至少要在5米×5米以上;定植密度確定後,挖好規格為60×60×60釐米的方形定植穴。遵循“大穴大肥”的原則,在每個定植穴內,施2千克的菜籽餅作為基肥;為了避免肥料與定植苗的根部直接接觸,要適當覆蓋一層表土,只留下20釐米深度。將定植苗的根部全部掩埋進去,再適當地進行提苗後,輕輕地踩實定植苗周圍的鬆土,定植環節就完成了。

  大家一定要記住,楊梅幼苗的雌、雄株要按照50:1的比例來進行定植。

  由於楊梅樹擁有強勁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抗逆性,如果管理工作到位,楊梅樹在定植後經歷5年的幼樹期,就可以開花結果。

  幼樹期管理

  一直到5月份時,幼樹附近的雜草叢生,但我們所要做的事,只需將幼樹樹冠附近的雜草清除就可以,往後的7-8月份之間,還要再除草一次;結合著每年5月份和7—8月份之間的除草工作,在幼樹期5年內,還要在每年的兩次除草後,進行追肥。

  追肥

  施肥的方法,是先在樹冠投影處挖10釐米左右的環形溝,再為每株幼樹施尿素0.25千克後,回土填平。

  為了充分滿足幼樹在生長期內,能更好的獲取養分,還要以相同的方法為每株施氮、磷、鉀比例為4:1:3.5的複合肥0.5千克。

  由於楊梅樹的長勢非常迅速、強勁,為了有益於到成樹期時,方便於採摘楊梅果實;當進入幼樹期第二年的時候,每年4月份春梢抽發期,和10月份秋梢抽發期,樹體內水分最充足的時候,就要有計劃的通過整形修剪對楊梅樹進行“矮化栽培”。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的方法並不複雜,按照“留強去弱”的原則,第一次修剪時,就是在幼樹主幹上,只選留長勢較強、分佈均勻的3—4個第一層主枝,其餘的枝條,以及抽發出的新枝都要剪除。往後第二年在原有第一層主枝的基礎上,選留長勢較好的第二層主枝,將其它長在第一主枝上的枝條剪除。以此類推,通過4年左右的修剪,使樹冠形成層次分明的自然開心形。有利於成樹期時,開出更多的楊梅花,結出更多的楊梅果。

  病蟲害防治

  楊梅的抗逆性較強,病蟲害極少發生。在整個栽培過程中,提倡農業防治與定期病蟲害觀察,必要時再結合化學防治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促進楊梅的可持續經營。

  楊梅栽植地,大多數實行生草栽培,放任樹冠投影處以外的灌木和雜草生長,從而給某些病菌和害蟲創造棲qī息的場所,減少了病菌和害蟲侵害楊梅的機率。

  每隔一個月左右進行定期病蟲害觀察。尤其是5—8月份,是卷葉蛾的繁殖盛期,卷葉蛾幼蟲喜歡潛居葉片中,取食葉肉,使楊梅樹的新梢產生危害,樹勢轉弱。

  當發現時,可使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者5%溴氰菊脂乳劑1000倍液,有針對性地對受害植株作出化學防治。噴灑次數與安全間隔期,可參照具體產品的使用說明。

  當幼樹長滿5年之後,如果是管理得法,主幹基部的直徑至少都可以達到15釐米以上;但與往年最大的不同的是,楊梅在定植後的第五年裡,將迎來自己生命中的首次花期。這也意味著,它們進入了成年樹階段。

  成樹期管理

  在3月份左右,楊梅樹上開始不斷地抽出花蕾,這時我們的追肥工作一定要跟上。

  花期追肥

  最好選在陰雨天氣裡,在樹冠投影處開環形溝後,為每株施1千克氮、磷、鉀比例為4:1:3.5的複合肥。氮素與鉀素偏重,有益於處於花期的楊梅樹獲取必要養分,提高後期的坐果率。

  同時,還要以相同的方式,為每株施2.5千克菜籽餅肥。這樣就基本上可以滿足楊梅在整個花期的營養需求。

  果實膨大期追肥

  到了5月中旬時,楊梅花通過風媒或者昆蟲來進行授粉,這時楊梅樹上不斷地結出幼果。

  為了促進果實膨大,這時將樹冠投影處的雜草清除乾淨後,開環形溝,為結果樹追施氮、磷、鉀比例為4:1:5的複合肥一次,每株的肥量為0.5—1千克左右,緊接著回土填平。

