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茶的介紹

  飲茶先是作為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飲茶的簡單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飲茶的簡單介紹

  飲茶的起源

  春秋以前,最初茶葉作為藥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並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為飲的前奏。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淨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然而,茶由藥用發展為日常飲料,經過了食用階段作為中間過渡。即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後,與飯菜調和一起食用。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一是作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記載,“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爾雅》中,“苦荼”一詞註釋雲“葉可炙作羹飲”;《桐君錄》等古籍中,則有茶與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記載。此時,茶葉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當時的烹煮技術,並已注意到茶湯的調味。

  飲茶方式

  1、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講究。茶壺茶杯要用開水先洗滌,乾布擦乾,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2、出現了六大茶類,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有很大變化。同時,各地區由於不同風俗,開始選用不同茶類。如兩廣喜好紅茶,福建省多飲烏龍,江浙則好綠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綠茶,邊疆少數民族多用黑茶、茶磚。

  飲茶習俗

  一是講究清雅怡和的飲茶習俗:茶葉衝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涼後***,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與我國古老的“清淨”傳統思想相吻,這是茶的清飲之特點。我國江南的綠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閩粵一帶的烏龍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屬此列。

  二是講求兼有佐料風味的飲茶習俗:其特點是烹茶時新增各種佐料。如邊陲的酥油茶、鹽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歐美的牛乳紅茶、檸檬紅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風味。

  三是講求多種享受的飲茶習俗:即指飲茶者除品茶外,還備以美點,伴以歌舞、音樂、書畫、戲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館”。

  其外,應生活節奏的加快,出現了茶的現代變體:速溶茶、冰茶、液體茶以及各類袋泡茶,充分體現了現代文化務實之精髓。雖不能稱為品,卻不能否認這是茶的發展趨勢之一。

  飲茶好處

>

  1、眾所周知的,茶能夠提神。每當疲倦的時候,喝上一杯茶往往就會精神振作起來。這是因為茶中所含的茶素和茶單寧能使中樞神經興奮,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加快血液迴圈,從而消除身體疲勞。

  2、茶葉還可以解煙毒。市場上一般的戒菸糖中所含的成分就是茶葉。這是因為茶葉中的一些物質能使尼古丁沉澱,從而隨著尿液的排出而排出體外。

  3、飲茶可以減肥消瘦,滋潤面板。茶葉中的咖啡鹼、葉酸、肌醇等物質能增強胃液分泌、調節脂肪代謝、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所以針對茶的諸多優點,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種類齊全的茶飲料。

  4,飲茶可以防治蛀牙和齲齒。在平時生活中,尤其是小孩子,會因為遺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渣滓發酵,產生酸類物質侵蝕牙釉質,使牙齒形成空洞而有蛀牙。茶中含氟,氟能與牙齒中的鈣化合,形成一種較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這等於給牙齒加了層保護層,從而起到保護牙齒,防止蛀牙的作用。

  降低膽固醇

  隨著物質生活的大幅度提升,臺灣人罹患動脈硬化、高血壓、狹心症、心肌梗塞、糖尿病等成人病的機率愈來愈高,而造成這些成人病的主要因素是膽固醇過多。

  根據醫學研究資料顯示,膽固醇過多的人,若服用適量的維他命C,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中性脂肪。其次,維他命C除了可預防老化之外,還可預防膽固醇過高,對維持身體健康與器官功能的正常,頗具效果。

  茶葉中由於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因此,飯前、飯後及平常的休息時間,若能適度喝茶,則可抑制徒固醇的吸收。廣受歡迎的烏龍茶,根據研究分析,具有分解脂肪、燃燒脂肪、利尿的作用,能將沉澱在血管中的膽固醇排出體外。因此,在經常攝取過量動物性脂肪的今天,平日若能適量喝茶,將對身體健康有莫大的幫助。

  淨化血液

  一個健康的人,其血液的PH值大抵維持在7.2~7.4之間,呈弱鹼性。而醫學臨床報告告訴我們,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一旦攝取過多酸性物質,則血液的PH值將由弱鹼性轉變成酸性,進而導致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不正常,於是就引發各種身體病變。

