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漿如何種植

  種植酸漿有著很多的好處,酸漿如何栽培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酸漿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酸漿的種植技術

  酸漿***Physalis alkekengi***,別名紅姑娘、掛金燈、金燈、錦燈籠、泡泡草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鬼燈球***一般指黃色的紅姑娘,黃姑娘被稱為小菇蔫兒***,其果實可食用。原產於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佈。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現在在東北地區種植較廣泛。其他地區種植較少,仍屬稀特蔬菜。

  酸漿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50~80cm,地上莖常不分枝,有縱稜,莖節膨大,幼莖被有較密的柔毛。根狀莖白色,橫臥地下,多分枝,節部有不定根。

  酸漿多年生草本,高35~100釐米。具橫走的根狀莖。莖直立,多單生,不分枝,略扭曲,表面具稜角,光滑無毛。葉互生,通常2葉生於一節上;葉柄長8~30毫米;葉片卵形至廣卵形,長4~10.5釐米,寬2~6.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廣楔形,邊緣具稀疏不規則的缺刻,或呈波狀,上面光滑無毛,下面幾無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1.5釐米;花白色,直徑1.5~2釐米;花萼綠色,鐘形,長約1釐米,先端5裂,邊緣及外側被短毛;花冠鐘形,5裂,裂片廣卵形,先端急尖。邊緣具腺毛;雄蕊5,著生在花冠的基部,花葯長圓形,基部著生,花絲絲狀;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柱線形,柱頭細小,不明顯。漿果圓球形,直徑約1.2釐米;光滑無毛,成熟時呈橙紅色:宿存花萼在結果時增大,厚膜質膨脹如燈籠,長可達4.5釐米,具5稜角,橙紅色或深紅色,無毛,疏鬆地包圍在漿果外面。種子多數,細小。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長於路旁及田野草叢中;也有栽培作觀賞植物者。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酸漿的生長習性

  酸漿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適應性很強,耐寒、耐熱,喜涼爽、溼潤氣候。喜陽光。不擇土壤,尤其是原產亞洲的酸漿在3℃~42℃的溫度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酸漿多植於林間,路緣,可增添山林野趣,也可盆栽觀賞,果枝又可製作乾花。果可鮮食,還可製成沙拉或果醬。全株可入藥,有清熱解毒功效。

  酸漿的栽培

  漿在中國各地均有野生分佈,各地均知其可供食用。過去用於栽培的地區,僅為東北高寒地區。高寒地區種植喜溫性水果。蔬菜較困難,果、菜種類稀少。酸漿的適應性強,耐寒,栽培容易酸,因而備受高寒地區人們的青睞。

  酸漿就是一種栽培容易,適應性強的稀特蔬菜。除此,無任何特別之處。少量栽培,以供人們換換口味,增加餐桌上的花色型別。

  在這類地區,大力發展酸漿,供當地人作水果食用,並加工成各種製品,以供遠銷有一定社會意義。

  在盛產瓜、果、菜的華北及南方地區,雖知酸漿的食用價值,但因其產量不高、風味不及番茄等果菜,營養價值又無特殊出眾之處,故一直不受人們重視。

  在我國北方嚴寒地區露地栽培,冬季地上部雖然枯萎,但翌春又萌發生長,一次種植,多年收穫。但原產南美洲的酸漿,在嚴寒地區越冬能力較差,多作一年生栽培。酸漿品種較多,常見栽培的有引自日本的紅果酸漿,別名紅姑娘,果型較小,栽培容易,多作為觀賞栽培;還有一種是黃果酸漿,學名金燈果,別名洋姑娘,果型較大,口感風味較紅姑娘要好一些,但栽培困難些。

  繁殖:採用根狀莖營養繁殖是人工栽培常用方法。根狀莖繁殖具有繁殖快、易於掌握、易保苗、植株健壯等優點,酸漿的根狀莖生有許多不定芽,在北方於清明前後刨取野生酸漿的根狀莖,選無病、無蟲害的根狀莖做“栽子”,以壯者為好,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每段留有2~3個不定芽,把剪好的根狀莖小段條播於溝裡,行距約50cm,株距10~13cm,澆水,水滲下後覆3~5cm厚土,防止透風抽乾,並順構將土耙勻,鎮壓後澆水,用鐵耙將溝攏成平畦,在氣溫18℃左右,14~15d出苗,可連續生長4~5年。

