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的異同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層次複雜、內容豐富,而日本茶道自成體系,有其嚴格的程式。但是總的來說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神、助智等精義,應該說都是健康向上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古人說得好,“茶似隱,酒似俠”。所謂茶道,於是有了隱者所追求的超脫世外。所以喝茶,不僅是用來解渴,更應懂得品賞茶中的蘊涵之道,因為裡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源於中國,盛於日本,雖說現在中國的茶道與日本的茶道講究的差異很大,可以說是茶道的兩個極端,但所最追求的卻殊途同歸,都是追求茶中蘊涵的的最高境界‘無’。

  茶吸收天地之靈氣於一身,最是親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無窮奧祕。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讀天地。

  君不見曹鬆品茶“靠月坐蒼山”,鄭板橋品茶邀請“一片青山入座”,陸龜蒙品茶“綺席風開照露晴”,李郢品茶“如雲正護幽人塹”,齊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鵑”,曹雪芹品茶“金籠鸚鵡喚茶湯”,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鶴是交遊”。

  在茶人眼裡,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風,而風起雲卷,故風有情、雲有情,人亦有情。

  不論皇家、凡人還是俗、禪、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足而一論之。但茶道無外乎兩種表現形式,這兩種形式一種以日本茶道最為著名,另一種則以我們中國自己的茶道最為代表。日本的茶道講究和、敬、清、寂,過程中又添加了無數的美學元素,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來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讓人能真實的接觸到了茶所蘊涵的絲絲美感。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見的最高境界‘無’來推演出萬物,再以看得見的萬物風情,來彰顯最終的境界‘無’。

  日本茶道由開始的至簡到現在的繁瑣,已經不僅僅是品茶如此簡單,而是將茶中看不見的的道德修養與境界,以看的見形式凸現出來,以觸控到的身體之美,來說明虛無的靈魂之美,讓飲者達到“內省修行”的目的。更是在沏茶、賞茶的過程中,讓飲者的的心慢慢靜下來,丟掉雜念、戾氣與疲憊,然後以最平和的心態,去體味茶中的自然之美。能在茶道中凸顯人對自然的迴歸渴望,借茶來分享天地的韻味。

  而我們中國的茶道則恰恰相反。它不同於日本的茶道,走的是另一條路,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它遵循大道至簡的原則,丟棄一切可丟棄的,只留下那一絲絲根本。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近自然,不加一絲人為氣息。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禪境,讓飲者在聞著茶香中凝神靜氣下來,體會茶中蘊涵的精、氣、神。

  在幾千年的追求探索中,丟棄了各種繁瑣的儀式與名貴的器具,簡單的都不成樣子了,像那泡茶的工具,只剩下一個泥捏的茶壺和幾個茶杯,甚至連這些都丟棄了,直接用一個大碗泡茶而已。但,這恰恰正是中國的茶道之美,美在返璞歸真,能借靈魂之韻來說明形體之美,更容易的徹悟人生。

  將一小捏茶葉裝入杯中,倒上熱水,看著皺巴巴的茶葉片在水中伸展開軀體,抖擻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靈魂一般。然後飲者飲著茶水,將自己的所有寄託於茶葉之上,藉此來寄情于山水,忘情與山水,心融于山水,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將萬物撥開,只問本心。然後,再借此機會,由萬物的靈魂去追尋自然界存在的最高境界‘無’,將一切可看到的東西都忘記,進而追尋那看不到的境界‘無’。

  無論是中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表現形式雖不同,更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但,都是為幫人們徹悟人生和探索人文宇宙的精神而發展起來的。它們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侷限。像中國茶道蘊涵著“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是日本茶道所不及的,而日本茶道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變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這是中國茶道所欠缺的。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的區別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牴觸的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位”,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它規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性。

  2.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是順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規”、“七則”似乎過於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的。中國茶文化最初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神仙世界很有淵源關係,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便成了一種傳統。但是中國的茶道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無道了,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揮和規範傳播。所以一說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各個層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