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萬里茶道的歷史

  中國人所稱的“萬里茶道”,在俄羅斯人歷史中,稱為“偉大的茶葉之路”。那麼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861年,漢口開埠,外國茶商紛然而至。據計,漢口洋行和外國商號最多時達250家。19世紀中期,俄國人來漢口做起了茶葉生意,開啟了漢口作為“東方茶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黃金時代”。隨著“萬里茶路”的繁盛,當時的俄國茶商,幾乎操縱了漢口磚茶市場,據《武漢近代***辛亥革命前***經濟史料》記載:“磚茶一項,幾為俄國惟一市場”。“漢口之茶磚製造所,其數凡六,皆協同俄國官民所設立者,其旺盛足以雄視全漢口。”

  俄國第一家在漢口建立的茶葉貿易公司是順豐磚茶廠。順豐磚茶廠是漢口自行發電、擁有當時最新式蒸汽機和各種先進製茶機械的第一家近代工廠,可年產磚茶約200多萬斤。之後半個多世紀裡,漢口俄國茶葉貿易公司多達數十家,一時之間,“漢口煙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機器製茶之屋也”。其中順豐、新泰、阜昌、源泰四家財勢最大,被稱漢口“四大俄商洋行”。1893年,包括順豐磚茶廠的三部磚茶機在內,漢口四大俄商磚茶廠一共擁有蒸氣動力磚茶機十五部,茶餅壓機七部,僱傭工人共8900人。這些磚茶工廠壓制的青磚、米磚、花磚等各式磚茶遠銷國外。開啟1938年漢口街市圖,可見與今江漢路相鄰、由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之間有一條阜昌路,這就是今天的南京路。因“阜昌磚茶廠”建於此而得名,可見當時的茶廠規模之大、影響力之甚。

  橫跨亞歐大陸的 “中俄萬里茶道”興起於17世紀前後,全長13000公里,以有“東方茶港”之譽的漢口為起點,借道漢口北上,過河南、進山西、越大漠,至中俄邊境恰克圖,繼而莫斯科、聖彼得堡,連通亞歐,是繼絲綢之路後又一條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國際商路,在俄國被稱為“偉大的中俄茶葉之路”。

  萬里茶道形成於17世紀,具體年份尚無確切考證。中國是茶文化發源地,很長時間裡,是世界上唯一的茶葉出口大國。文字記載,明崇禎末***1628—1644年***,茶葉已開始通過西北各族輾轉輸入俄國。俄國對茶葉的巨量需求,催生了多條自中國南方茶產地至俄內陸腹地的茶葉貿易線路。

  萬里茶道最古老的兩條主線,一條從福建武夷山下梅村起,沿西北方向穿江西、至湖北,在漢口集聚後北上,縱貫河南、山西、河北,穿越蒙古沙漠戈壁,經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口岸恰克圖;另一條,從湖南安化起,沿資江過洞庭湖,穿越兩湖地區在漢口集聚,再北上至恰克圖。這兩條商路,繼續在俄羅斯境內延伸,經烏蘭烏德、貝加爾湖、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喀山、莫斯科等地,到達終點聖彼得堡。

  這兩條路上終日熙熙攘攘。先是肩挑車推,再是船行江河,接著是騾馬,最後是駝隊。茶葉在路上輾轉一兩年,其中從武夷山茶葉原產地出發的線路,總行程達1.3萬公里。如此紅紅火火的場景,在地球上盛演了200年。其間,位於九省要津的漢口,其輸出的茶葉佔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60%,佔對俄輸出茶葉的90%以上。這一歷史資料,印證了當年漢口匯聚南方各省茶葉,沿萬里茶道向俄羅斯及世界遠銷的事實。

  1893年1月1日,漢口工部局接手上海書信館在武漢的代辦所,建立漢口書信館。漢口書信館從1893年至1897年發行的“漢口1”至“漢口10”郵票中,除“漢口7第五版普通郵票加蓋改值”郵票外,其餘9套均採用了一個挑著磚茶箱子的腳伕***老漢口人稱腳伕為扁擔***“擔茶人”的形象作為郵票圖案。“擔茶人”的形象作為郵票圖案,在早期郵票中是僅漢口獨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漢口茶市盛極一時的境況。

  十七世紀萬里茶道的背景

  中俄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國際商貿通道,起源於17世紀,全長1.3萬公里。

  對居住於高寒高緯度地區的肉食民族而言,茶葉能分解脂肪,又可消除燥熱。到18世紀,中國磚茶在俄國乃至整個歐洲,培養了固定而龐大的消費群,尤其是西伯利亞以肉奶為食的遊牧民族,到了“寧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在俄邊境城市恰克圖,一塊磚茶可以換一隻羊。

  至20世紀初,中國茶葉壟斷了世界茶葉市場的86%,漢口輸出的茶葉佔國內茶葉出口總量的60%。當時,漢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有“東方茶港”美譽。

  1905年,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建成通車,由漢口輸俄茶葉線路發生改變,這條熱鬧了兩個多世紀的萬里茶道日漸衰落,至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成為歷史陳跡。