  酸漿的種植要點

  選地與整地:選擇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過粘或低窪地常會引起根莖腐爛。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5噸,深翻20~25cm,耙平,整細,按寬120cm做畦。

  種子繁殖:8~10月採收成熟、無病的果實,去掉紅色果苞,放在水中揉搓,使種子與胎座分離。用水反覆沖洗,除去雜物和未成熟的種子,撈出後放在紙上或沙布上陰乾,低溫、乾燥條件下儲存。直播於5月上旬開始,播後順畦按行距36cm壓實,保持溼潤,20~25天出苗。一般667平方米播種量為320~400g。育苗移植於3月中旬播種,溫度保持25℃時,15天出苗,5月下旬開始移植,按行距35cm、株距15cm定植。

  根莖繁殖:於4月初將根莖刨出,選擇健壯、無病的根莖,剪成10~15cm的段,每段保留2個芽,按行距35cm順畦開溝,溝深3~4cm,將根莖段順溝一個挨一個擺放,覆土,澆水,保持溼潤,25~30天出苗。

  田間管理:直播在苗高4~5cm時疏苗,苗高9~10cm時按株距10cm定苗,每年鋤草鬆土2~3次,鋤草時不宜過深,以防傷害根莖。夏季要及時拔除大草,排除積水,防止倒伏。越冬畦於秋收後清除地上雜物,春季結合翻土施肥1次,並切斷根莖,撿除多餘根莖,減少無效苗。發生蚜蟲或紅蜘蛛用樂果按說明書稀釋後噴殺。

  酸漿的栽培方法

  春早熟

  春早熟栽培酸漿的上市期正值初夏,由於生產成本不高,經濟效益顯著。1~2月在日光溫室或風障陽畦內育苗,4月中旬晚霜過後定植於露地。5月下旬至6月開始採收。

  1.育苗

  一般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中建育苗畦。育苗初期外界溫度較低,為提高地溫,建畦播種前15~20天應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

  苗床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0千克,淺翻、耙平,做成平畦。播前澆水,水滲下後播種。

  種子可用45℃的溫水浸種,或用0.01%的高錳酸鉀液浸泡10分鐘,防止種子攜帶病毒等病菌。然後用清水浸種12小時,撈出,放在20℃~30℃的溫度條件下催芽。待80%的種子露白後播種。

  撒種後覆土0.5~1釐米。立即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提高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0℃~25℃,夜間10℃~15℃。在最嚴寒季節,苗床溫度不應低於5℃。

  出苗後進行間苗,間除過密、並生、傷殘弱苗。在2~3葉期,進行分苗,分苗株行距為10釐米×10釐米。

  苗期保持土壤見幹見溼。小苗期外界溫度低,蒸發量小,可不用澆水。分苗期外界溫度漸高,可7~10天一水。如苗床缺肥,可追複合肥一次,每公頃施100~150千克。

  2.定植

  定植地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定植應在晚霜過後進行。在秧苗6~7葉期第一朵花初開時為定植適期。定植時應仔細起苗,少傷根系,以利緩苗。

  定植密度每公頃75000株左右,株行距為25~28釐米×65~70釐米。

  3.田間管理

  ***1***追肥

  定植緩苗後,結合澆水追催苗肥,每公頃穴施或溝施腐熟的人糞尿7500千克,或尿素160千克。第一果實膨大後追第二次肥,每公頃施複合肥225~300千克,以促進果實發育和植株生長。

  採收中後期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追肥。如基肥不足,追複合肥300千克。有條件時行根外追肥,把尿素、或複合肥配成0.2%~0.3%的水溶液,每3~5天一次噴布葉面。如果葉片肥大,節間過長,有徒長的表現,可噴0.2%磷酸二氫鉀液控制。

  ***2***澆水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緩苗追催苗肥後澆一水,即中耕蹲苗。蹲苗結束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每5~7天一水,夏季每3~5天一水。

  ***3***中耕除草

  定植初期,每澆水後即中耕一次,以使土壤疏鬆,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在初花初果時,結合追肥,進行中耕培土,使栽培行變成壟,防止植株倒伏,並利於灌溉排澇。生長中後期及時除草。