  按照這種精心的管理方法,到了6月中旬時,楊梅的果實就會逐漸達到成熟。

  最佳品質的果實,在完全成熟時應該是果形端正,呈紫紅色或紫黑色;並且肉柱頂端圓鈍,組織比較緊密。

  到了這時,令人興奮的收穫時刻終於要到來了。

  收穫

  楊梅樹上所有的果實,不可能同時達到成熟,所以我們要遵循“適時分批採收”的原則。當楊梅樹上整體達到20%以上的果實成熟時,開始採收,一般每天或者隔一天採收一次,採收時間以清晨或者傍晚為最佳。儘量避免雨天或者雨後初晴時採收。

  由於楊梅果實沒有果皮的保護,容易擦傷。

  在採摘時,一定要將指甲修剪整齊,避免損傷楊梅果實。

  為了防止楊梅果實受傷,最好在籃筐底部墊上一層楊梅葉。

  採摘時,我們一定要記住“輕摘、輕放”。將果實連同果柄一併摘下,可以相對延長楊梅果實的新鮮時長。

  雖說楊梅的嫁接苗,在定植後生長五年,雖就可以掛果,但到了第八年的時候,楊梅開始進入豐產期,每株的果實產量為50—80千克;產量每年會不斷地增加;最多時,每株可達到1500千克左右的產量。但效益再好,也千萬別忘了到7月中旬,成熟果實完全採收完畢後,還要為他們進行必要的採後管理工作。

  收穫後管理

  在採後楊梅樹的樹冠投影處,挖兩條長1米以上,30釐米深的直溝,為每株施750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隨後填平壓實。

  採後修剪

  在每次楊梅採收後,還要為它們進行修剪。將樹冠正中央的枝條鋸除,從而使得楊梅樹的內膛部位也能接受到自然光照;我們還是要按照“留強去弱”的原則,將生長髮育不良的弱枝一併剪除。修剪後,可以繼續維持楊梅樹的自然開心形,促使第二年能長出更有層次的新枝。

  吃過楊梅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楊梅的新鮮度是很難保持的,在不使用保鮮裝置的情況下,一般採摘後經過兩天就無法鮮食。所以到了楊梅的收穫旺季,又恰逢銷售市場處於短期飽和狀態時,又該如何對楊梅進行長時間的貯藏保鮮呢?

  楊梅的貯藏保鮮

  剛剛採摘下來的楊梅,要儘快存放到保鮮倉庫內。由於長時間保持楊梅的新鮮度,是一項較為困難、苛刻的技術,因此楊梅的保鮮倉庫,需要配置多種必要的輔助保鮮裝置。

  楊梅在鮮果常溫貯藏期間,呼吸強度很高,釋放出大量乙烯,促使果實衰老和腐爛。因此在第一批楊梅入庫前12小時左右,就要通過製冷機將倉庫內的溫度時刻保持在0---3攝氏度左右;倉庫內的空氣相對溼度,則要使用加溼器保持在85-90%左右。通過降低溫度,降低楊梅果實的呼吸消耗,延緩衰老時期。

  如果採取這種單純的低溫保鮮技術,保鮮期最多長達7天左右。

  楊梅樹不結果的處理方法

  1、多效唑噴樹冠:於7月底至9月底用200×10的負6次方~500×10的負6次方多效唑噴樹冠,濃度依品種和樹勢而定,如葉質厚、樹勢強旺的濃度相對要高些。當年噴藥,次年即可投產,藥效2~4年,藥效消失後,可連續使用。也可按樹冠投影面積每平方米土施0.5克多效唑。

  2、修剪與壓梢:春季採取“控上促下、控外促內、疏剪大枝、多留小技”的原則修剪,或“開天窗”促進樹冠通風透光,促進開花結果。秋梢停止生長時,可用繩拉枝,吊藥水瓶,或用樹枝撐枝,使樹冠開張,增加大枝張角度,緩和樹勢。8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花芽分化期在距樹冠1~1.5米處枝幹上用刀環割1~2圈,促花著果。環割枝應占全樹1/2~2/3。春季2~3月或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果園還應深翻斷根。

  3、配公楊梅樹授粉:生產上要求每60~90株楊梅樹不少於2株公***雄***楊梅樹。

  4、施肥與培土:以豬牛欄腐熟肥,堆漚制肥和垃圾過篩肥為主,1年施3次,第1次2月下旬,第2次5月中下旬,第3次8月初。每株大樹施垃圾土肥15~30公斤加土雜肥40~50公斤。每年培土一次。每株200~250公斤。

  5、防治病蟲:楊梅抗病力較強,但樹上有蚧殼蟲、避債蟲等發生時,也應在幼蟲期噴藥防治,葉片易受斑點病感染,應噴0.5%波爾多液防治。枝幹上癩病雖較少發生,也應防治,在剔除病斑後,用1:6~10濃鹼水塗刷傷口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