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茶傳說故事有哪些
坦洋工夫也是有很多的故事及歷史文化的,你知道都有哪些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坦洋工夫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坦洋工夫故事介紹
坦洋工夫頗具傳奇意味,其誕生過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傳奇版本,已知的有兩種:一、雍正版,二、咸豐版。
其一,雍正版:傳說清雍正年間,坦洋胡氏家族有個叫胡福四的年輕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於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歲,仙逝於1791年***,當時依父兄之命,從水路前往廣東辦事,途中,在廣州附近水域遇風翻船落水,幸遇一過往船隻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對母女,是某英商洋行買辦的眷屬,買辦大人見胡福四機靈俊朗,十分賞識,有意相攜,得知這個後生來自茶鄉,就透露以商機,說是洋人喜歡一種紅茶,這種紅茶是一個少數民族製作的,因為產量極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這位熱心的買辦大人,還將這種紅茶的基本製作方法告訴給了胡福四,並囑咐其返鄉如法制作,說是如果能做出來,那麼做好後可運抵廣州,由其洋行銷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試製這種紅茶,經過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紅茶從此面世。這種製法後來漸漸傳開,鄉人競相仿製。
其二,咸豐版:相傳清朝咸豐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棧遇見一位建寧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瀉,病情萬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見狀,便以坦洋出產之茶,加生薑、紅糖泡衝為藥,那人服下之後,彷彿神蹟出現,病情大為好轉,並很快康復。為報答救命之恩,建寧茶客與胡氏結拜為兄弟,並傳他一門獨特的私家紅茶製法。後來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為原料照法一拭,發現製出的新茶品質果然不凡,外人品過,也讚不絕口。因為此茶以坦洋當地茶葉為原料,且製作工藝頗費工夫,胡氏有感而發,稱之為“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茶的文化傳說
坦洋村,福建東北部寧德福安市境內白雲山麓的一個古老茶村,中國著名紅茶“坦洋工夫”的發祥地。
相傳一百多年前,坦洋村有人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成為英國王室專供茶葉。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
坦洋村由此名聲鵲起。一條不長也不寬敞的坦洋街上,曾設茶行達三十幾家,僱工三千餘人,產量二萬餘擔。直到民國初年,這裡的紅茶製作依然鼎盛,每年出口上萬擔,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當時的民諺雲:“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一九一五年,“坦洋工夫”摘取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為中國贏得榮譽。
坦洋工夫茶的來源
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別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過廣州運銷西歐。深受歡迎,以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且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都漸雲集坦洋。坦炒工夫名聲就不脛而走,自從光緒六年到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餘年,埕洋工夫年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為3萬餘組。坦洋街長一公里,設有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收條範圍上到政和縣的新村,下到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有七、八個縣,成為福安主要紅茶產區。後因為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到50年代中期,為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與福安茶廠,實行了機械化製茶,引進並繁殖了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到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造歷史最高水平。後因為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
- 坦洋工夫茶傳說故事有哪些
- 遠去的鄉村閱讀題答案
- 小學二年級作文開頭結尾要怎麼寫
- 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指標建構研究論文
- 馬蹄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營養價值
- 學生課外活動安全注意事項
- 男人頭髮太硬是什麼原因
- 安全知識競賽上的開幕式講話
- 高爾夫著裝要求
- 給作者的一封信
- 中醫去狐臭的相關偏方
- 關於我的校園生活初中英語作文4篇
- 領導幹部檢討書範文
- 孔子的歷史簡介
- 初中物理教師個人教育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 英語教師必看的經典書籍推薦
- 舞臺燈光的常用光位與使用
- 個性得瑟的搞笑霸氣簽名名字
- 春季田徑運動會開幕詞
- 牛皮癬的相關中藥治療方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