  經常維持血液的弱鹼性,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不過,近幾十年來,國內物質生活的豐盛,大都偏重魚、肉、蛋、貝殼等屬於酸性的食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實在是百害無一益。但是,要臺灣人改變飲食習慣,恐怕難如登天。長期攝取酸性食牞,血液自然會呈現酸性狀態,這就是醫學上所稱的血液酸性中毒,必須藉助鹼性物質***鈣、鉀、鎂***來中和酸性物質,化合成中性物質排出體外。日本一位教授曾經對茶葉做過成份分析,得知一杯茶***約100CC***中大約含有37毫克的鉀成份。另外,取火燒茶葉,灰燼中大約含有5%~6%的蛋白質成份,其中鉀成份高達50%,其次是磷酸物質,大約是15%,其它還有鈣、鎂、鐵、錳等物質。再者,取沖泡好的茶湯加以分析,可得知茶葉所含的礦物質,大約有60%~70%可容於水。

  由以上種種實驗與分析可知,茶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若每天適度沖泡飲用,必可補充人體所不足的鹼性礦物質,降低血液酸性值,達到預防血液酸性中毒的目的。其次,若長期適量飲用,除了可淨化酸性血液外,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平衡人體的各項機能。

  能減肥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每一位女性,無不擔心身體過胖,有礙美感。其實,身體太胖除了不好看,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現代人之所以容易發胖,跟飲食習慣的歐美化有密切關係,吃太多的魚肉、奶油、麵包、可樂、汽水等,又是油脂又是糖,身體不胖才怪。

  身體「肥胖化」堪稱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隱憂。有人誤以為就需要少吃減肥,藉以減少脂肪,此一方法便是大家耳熱能詳的「節食」。除了節食一途之外,近幾年來極為風行的「跳韻律舞」也成了減肥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近幾年來,從國外引進,強調可以去除體內多餘脂肪、毒素,促進新陳代謝,瘦者吃了會胖,胖者吃了會瘦的「健康食品」,更是成了臺灣女性的最愛。

  然而,胖不是三、兩天發生的,瘦同樣也不是三、兩天就瘦得下去。人之所以會發胖,是因為長期間從食物所得到的熱量***卡路里***,比消耗掉的熱量多,於是未消耗掉的熱量便轉化成脂肪,一點一滴累積在體內,造成身體發胖。

  節食固然能控制熱量的攝取,但卻含造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維他命及礦物質的不足而影響健康,得不償失。在正常的飲食下,想要不擔心發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喝茶。平時,在飯後休息時,如果養成喝茶習慣,不但可補充維他命C,還可抑制想喝咖啡、果汁、紅茶等含高糖量飲料的慾望。

  茶除了含有豐富高鹼性礦物質外,還含有各種維他命,相當有益健康。茶還有強力消化作用,分解脂肪及去除脂肪的明顯功能,既可防止肥胖又能長期飲用,對於那些喜食西洋料理、肉食者,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許多人為了減肥而強迫自己節食,結果往往由於節食過度,而導致營養不良,最後雖然瘦了,但身體也因此生病了,這是得不償失的。

  要減肥或防止肥胖,最有效而且直接的方法,是每天適量飲用茶水。尤其是中年人或上班族,平常因為運動量不足,若能一天喝上幾杯茶水,非但可以提神醒腦、有益健康,同時還具有幫助消化、長保身材健美的功效。

  治療便祕

  隨著工商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愈來愈緊張。為了圖生存,為了求發展,每個人每天總是忙忙碌碌,奔東跑西,結果往往導致生活習慣不正常,大多數人便因此而罹患了便祕症狀。就醫學上而言,早晨起床至早餐前後這段時間,是最容易排便的時刻。

  然而現代人,由於生活的不正常,早晨時間過於緊迫,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於是便強迫抑制該排出的大便,久而久之,便引發了所謂的習慣性便祕症。根據實際的臨床試驗發現,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提神醒腦、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有益大便等良好功效,這些功能對當前生活往往過於緊張的現代人而言,的確是一帖治療便祕的偏方。

  促進食慾

  古人曾說「食色性也」,吃是一種天性,是維持生命所必備的動作。人為了生存,每天都得吃足夠的食物,一個人若突然不想吃,其因素不外以下幾種,一是生病,二是身體疲勞,三是情緒不佳。生病當然要看醫生,情緒不佳需要自我調適;至於因身體疲勞所引起的食慾不振,除了適當休息外,最有效且可直接恢復食慾的方法,使是喝杯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