  ***4***植株調整

  酸漿分枝多、匍匐性強,必須進行搭架。一般用竹竿插入土中,搭成人字架或籬壁架。植株每長30釐米長即人工綁蔓一次。

  酸漿生長期為了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避免枝葉過多影響通風透光,避免結果延遲,應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整枝分為雙乾式、三乾式、多幹式等,雙乾式為每株留2個主幹向上延伸,餘側枝及早摘除。三乾式為每株保留3個主幹,餘側枝及早摘除。多幹式為每株保留4~5個主幹向上延伸,餘側枝及早摘除。在整枝過程中,主幹越少,越有利於早熟,但總產量不高。多幹式整枝,總產量較高,但成熟較晚。

  結合綁蔓,應及時摘除側枝、權枝。在拔秧前40天摘去頂心,使停止生長,集中養分結果。摘心後及時打杈,防止側枝叢生。

  在保證一定量果實的基礎上,要疏去過多、過密的花和幼果,使養分集中結較大的果實。疏果要早要輕,留果位置在植株上分佈應均勻。開花早期可使用防落素20毫克/升液沾花防止落花落果。

  ***5***採收

  酸漿果實成熟後自然脫落,人工撿拾收穫,其質量最佳。成熟果外宿花萼枯黃,果實淡黃色,香味濃郁。如果果實成熟度不夠,味差,則應催熟。可用2000倍的乙烯利噴灑果實後堆放,待其充分成熟。供貯藏或遠銷運輸的果實,以帶果外宿存花萼為宜。

  選地

  酸漿的生命力很強,對土壤的條件要求並不嚴格,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特點,土壤以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最好。於早春頂凌整地,鎮壓保墒,將農肥施在壟裡。忌砂、薄、窪地。酸漿雖然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還是以土質肥沃為好,並且要多施加農家肥,每畝應施肥3~4m3;優質農家肥,施加在老溝裡。如肥料質量低下、量少,會直接影響到酸漿的產量。另外,可在肥中施加硫酸亞鐵等,以消除苗床和農家肥中的病菌。土壤過粘或低窪地常會引起根狀莖腐爛,應因地而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雖然選地不同,但儘量要求種植地土壤細作,並施足底肥,以農家肥為主。

  苗期管理

  本著“肥地宜稀,薄地宜厚”的疏苗原則,每20~30cm留一棵。中耕除草,栽後10~15d可出苗,出苗後要進行三鏟三趟,消滅雜草。苗高7~8cm時鏟趟頭遍,接著第二遍,六月末或七月初完成第三遍,全部過程要完成三鏟三趟,雨季要注意排水。要多施農家肥,適時灌溉排水,保持土壤溼潤,提高產量。幼苗時宜少水勤澆,當苗高13~17cm時,需水、需肥量將逐漸增加,可追苗施磷肥20~25kg。水肥管理緩苗後根據土壤墒情適當澆水灌苗,緩苗水要少而勤,然後進行中耕,促進根系發育。花期適當多澆水,保證水的供給,在座果期要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在雨季和低窪地還要注意排水,以防發生根腐病。當第一個果實座住後,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kg,第一果充分生長膨大後,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施人糞尿400~500kg。在第二果成熟後可進行第三次追肥,每畝施尿素15kg,並可進行葉面追肥,追肥中間應澆水1~2次。

  酸漿的病害防治方法

  酸漿常見的病害是白葉病、病毒病等。

  白葉病

  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發生嚴重。雨季注意排水防澇,減少澆水次數,即可減輕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託布津700~1000倍液每7天噴灑一次。

  病毒病

  是在乾燥、高溫的條件下,由蚜蟲傳播蔓延的。在華北地區夏、秋季節發生嚴重。在管理中,應適當澆水,避免乾旱,夏季及時防治蚜蟲進行預防。一旦發生,尚無良藥治癒。

  酸漿常見的蟲害有蚜蟲、菜青蟲、棉鈴蟲等。

  儲藏加工

  酸漿果實是漿果,宿存萼易於乾燥,但果實水分含量大,並具有很大的糖分,很難乾燥,更難儲藏儲存。果實採收後,要放在陰涼乾燥並通風處,均勻攤開,厚度在5~6cm為好,並要及時翻晒,使其外邊宿存萼乾燥,這種條件下可以存放3~5周,但必須保證經常翻晒、通風。如果條件允許,可將酸漿果實儲藏在冷庫中,在溫度3℃~5℃,溼度在85%~90%的條件下,可儲藏3個月。民間通常應用的一種方法是,將採收的酸漿果實用線穿成串,每串可根據情況而定,將成串的酸漿掛在通風處,可儲存幾個月時間。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